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菜根谭叫我们从容点
10595500000006

第6章 昨日之非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执

“原文”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注释”烬:残余、剩余或残迹。

“大意”过去的不良习性应该彻底根除,不彻底就会死灰复燃,尘世间的婉转情态会形成各种诱惑并战胜人的理性;现在的正确做法不可过分地偏执,否则,就会流于僵化和形式化,本来基于理性思考而确立的正确的东西反而会成为另一种错误追求的原因。

人生之所以艰难,就是因为现实中充满了是和非,而这些是非都要我们去判断和取舍。有了是非的事情,就会有是非的观念;而有了是非的观念,就会惹出更多的是非。

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是非,心灵就总也得不到片刻的安宁。大家都知道,最幸福的光景,莫过于没有是非、了无牵挂的时候。

人,若是总生活在心里的是非和外部的是非之间,生活在过去的是非和今天的是非当中,哪里还能有正常的情趣和智慧呢?我们应排除不必要的是非观念,放宽自己的心胸,眼前的,糊涂些;过去的,放了它。一切都依照我们心灵的本能去认识、去理解、去体味,自然会生出无穷的安逸与恬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就是因为陶渊明已经厌恶了尘世的是是非非,才淡然地投入到没有是非计较的大自然的怀抱,并从中找到了人生的真趣。他在静谧的“东篱下”感慨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觉今是而昨非”!

人一旦认识到了非,就应该坚决地从心里把它消除掉。“非”在心中留下来,哪怕是丝毫的余烬都会有死灰复燃的可能。而且,那种性情与心灵深处的牵挂,也会影响已经和稳的心绪。正因为这样,陶渊明归隐之后,就再也没有出仕做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比我们高明得多。

当然,陶公认为“觉今是而昨非”,并没有把今日之是当做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进而在心里执拗地自我欣赏。

他并非纵情山水以泄郁怀,他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自然的选择,认为他本来就该这样。对于他来说,这样的生活,只是意味着一种人生本来就该具有的悠远乐趣。而且,对于这种乐趣的享受和体味,不受恼人的欲望的支配。如果不是这样,陶渊明也就不会坦然而闲静地终老林泉了。

执拗生欲,而欲无止境,满足了一个,会再有一个。人的欲望,世界都无法满足,何况“南山”下面的小小“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