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水族动物的奇闻怪事
10591200000026

第26章 “横行霸道”大闸蟹

“大闸蟹”是上海人对中华绒螯蟹的一种俗称。另外也有称之河蟹、螃蟹、毛蟹等。全体被着坚硬的甲壳,活像穿了一身盔甲。胸肢5对,第一对为强大的螯足,上面长有绒毛,其余4对为步足,长而扁平,末端尖锐呈爪状。看上去有些耀武扬威,走起路来只能左右稍偏前方爬行,故有横行霸道之称。

大闸蟹雌雄异体,辨别时主要看其腹部,雄的呈三角形,雌的为圆形。腹肢退化,藏在脐的内侧,雌的共4对,卵产出后即附着于此;雄的仅2对,且已变为交配器。其生活在江河、湖、泽、或水田周围的土岸,因怕强光,昼伏夜出,喜捕食鱼、虾、螺、蚌等水生小动物,或食动物的尸体为食,有时也进入农田伤害谷物。有趣的是大闸蟹在淡水里成长,到3~5年成熟后就要回大海去交配产卵。每当秋末初冬,“西风吹,蟹脚痒”,成群结队的成熟河蟹随江河流向大海。它们往往长途跋涉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才能下海。它们通常选择在咸淡水交界进行交配。交配后雌蟹就入浅海产卵。卵可达几万粒,约到明年春季再孵化。到那时,成年的大闸蟹开始变得衰老,最后就老死的大海中。新孵化出来的蟹苗如“白色蜘蛛”一般,既会爬行,又能在水中游窜,对淡水有敏感性,顺着潮水逐渐向海岸河口,大江而上。如游到水闸口,水闸又不能及时开放。蟹苗就不能越过水闸进入内河。再遇工业污水的排放会使蟹苗大量死亡。近年来采取大量捕捞蟹苗空运至内地湖泊、河川中放养,使内地的大闸蟹资源有所恢复。

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每100克含水80克、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还含有钙、磷、铁、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肌肉含有10余种游离氨基酸。由于大闸蟹性味咸寒,其功效清热散血续绝伤。可治筋骨损伤,疥癣、漆疮、烫伤。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治疟及黄疸,捣膏涂疥疮癣疮;捣汁滴耳”。又云:“盐蟹汁,治喉肿痛,满含细咽即消。”

因大闸蟹性寒,如感冒、发热,脾胃虚寒,有恶心,腹泻者暂不宜服用;对食蟹过敏者,应忌服。一般大闸蟹死后时间一长,易产生变质,不能再食用,以免食蟹中毒。如遇食蟹中毒者,可用中药紫苏9克,生姜3片煎汤内服以解之。

王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