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是利用罐具通过排气产生负压吸于体表,皮肤对这种刺激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主要是颜色与形态的变化,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罐斑”。医者可根据“罐斑”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并可辅助诊断疾病。常见的皮肤“罐斑”变化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起罐后,拔罐区局部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此外,刺络拔罐吸出液体由于颜色的不同,则表示不同的病证。拔罐后出现水疱具有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意义。拔罐后出现的这些皮肤反应,是体内病理状况的反映。
1.罐斑在拔罐后,皮肤表面出现深红、紫黑色的罐斑或丹痧,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示患有热毒证。拔罐后只出现紫红或紫黑色罐斑,无丹痧和发热现象,多提示患有淤血证。拔罐后皮肤表面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示患有虚寒证。拔罐后皮肤表面出现微痒或出现皮纹,多表示患有风证。
2.水液在刺络拔罐后,吸出的液体可表现出不同的病情。一般认为,鲜血显示病情较轻,黑血或淤块显示淤阻较重;黄水显不湿热证,清水显示寒湿;而血水往往出现在治疗的开始阶段或疾病即将痊愈阶段。
3.出血量 根据出血量的多少,也可判断病情轻重及转归。有些患者开始治疗时出血少,甚至不出血,这是淤血阻塞严重或风邪盛的表现,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淤血逐渐被吸出,出血量才逐渐增多,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出血量又会逐渐地减少,直至吸不出血。
4.水疱如在拔罐后皮肤表面出现水疱,多认为是由于留罐时间过长所至,其实不然,同样的火罐、同样的闪火法、同样的留罐时间,有的部位起疱,有的部位却并不起疱。如漏肩风患者在肩关节周围拔罐,往往肩内侧部位起疱,而肩髃、肩髎穴处很少起疱;颈椎病患者在肩背部拔罐,大椎、陶道穴处及肩胛上方多见有水疱,而两侧背部出现水疱就相对较少。此外,一些心脏病患者在背部拔罐,神道、灵台穴处易出现水疱;哮喘患者的身柱穴处也易有水疱拔出,而其他部位则不出现水疱;类风湿患者拔罐治疗时,凡关节部位均易拔出水疱。这些现象表现在同一个人身上,拔罐后起疱存在着部位的差异。这个差异与疾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一般说疼痛较剧、病痛明显、病程较长的部位,拔罐后均易起疱。
拔罐后皮肤表面出现水疱、水肿或水汽(在罐内壁上挂满水珠,或起罐后有水流出),中医认为,这些表现均表示患者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有时拔罐后所出现的水疱颜色呈血红或黑红,多表示久病后湿夹血淤的病理反应。
此外,我们在治疗疾病时,根据不同的疾病采用拔罐发疱疗法,如肩周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病症,其病理表现为肌腱、筋膜等软组织的水肿、粘连,呈现无菌性炎症变化。拔罐后如起疱,就能通过火罐的吸拔,在一定程度上将水肿的软组织液,甚至连带少量血液吸到了表皮下,直接减轻或解除无菌性炎症。所以能获得较显著的疗效。从中医角度看,这种疗法利用火罐的吸拔力,将水湿、痰浊之邪及部分淤血从肌肤、经络中吸到浅表而排出,应归属于“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的治则。
有研究表明,拔罐后发疱,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强壮身体的功能,能促进机体康复,使疾病得以痊愈。拔罐发疱疗法对哮喘、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