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见病拨罐疗法
10587000000002

第2章 引子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火焰燃烧、蒸气、抽气等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治部(穴)位,通过吸拔和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淤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常用的外治法。

拔罐疗法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并且可治疗多种疾病。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是因为古人以兽角做罐治病,故而得名。在晋代医家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就有以牛角制成罐来拔脓,治疗外科疮疡脓肿的记载。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角法的应用:“患(歹奄)(歹枼)等病必瘦,脊骨自出,以壮丈夫屈手头指及中指,夹患人脊骨,从大椎向下尽骨极,指复向上,来去十二三回,然以中指于两畔处极弹之,若是此病,应弹处起作头,多可三十余头,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在以后的《古今录验方》中,也有以角法治疗蝎螫的记载。此外,还有《瑞竹堂经验方》的“竹筒吸毒法”,《外科正宗》的“煮竹筒法”。清代名医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对火罐的出处、形态、适应病症、操作方法及其优点等,均作了详细介绍,如:“火罐,江右及闽中者皆有之,系窑户烧售,小如人指,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或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巅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合入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患者但觉有股暖气,从毛孔透入,少顷火力尽,则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不必服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

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拔罐疗法的种类、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并从民间转入正规医院。其罐具也从兽角、竹筒发展为金属罐、陶瓷罐、玻璃罐,乃至近年来研制成的抽气罐、挤压罐、电磁罐等。操作方法亦从单纯的留罐法发展为走罐、闪罐法,以及针罐、药罐、火罐、刺络罐、抽气罐、水罐等拔罐方法。治疗范围从单纯吸拔脓血发展成能治疗风寒痹痛、虚劳、喘息等外感内伤的近百种疾病。

拔罐疗法之所以深受广大患者欢迎,是因其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实施过程中病人无痛苦,而且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