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轮船和军舰
10585400000012

第12章 水上舰艇

1.海上霸王——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有人称之为“浮动的海上机场”,也有人称之为“海上霸王”。它体积庞大,雄壮威武,去往哪里都会有其他舰艇为之保驾护航,因此,它总是作为整个海军编队的核心,成群结队地游弋于世界的各个海域。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空母”,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而中文“航空母舰”一词则来自日文。航空母舰一般作为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时也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舰队中的其他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一个航母舰队一般情况下会配备1~2艘潜艇、护卫舰、驱逐舰以及补给舰。驱逐舰或航母上搭载反潜直升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依靠航空母舰舰队,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对远国施加军事压力,并进行作战。

航空母舰是一种大型水面舰只,以舰载机作为主要作战武器。它攻防兼备,作战能力非常强,能执行多种战役战术任务,由于它极具威慑力,因而备受世界海军的器重。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不少专家认为,航空母舰已成为一个国家军事、工业、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的象征。

航空母舰,根据舰载机的情况可分为专用和多用途的航空母舰。专用航空母舰可分为攻击型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或直升机母舰)。攻击型航空母舰主要载有战斗机和攻击机,反潜航空母舰载有反潜直升机。多用途航空母舰既载有直升机,又载有战斗机和攻击机。

现代的航空母舰,按照排水量来划分,有重型、中型和轻型之分。重型航母排水量6~10万吨,载机60~100架,以重量20~30吨的常规起降飞机为主,最大作战范围800~1000千米;重型航母战斗群可在全球海域部署,执行预警、侦察、防空、反舰、反潜和对地攻击任务;中型航母排水量3~5万吨,载机15~50架,以重量10~20吨的常规起降飞机或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为主,中型航母战斗群可在中远海区部署,执行舰队防空、反舰、反潜和对地攻击任务,最大作战范围为400~600千米;轻型航母排水量1.5~3万吨,载机15~30架,以垂直起降飞机和直升机为主,此种航母战斗群可在近中海部署,执行防空、反潜和反舰作战任务,最大作战范围达200×400千米。按吨位分,航空母舰也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类:6万吨以上为大型航空母舰;2~6万吨为中型航空母舰;2万吨以下的为小型或称轻型航空母舰。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能造出最大排水量为50万吨的轮船,但是目前世界上能造出排水量达10万吨的航母的国家却寥寥无几。航母不像普通的轮船,它需要的动力非常大,由于装载的东西很多,因此它还得配有备用动力装置等。航空母舰必须有一个极其巨大的机库用来停放飞机,同时,航母的设计也十分复杂,它必须考虑生活在航母上的许多士兵的生活。所以,航空母舰的建造和维护非常不易。

提起航空母舰,我们就不能不提“尼米兹”号——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级航空母舰尼米兹级的首制船。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是继“企业”号之后的第二艘核动力超级航空母舰,它是以二战时期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的名字来命名的。该舰由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建造,1968年开始动工,1972年试水,1975年5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87年转入太平洋舰队。该舰母港设在布雷默顿,1998年3月进入位于诺福克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进行历时3年的大修。“尼米兹”号标准排水量为74042吨,满载排水量为91487吨,总长333米。它的飞行甲板宽76.8米,由两座A4W型压水式核反应堆提供动力,航速可达30节(1节=1.852千米/小时)以上,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连续运行13年,续航力达80~100万海里(1海里=1.852千米),可载各型舰载机90~100架,编制舰员5930人,服役时间可长达50年。1997年9月5日至1998年2月28日,“尼米兹”号搭载第9舰载航空联队,从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出发,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在炎热的波斯湾执勤3个月后,参加了对伊拉克的空袭作战,然后又穿越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大西洋,抵达美国东海岸的梅波特海军基地,在175天内环球航行一周。

另外,“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自身配备有强大的防卫体系,包括导弹、火炮、电子对抗系统、“海麻雀”导弹发射装置。由雷达导航的“海麻雀”导弹属短—中程导弹,可攻击飞机和截击敌方的巡航导弹。它的近程火炮系统能自动搜索和瞄准雷达,20毫米近程火炮系统每分种能发射3000多发炮弹,能有效地防御敌方飞机和导弹的近程攻击。

2.海上火炮——战列舰

战列舰主要在远洋活动,是一种大型的军舰,配备有大口径舰炮。战列舰的体积非常庞大,装备有厚厚的装甲防护层,有很强的抗击打能力。战列舰的前后甲板上安装了大大小小的火炮100多门,因此被称为“海上炮库”。其中最大的火炮的炮弹就达1吨多重,足以摧毁海上的各种目标。战列舰舰首狭窄,舰体宽大,舰尾则显得非常瘦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每次航空母舰远洋航行时,它总是相伴左右,为航母保驾护航。当整个舰队一起行动时,它又往往跟在舰队的后面,如果需要,它将以猛烈的火力掩护其他舰艇进攻。随着导弹核武器的出现和航空兵、潜艇的日益完善,战列舰的作用已变得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

3.独立自主——巡洋舰

巡洋舰是一种大型的水面舰艇,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它仅次于战列舰,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

“巡洋舰”这个词是在19世纪出现的,早期它被称为护卫舰。在帆船时期,护卫舰指的是小的、快速的、远距的、装甲轻的(只有一个炮台)船只,这些船一般用来巡逻、传递信件或者破坏敌人的商船。历史上的巡洋舰一开始是指可以独立行动的战舰,而与此相对的驱逐舰,则需要其他船只(比如补给船只)的帮助。

现代巡洋舰排水量一般在0.8~2万吨之间,并且装备有导弹、火炮、鱼雷等武器。大部分巡洋舰可携带直升机,其动力装置通常采用蒸汽轮机,而很少采用核动力装置。随着海军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舰的地位日渐衰落。在现代战争中,巡洋舰实际上已经消失,它们的作用已经被驱逐舰代替。

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巡洋舰分为三级: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俄罗斯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和俄罗斯光荣级导弹巡洋舰。

(1)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是当代最先进的巡洋舰。它具有顽强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可谓名震天下,而它的出现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该级舰装备了极为先进的“宙斯盾”防空系统。众所周知,美国巡洋舰的首要任务是为它庞大的航母编队提供有效的保护。但是,在冷战时期,面对大量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各种传统的防空装备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于是,美国海军开始研究发展一种革命性的“宙斯盾”防空系统。该系统可以对从潜艇、飞机和水面战舰上各个方向袭来的大批导弹,进行及时探测并做出有效地应对,这是当代巡洋舰乃至水面舰艇的防空能力飞跃般提高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因此,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在海军界享有盛誉。

(2)俄罗斯“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俄罗斯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是一艘巨大的核动力舰艇,由位于彼得堡市的波罗的海一家造船厂建造,这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舰。基洛夫级可以称为“海上武库”,舰上所载武器几乎涵盖了所有海上的作战武器系统,能提供舰队防空和反潜,与敌方大型水面舰艇交战,甚至具有打击大型航空母舰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俄罗斯为了与美国海军全面抗衡,大力发展远洋作战能力,建成了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基洛夫级,俄罗斯编号为1144型。该舰是俄罗斯首级采用核动力推进的水面战舰,满载排水量26396吨,首次装备了垂直发射系统和大量导弹,并配有3架直升机。其吨位之大,火力之强,曾一度使各国海军为之震惊和胆寒。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世界上威力最为强大的水面战舰。

该级舰主要用于实施远洋反舰、反潜和防空作战。在作战时,它主要充当海上编队的核心力量,和其他舰只共同组成导弹巡洋舰编队,执行攻击敌方战斗舰艇和破坏敌方交通线的任务。该级舰装备各型导弹近500枚,是美国载弹量最大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4倍,因此又有“武库舰”的美称。

(3)俄罗斯光荣级导弹巡洋舰

光荣级导弹巡洋舰,是一型导弹巡洋舰,被誉为是当今最具战斗力的舰艇之一。

尽管光荣级常规动力巡洋舰排水量相对较小,仅为基洛夫级的一半,但却配备有与基洛夫级大致相同的武器,具有相似的攻防能力。它造价适中,因而俄罗斯海军将重点放在了建造光荣级舰上,这也是光荣级被称之为缩小型或经济型基洛夫级的原因。到1989年年底,光荣级巡洋舰共有3艘建成服役。

光荣级巡洋舰为平甲级大型燃气轮机导弹巡洋舰,其首柱前倾斜度较大,有利于减小前甲板淹湿。它的舰体具有显著外倾,以进一步改善舰艇的耐波性。从整舰外形看,该级采用“三岛式”设计方法,上层建筑分为首、中、尾不相连接的三段,有利于武备、舱室的均衡布置和提高舰艇的稳性,此为光荣级区别其它大型舰艇的一个显著标志。

光荣级巡洋舰特别注重提高生存能力,舰体采用高强度钢建成,关键部位进行了加强处理。全舰由横隔壁分隔为10多个水密舱段,以确保任意相邻三舱进水不翻沉,每个舱段和重要部位(弹药舱、机舱等)设置有多种消防设备,还有专门的损害管制中心,重要舱室可密闭。舰内6台燃气轮机分别放置在前、后机舱内,前机舱布置2台巡航燃气轮机,后机舱内左右两舷各布置2台加速用燃气轮机。由此可见,该级舰具备了较强的抗爆炸能力、消防能力,损管能力和“三防”能力。

4.多才多艺——驱逐舰

驱逐舰是海军舰队编成中具有较强突击力的舰种之一,它的主要武器有导弹、水中武器、舰炮。驱逐舰具有多种作战性能,属于中型军舰,是海军舰队编成中突击力较强的一种。它主要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舰队防空以及护航、侦查、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

世界上最早的驱逐舰是英国在1893年建造的。随后,美国和中国都相继建造了当时吨位较大的驱逐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等共建造了约600艘驱逐舰。到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导弹驱逐舰。60年代,美、俄等军事强国将反潜直升机装上了驱逐舰。随后,许多国家的驱逐舰的武器、指挥控制系统、动力装置也都有了相应的改善。其发展趋势是增强预警、攻防、机动、适航性能力,采用先进的装置和新技术,以提高抗击制导武器的能力。

5.保护有方——护卫舰

护卫舰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舰种,早在16世纪时,人们就把一种三桅武装帆船称为护卫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德国潜艇在海上肆意横行,对协约国舰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协约国一方开始大量建造护卫舰。新的护卫舰在吨位、火力、续航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时最大的护卫舰的排水量已达1000吨,航速达16节,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

护卫舰以舰炮、导弹、水中武器(鱼雷、水雷、深水炸弹)为主要武器,属中型或轻型军舰。它主要用于反潜和防空护航,以及侦察、警戒巡逻、布雷、支援登陆和保障陆军濒海侧翼等作战任务,又称为护航舰。在现代海军编队中,护卫舰在吨位和火力上是仅次于驱逐舰的水面作战舰只。护卫舰和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一样,也是一个传统的海军舰种,是世界各国建造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参战机会最多的一种中型水面舰艇。

初期的护卫舰排水量为240~400吨,而装备舰炮的目的则主要是为了对付潜艇。必要的时候,甚至会使用舰体去冲撞敌方潜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护卫舰满载排水量为800~1300吨,航速达12~20节,以深水炸弹和鱼雷、水雷为主要武器,并装备了声呐和雷达、炮和高射炮等。护卫舰可参加海战和两栖登陆作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护卫舰装备了各种导弹,大大提高了它的防空反舰能力。现代护卫舰满载排水量约达2000~4000吨,航速30~35节,续航能力500~600海里,采取封闭式结构,具备良好的防护能力,装备的武器可以说非常全面。另外,护航舰还配备有多种类型雷达、声呐和自动化指挥系统、武器控制系统以及舰载直升机,来担负远程反潜警戒、导弹中继制导等任务。

6.忠心守卫——护卫艇

护卫艇出现的时间较早,在中国清末,海军就装备有炮艇,它是一种战斗舰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海军为了对付德国潜艇,保护本国港口、锚地和商船队的安全,首先有英国,然后有美国加紧发展巡逻艇,共造有1000余艘。这些巡逻艇为木质艇体,排水量在42~75吨,航速为17~19节,装备有20~37毫米舰炮1~2座,机枪数挺和6~8枚深水炸弹等武器。另外,其他海军国家也建造了类似的巡逻艇。

护卫艇以小口径舰炮或导弹作为主要武器,是用于近岸海区巡逻、护航、护渔的小型水面战斗艇只,也称炮艇或巡逻艇。排水量可从数十吨达500吨,航速10~45节,水翼巡逻艇则可达50节。装备有37~76毫米单管或双管舰炮、机枪数挺、舰舰导弹以及深水炸弹等武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护卫艇的排水量为25~100吨,航速25节,武器有20~57毫米舰炮,机枪数挺,深水炸弹30枚。战后,许多国家仍保留有护卫艇,艇体结构、动力装置、武器和电子设备等都有所改进。俄罗斯的“牛虻”级巡逻艇,排水量为210吨,航速达36节,装备有76毫米单管全自动舰炮一座,“顿河”Ⅱ导航雷达和炮瞄雷达各一部。

7.小巧灵活——鱼雷艇

1866年,在奥匈帝国工作的英国工程师怀特·黑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能够自动航行的水雷。由于它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前行,因而被称为鱼雷。后来制造了专门用来发射鱼雷的舰艇,这便是鱼雷艇。

鱼雷艇虽然体积小、但航速高、机动灵活、隐蔽性好、攻击威力大,主要用于在近岸海区与其他兵力协同作战。它以编队向敌方大、中型水面舰船实施鱼雷攻击,也可用于反潜、布雷等。现代鱼雷艇有滑行艇、半滑行艇、水翼艇3种船型,满载排水量为40~200吨。其主动力装置多数采用高速柴油机,少数采用燃气轮机或燃气轮机——柴油机联合动力机,航速达40~50节。装备有鱼雷,单管或双管25~57毫米舰炮,有的还装备有火箭深水炸弹发射装置、拖曳或声呐和射击指挥系统。但是,鱼雷艇也有其固有的弱点:不仅适航性差,活动半径小,其自卫能力也比较弱。

8.“穷国的武器”——导弹艇

导弹艇以舰艇导弹为主要武器,是一种可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船实施导弹攻击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同时,导弹艇也可担负巡逻、警戒、反潜、布雷等任务。导弹艇的排水量为数十吨至数百吨,航行速度30~40节,有的可达50节,续航能力为500~3000海里。艇上装有巡航式舰对舰导弹,20~76毫米舰炮,以及各种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和舰对空导弹等。此外,还有搜索探测、武器控制、通信导航、电子对抗和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导弹艇吨位小,航速高,机动灵活,并且攻击威力大,而它的性能特点与鱼雷艇基本相同,但由于导弹在攻击距离、攻击准确性和突然性等方面要远远好于鱼雷,所以导弹艇的战斗力更为强大。

导弹艇诞生后,由于具有造价低、威力大的特点,一些中、小发展中国家纷纷装备使用,因此,西方国家曾嘲笑它是“穷国的武器”。直到第三次中东战争,由于导弹艇在海战中的杰出表现,导弹艇因而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1967年10月21日,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埃及海军,用苏制“蚊子”级导弹艇一举击沉了以色列2500吨级的“埃拉特”号驱逐舰,这也是海战史上导弹艇击沉军舰的首次战例,它充分显示了导弹艇的小艇打大舰的作战效能。

9.近海搜索者——猎潜艇

猎潜艇是一种小型的水面战斗舰艇,它以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猎潜艇主要用于近海搜索、攻击潜艇以及巡逻、警戒、护航和布雷等。猎潜艇吨位小,航速快,机动灵活,搜寻和攻击潜艇的能力也很强。排水量在500吨以下,航速为24~38节,有的可达50节,续航能力为700~3000海里,可连续航行10个昼夜。艇上装备也较为齐全,装有反潜鱼雷发射管、多管火箭、深水炸弹和20~76毫米的舰炮。另外,猎潜艇上还安装有电子对抗系统、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和各种声呐和雷达等。猎潜艇的身影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那时还没有配备声呐设备,因此,它主要靠光学仪器来搜寻浮出水面的潜艇。

10.水陆皆栖——登陆舰

登陆舰艇是为输送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补给品登陆而专门制造的舰艇。它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舰艇,又称两栖舰艇。

登陆舰也坦克登陆舰,它的排水量为15000~20000吨以上,可载坦克几辆至几十辆再外加士兵数百名。它的续航能力一般为200~6000千米,航速20~40千米/小时,这就使登陆部队可从出发地直接抵达登陆点滩头,无需中途换乘,大大简化和加快了登陆进程。世界上第一艘登陆舰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用油船改装而成的。1940年,英国建造了首批LST1级大型登陆舰,此后一些国家也相继建造了大量登陆舰。战后,登陆舰又有了改进,不仅航速得到提高,其装备也有所增加。登陆舰增设了直升机平台,装备防空导弹,采用侧台推进器和新型登陆装置,使战术技术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方创建了登陆战的“垂直包围”理论。它要求登陆兵从登陆舰甲板登上直升机,飞越敌方的防御阵地,在敌方阵地后面降落并投入战斗。这样可避开敌方反登陆作战的防御重点,并加快登陆速度。两栖攻击舰便在这种作战思想指导下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