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对中医中药防治糖尿病的研究又有了不少进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是有一定疗效的,尤其是其不良反应较少,较安全,与西药使用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但是,中草药即使有降血糖作用,也很难与胰岛素相比,在各种急性并发症中还是以胰岛素治疗为主。
中医辨证方法主要有养阴、清热、补肾固精、健脾养气、活血化淤等。古方六味地黄丸在临床应用比较广,为补肾固精药物,能降低血糖、三酰甘油,调整激素,改善整体功能。
1.郾中医验方
(1)降糖益胰方:组成有炒苍术30克,炒白术20克,淮山药40在,生地黄30克,熟地黄20克,玄参20克,北沙参30克,玉竹30克,五味子20克,桑螵蛸12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调补脾肾,养阴生津。
主治:糖尿病。
(2)消三多方:组成有人参5克(党参倍量),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黄连9克,阿胶9克,白芍药15克,天花粉9克,山药15克,黄精15克,蒸何首乌15克,麦冬9克,地骨皮9克,鸡子黄2枚,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益气清热,养阴润燥。
主治:消渴(糖尿病)。
(3)胜甘片:组成有山茱萸30克,五味子20克,乌梅20克,苍术2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分早、中、晚3次饭前温服。
功能:益肾涩精。
主治:肾虚型糖尿病。
(4)郭氏降糖方:组成有生地黄、熟地黄、菟丝子、川黄连、天门冬、麦冬、玄参、大腹皮、茯苓、知母、五味子、山茱萸、党参、黄芪、生石膏,制成的浓缩合剂,每日3次,每次50~80毫升,3个月为一疗程。
功能:益气养阴,清热泻火。
主治:气阴两虚型兼有并发症的糖尿病。
(5)清热和血降酮方:组成有生黄芪40克,山药30克,玄参35克,苍术20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黄檗15克,栀子20克,当归20克,赤芍药15克,生地黄30克,川芎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清湿热,和血脉,复元阴。
主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6)古瓦汤:组成有干葛根15克,天花粉15克,太子参15克,生鸡内金10克,古瓦(屋上陈旧老瓦,年代越久越好)15克。先将古瓦洗净捣碎,煎煮1小时左右,弃渣取水煎上药。每日1剂。
功能:养阴生津。
主治:中消下消,饮水无度,小便频数。
(7)甘露消渴片:组成有熟地黄、生地黄、党参、菟丝子、黄芪、麦冬、天门冬、玄参、山茱萸,当归、茯苓、泽泻,研末,装入胶囊。每日3次,每次1.8克,3个月为一疗程。
功能:补肾水,清肺胃。
主治:糖尿病。
(8)消渴平方:组成有黄芪、人参、天花粉、知母、葛根、天门冬、五味子、沙苑子、丹参,制成片剂。每日3次,每次6~8次,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三疗程。
功能: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清热泻火,益肾缩尿。
主治:消渴证燥热偏盛,阴津亏耗或久病阴损久阴阳俱虚者。
(9)降糖素方:组成有兴安杜鹃3~5克,丁午1.5~3克,五味子9~12克,干姜1.5~3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制成冲剂,片剂,1个月为一疗程。
功能:温养五脏,生津止渴,降逆和中。
主治:心腹气冷、寒包火之消渴。
(10)三黄消渴方:组成有黄芪40克,生地黄30克,天花粉25克,黄精30克,生石膏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益气养阳生津。
主治:气虚乏力,口干津伤之糖尿病。
(11)降糖扶正方:组成有生黄芪9克,黄精9克,太子参9克,生地黄9克,天花粉6克,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2.3克,每日3次,每次6片,3个月为一疗程。
功能:益气养阴,扶正本。
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12)参黄降糖方:组成有大黄9~12克,桂枝6~12克,桃仁9~12克,芒硝3~6克,甘草3克,玄参12~15克,生地黄12~5克,麦门冬12克,黄芪30~45克,水煎,每日1剂,饭后2小时服。
功能:清热导滞、益气养阴,散淤活血。
主治:阴虚实热型糖尿病。
少数患者服药后(1~2小时左右)出现肠鸣,下腹部隐隐作痛,但便后即消失,如果制成片剂服用,便可避免这种情况。本方对严重阴阳两虚的患者疗效欠佳。
(13)杨氏消渴片:组成有沙参20克,山药20克,玄参30克,熟地黄30克,枸杞30克,石斛30克,玉竹30克,丹参30克,天花粉30克,麦门冬15克,益智仁15克,乌梅10克,芡实10克,知母10克,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一疗程。
功能:养阴生津,健脾养胃。
主治:糖尿病。
(14)益气阴降糖方:组成有红参5克,茯苓5克,白术5克,黄芪5克,葛根5克,黄精10克,大黄1克,黄连1克,五味子1克,甘草1克,研末水泛为丸,每日3次,每次15克。
功能:益气养阴,补脾益肾。
主治: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
(15)脐疗法:组成有石膏5克,知母2克,生地黄0.6克,党参0.6克,炙甘草1克,玄参1克,天花粉0.2克,黄连0.3克,粳米少许,制成粉剂,放阴凉处保存备用。每次取粉250毫克,加盐酸二甲双胍40克,混匀敷脐,上盖药棉,外用胶布固封。每5~7日换药1次,每6次为一疗程。
功能:清热益阴,生津止渴。
主治:适用于糖尿病轻病症。
(16)金参消渴方:组成有金钱草30克,炒党参12克,生黄芪12克,肥玉竹12克,枸杞根12克,麦门冬12克,熟地黄12克,天花粉12克,制成冲剂。1个月为一疗程。
功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养阴保健,滋肾温阳,滋阴固肾。
主治: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等症。
2.郾常用降血糖中药
(1)人参: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
人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机体对外界不良条件的抵抗力,它能降低高血糖。人参提取物还有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人参皂甙的降血糖机制不同于胰岛素和降糖灵,它既能抑制四氧嘧啶对胰岛B细胞的破坏,又能促进残存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停药后仍可维持其降糖作用1~2周。
(2)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加显著。此外,它还能保护肝细胞,防止肝糖原减少,促进肝细胞再生。有降压作用,可使冠状血管和全身末梢血管扩张,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略有降血糖功效。
(3)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
枸杞子有降低血糖和降血压的作用,并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抗脂肪肝的功效。
(4)玄参:味苦、咸、性寒;归肺、胃、肾经。
玄参有扩张血管作用,并有降低血糖和血压的功效。
(5)地黄:味苦、咸、性寒;归心、肝经。
生、熟地黄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实验证明口服地黄煎剂或皮下注射地黄素,均可降低家兔血糖。肌肉注射地黄醇浸膏能降低由静脉注射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
(6)生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
山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它有抗脂肪的作用,能抑制中性脂肪在肝脏的合成,促进中性脂肪排出体外,因而保证了肝脏维持正常血糖的生理功能,达到降低血糖控制病情的目的。
(7)葛根:味辛、甘、性平;归肺、胃、脾经。
葛根含多糖淀粉,遇水膨胀而粘着,有缓解局部刺激的作用,局部涂敷能消炎,内服具有清热消炎作用,能降低血糖,还能缓解肌肉痉挛,善治项背强直。
(8)黄精:味甘、性平;归肺、脾、胃经。
黄精含黏液质、淀粉及糖等,有抗脂肪肝,降低血糖及血压的作用,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足、股癣有较好的疗效。黄精浸膏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过高有显著抑制作用。
(9)玉米须:味甘、性平。
玉米须含糖类、苹果酸等,有利尿、降血压的功效。可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血液黏稠度,并可增加凝血酶原,加速血液凝固。其发酵制剂有非常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10)五味子:味酸、性温;归肺、心、肾经。
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提高工作效率,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对非特异刺激的防御能力,并能降低血糖。
(11)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
知母有解热抗菌、镇痛及祛痰的作用,能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可降低血糖。
(12)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
苍术含有大量维生素A,可用以治疗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夜肓及角膜软化症;有抑制血糖的作用,大剂量使用还可使血压下降。
(13)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
玉竹有强心作用,并可降低血糖。
(14)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肾经。
茯苓有利尿、镇痛作用,能促进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的重吸收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15)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肝、胆、胃、大肠经。
黄连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成分黄连素,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原虫作用,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它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降糖机制是抑制肝糖原异生或促进外周组织的葡萄糖酵解;抗升糖激素作用亦与降血糖有关,能抗感染作用,对防止糖尿病的并发症亦有临床意义。所含的小檗碱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异常。
(16)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
泽泻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用药后除尿量增加外,尿中钠、氯、钾也增加。对高胆固醇血症有明显的降血清胆固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泽泻能改善肝脏脂肪代谢而有保肝作用。具有轻度降血糖作用,用药后3~4小时,血糖降至最低点,较给药前降低16%。在心血管方面,它有轻度降血压作用,中度增加冠脉流量及松弛主动脉平滑肌作用,并能轻度抑制心肌收缩力。
(17)田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肾经。
田三七提取物能降低血糖水平。同时,它可使饥饿性小鼠血糖轻度升高,注射葡萄糖引起高血糖时,又能降低过高的血糖,显示它对动物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
(18)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
桔梗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19)五加皮:味辛、微苦、性温;归肝、肾、脾经。
五加皮具有抗疲劳和抗应激作用。可抑制血糖升高,还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主要是抑制白细胞趋化、溶酶体等炎症递质的释放。
(20)淫羊藿: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
淫羊藿具有抗心绞痛作用,能降低血压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还有抗衰老、降血糖、镇静、抗炎、止咳平喘和明显促进软骨生长等作用。
(21)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
白术含挥发油、维生素A,有利尿、降血糖、抗凝血及调节免疫等作用。
(22)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
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肌收缩力,调整心率及改善微循环,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能抑制凝血,降血压、降血糖,有镇静作用。
(23)虎杖:味苦、性寒;归肝、肺、胆经。
虎杖清燥热,止消渴。给家兔静脉注射从虎杖中提得的草酸,可引起低血糖,提示其有降糖作用。
(24)番石榴:味酸涩、甘、性温。
据报道,将番石榴叶制成降糖片,口服治疗各型糖尿患者175例,总有效率为81.7%~84.6%;并有降血压及降血脂作用,可用于有此类疾病者。番石榴对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有效,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无效。
(25)黄皮:味辛、甘酸、性温。
从黄皮叶分离出的一种呋喃香豆精类化合物-黄皮香豆精,能降低血糖水平,也能减轻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但对血乳酸浓度则无影响。
(26)刺五加:味苦、辛、凉;入肝、肾、胃三经。
刺五加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降血糖,降低尿糖,又可改善因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
(27)荔枝核:味甘、涩、温;归肝、肾经。
荔枝核可使血糖下降。能有效地调节糖尿病的代谢紊乱,降血糖效果显著,且无明显毒性。
(28)女贞子:味甘、苦、性微寒;归肝、肾经。
女贞子提取物有显著降血糖效果,但作用短暂,停药后血糖即开始回升。
(29)桑叶:味苦、甘、寒;归肺、肝经。
桑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30)桑根皮:叶甘、寒;归肺,肝经。
桑根皮水提取物有降血糖的作用。低剂量时产生明显降血糖作用。
(31)麻黄:味辛、苦、温;归肺、膀胱经。
麻黄能引起高血糖,原因是含有拟交感成分的麻黄生物碱。双穗麻黄的极性溶剂提取物可降低血糖,所分离的麻黄聚糖A、B、C、D、E,均可使血糖下降,其中麻黄聚糖C作用最强,麻黄聚糖A也有明显降血糖作用。
(32)苍耳子:味甘、温、有毒;归肺、肝经。
苍耳子有显著降血糖作用,作用机制与胰岛素不同,而与苯乙双胍相似。
(33)石膏:味辛、甘、寒;归肺、胃经。
石膏功用为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所含微量元素以铬、锌、锰含量较高,这些元素的缺乏与糖尿病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中铬能协助胰岛素发挥作用。锌存在于胰岛细胞内,对血糖的调节和胰岛素的储存起肯定作用。锰缺乏可致胰岛B细胞减少,糖耐量降低,葡萄糖利用率相应降低。
(34)仙鹤草:味苦、辛、平;归肺、肝、脾经。
仙鹤草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还具有迅速消除蛋白尿及尿中红细胞的作用。
(35)灵芝:味甘、平。
服用灵芝多糖5小时后出现耐糖能力增加,但未见胰岛素感受性发生变化,也未见胰岛素脂肪细胞结合量有所变化,但胰岛素量有增加趋势,肝糖原含量有减少倾向。
(36)白扁豆:味甘、平;归脾、胃经。
白扁豆健脾养胃,配花粉可治消渴多饮。它含锰、锌等微量元素较高,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37)甘蔗:味甘、寒;归肺、胃经。
从甘蔗制备的粗红糖中提取的一类非糖成分,可抑制高糖饮食大鼠血清三酰甘油、过氧化脂质和胰岛素含量增高。
临床上常用的降血糖中药还有:黄芩、黄檗、栀子、大黄、赤小豆、竹叶、乌梅、酸枣仁、党参、西洋参、生晒参、砂仁、鸡内金、麦芽、莲子肉、糯米、鬼见愁、赤芍药、当归、川芎、泽兰、蛇床子、沙苑子、桑螵蛸、淮牛膝、冬虫夏草、杜仲、龟板、鳖甲、巴戟天、仙茅、马齿苋、浮萍、龙骨、藕汁、桃树胶、附子、远志、芦根、佩兰、海蛤壳、苏木、防风、薏苡仁、紫草、金樱子、旋覆花、何首乌、五倍子、桑葚、凉粉草、老鼠耳、猪苓、金钱草、兴安杜鹃、暴马丁香、石榴树根皮等。
3.郾常用降血糖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组成,每丸6克,每日2次,每次1次,用温水送服,或制成滴丸,每次6~9克,每日2次,适用于糖尿病伴眼昏花、腰膝酸软等症状者。本方加枸杞、黄花,即为杞菊地黄丸,对有视力障碍者疗效更佳。若心火偏旺,易于上火者,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檗。
(2)黄连丸:黄连、生地黄各等份,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以口渴、心烦为主无并发症的患者。
(3)玉泉丸:由麦冬、天花粉、葛根、人参、茯苓、乌梅、甘草、生黄芪制成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消渴多饮者。
(4)菟丝子丸:由菟丝子、鹿茸、附子、肉苁蓉、桑螵蛸、五味子、牡蛎、鸡内金制成水丸。每服20丸,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肾虚尿多。
(5)消渴丸:北黄芪、生地黄、生粉适量,优降糖(每丸0.25毫克)组成,初服者每次5丸,每日3次,以后根据血糖情况逐渐增加。适用于初期轻、中型糖尿病。由于该制剂中含有降糖作用较强的第2代磺脲类降糖药-优降糖成分,因此每次口服剂量不宜超过10丸;在服用期间应严密监测血糖、尿糖水平,以及肝功能、肾功能的变化。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切忌:不要以为是中药制剂可以服用过量,从而造成严重的低血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