书城励志菜根谭叫我们从容点
10595500000094

第94章 莫贪黄雀而坠深井,休舍隋珠而弹飞禽

“原文”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涉世者宜审择之,慎毋贪黄雀而坠深井,舍隋珠而弹飞禽也。

“注释”天道:自然规律;天理。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

世味:指尘世的情趣。

滋益:好处。滋:浸润,滋养;益:增加。

性分:人的天性本分(“性分不可使亏欠,故其取数也常多……”明?吕坤《呻吟语》)。

“大意”与人交往,若占了别人的便宜,那自己的品德必然要受到伤害;在世为人,若贪了尘世名利的好处,那自己的天性必然要受到伤损。此中利弊,世人应该审慎抉择,千万别因为贪图黄雀而掉入身后的深井,更不要用宝贵的珍珠去打一只小鸟。

有所得必有所失,贪别人的便宜也好,贪功名利禄也罢,总归最终都要付出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该权衡利弊,慎重行事,千万别做“贪黄雀而坠深井,舍隋珠而弹飞禽”的傻瓜。

说到“贪黄雀而坠深井,舍隋珠而弹飞禽”,这里有两个比较有趣的典故。

“贪黄雀而坠深井”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吴王杀了伍子胥之后,庄稼连年不熟,民多怨恨。这个时候吴王又要起兵征伐齐国,他怕群臣反对,就下令说:“寡人伐齐,有敢谏者,死!”于是,群臣就都不敢谏阻了。而太子友认为,伐齐于国不利,想劝阻又怕违反了阻谏令,所以就想了个办法。一天清晨,吴王与群臣齐聚朝堂商讨政务,见太子友进来,从头到脚都是湿淋淋的。吴王不悦,就问:“你为什么衣帽鞋子都是湿的?”太子友就回答说:“我刚才在后宫的花园里,听到蝉儿悲鸣,就停下来看。原来,那个蝉儿在饮秋露,可蝉儿的身后却有一只螳螂正准备吃它,而那螳螂之后更有一只黄雀要吃螳螂,臣见状就拿出弹弓要去打那黄雀,可我光顾盯着黄雀了,却忘了身后的深井,结果掉进了井里……”吴王大笑,说道:“天下的愚蠢行为,莫过于此。只图眼前之利,不顾身后之患。”

吴王明白太子友的用意,也知道其中的道理,但仍旧坚持伐齐,结果大伤国力,无功而返。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人人皆知,但甘做螳螂的人依旧不少。可见,物欲是可以扰乱人的理智的。

隋珠,又叫“随珠”。随是周代的一个国名。古籍中又作“隋”,那是因为后来杨坚称帝,取国号为“隋”。杨坚的父亲封随国公,他承袭父爵,从此起家。

篡得北周帝位后,原应取国号为“随”。杨坚很迷信,认为南北朝以来,帝王像走马灯似地变换,他看到“随”字中含有一个“辶”(走)字,怕不吉祥,所以就将“辶”字去掉,取国号为“隋”。

所谓“隋珠”,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宝珠。《淮南子?览冥》里说:“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高诱注:“隋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敷)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这条大蛇为了报恩而送给隋侯的珠子,在古代成了最贵重的宝贝的象征。而善于创造新奇比喻的庄子,却又创造了“隋珠弹雀”这个比喻。《庄子?让王》里说:“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夫生者岂特随珠之重哉。”庄子的意思,是说那些不珍惜生命,而追求名利的人,好比用隋珠做弹弓的子弹,去射距离很远的一只麻雀,实在得不偿失。“隋珠弹雀”,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导弹打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