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面对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的事实,并与自己的教育联系起来。
联谊应该是个性的大会餐
我觉得小学校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儿童节时全校师生游街庆祝时,鲜花、鼓乐、口号、队形等,都成了美好的象征。而现在也轮到我的孩子这样上街游行庆祝了。但是,这次除了是一种打破沉寂的喧闹的气氛外,还给我的是一种感觉上很难堪的印象。
当我看到孩子所在的游行队伍,排得整整齐齐,战战兢兢地走着队形,脸上露着生硬的微笑,缺乏与围观群众情绪上的互动,一切都像接受观赏式的样子。孩子没有主动的活力溶入队伍中,反倒像队伍约束了孩子的活力。本来这样的游行是每个孩子利用队形的方式体现个人的活力,把自己的灵动与队形充分结合起来,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我现在看到的是孩子不是利用队形表现个性,而是压制个性去服从队形。所以这样的队伍除了队形之外,只剩下一条僵硬的长线。
要使一个团队本身更具有自身的能力,就必须充分展现每个成员的活力,然后依靠其强大的活力,主动地组合好队形、利用好队形,这样才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团队。所以,对于团队来说,不是只实现整齐划一,而是要通过每个成员的灵动去实现节律化、主动化、差别化队形。
这一点似乎很多人都不明白,这就是只重目的、不重过程的结果。我们要通过过程达到好的目的,而不是通过牺牲过程,去伪装表面的目的。
如果把这个思想用于教育中,我们就会想通许多我们以前想不通的教育问题。
不要让孩子缺失社会化
放假了,孩子说有一道暑假作业是卖报。
有一天,我们全家很早就起床,护送孩子到邮政局接报,之后让孩子独自去卖报,我们一路悄悄跟随,监护孩子的安全。
一天的卖报结束后,我发现孩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那种快乐是一种超越了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快乐,是一种有了自我世界的快乐,甚至超过了去游乐园玩。其行为乐趣的深广度,与学习相比,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下学期结束后,我又提出了同样的建议,却遭到了孩子的否决。为什么?我想,就是因为学校和家庭都始终没有把自己当做社会当中的一部分去运行,使孩子长久地顺应了目前的生活,所以,当我提出同样的活动时,孩子因为陌生而不再愿意了。
其实,如果我们的学校、家庭都能像社会那样去塑造孩子的环境,孩子就能得到自然、完整、充分、独立的环境世界了。但我们的学校和家庭却不愿意这样做,表面上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恤,实际上是对孩子权力的剥夺和对孩子的轻视。
所以,我们的教育要的不是偶尔、象征性地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而是要从人权的角度,以社会化的姿态,去教育孩子。
父母不要恐惧孩子的早恋
丈夫说,学校里有四年级的男生追女生,给女生写小纸条了。
因为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如果放到社会中去,肯定是个敏感消息,家长、老师、全社会,都会竖起耳朵听。
丈夫说:“现在学生一发生早恋问题,学校都要找学生谈话、写保证书、甚至调班,有的家长会打骂孩子,甚至给孩子转学。”
“没有这样紧张吧?”我说,“这都是学校和家长不懂孩子早恋而产生的恐慌心理。确实,早恋对孩子的生活、学习都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认识到早恋的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问题就会得到自然、合理的转化了。”丈夫笑笑说:“你有什么办法吗?”
我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但是可以疏理问题,把问题还原成最合理的状态。问题不仅针对于孩子,也针对于家长,甚至社会。”我接着说道,“按理说,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可以说是孩子的活力通过性这种关系得到更强大的渠道表现,这不仅是好事,也是自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因为如此,孩子这段时间的恋情并不是真正的恋爱或者性爱,而是寻找青涩的恋爱的感觉,也是正适合的时候。孩子正常情况下都会羞涩,享受这样的感受,应该是对孩子的文化学习有巨大的帮助的,孩子的大多数理想、品德、能力,都是在这个时候得到最大的激活。这本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好事,但为什么演变成了父母和老师谈虎色变的恐慌事情呢?”
看着丈夫听得入神的样子,我又继续说道:“就是因为孩子们平时没有得到以文化生活为主的学习,而这时完全沉浸在爱恋之中,而在恋爱中去寻找安慰,就像迷恋上网、逃学一样,孩子需要心灵的庇护所和演练场。这不仅是早恋或上网之类的事情,没有这些事情,孩子仍然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但至少不会再放在学习上面了。因为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拉不住他们了,让他们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以文化为运作的需要。”
丈夫似乎听懂了我的意思,略微点点头,我又补充说道:“但是父母却没能以自然、包容的方式去看待早恋,把它只与将来考大学的急功近利的目的盲目地结合起来,所以就反应过敏,扩大了事态,而且不明就里地去对待孩子的早恋。事实上,父母应该正确对待孩子早恋,将其引向正确的方面,鼓励他们要做好其他事,把孩子的文化环境建立起来,并以文化的方式去看待这些。”
不要让上网成了孩子唯一的幸福
一个星期三的上午,我在家玩一个赛车游戏,当我游戏玩累了,想退出的时候,一个一直跟我比赛的网友打字幕说:“他不想去上学,还要玩一会儿。”我说:“你不累吗?”他说:“累就累,总比上学好。”
我常常听说现在学生迷网迷得很。我也知道,像这样动辄玩一天游戏的人,一定是某一个学生娃娃,而且经常一玩就是整天,这种人的技术往往很厉害。但我更深刻地知道:像这样经常玩一天游戏,往往是很痛苦的事情,那种兴奋之后的空虚是难以言表的。如果不是一个人实在没有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要做,他是不会呆在这个地方的。而这个学生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是有难言之隐的。而这个难言之隐是他本身也难以表述的,作为孩子来说,他唯一可以表达的方式就是实际的抵制,或欢迎的行动。
而我知道,这主要是孩子在学校里得不到应有的乐趣,导致了对学习的厌倦和逃避。其实游戏与学业之间,只是一个度的问题,本身并没有区别,它们是同一回事。游戏有难度和自由度,学习也同样有难度和自由度,但孩子们现在为什么往往爱选择上网而不是学习呢?就是因为在游戏里,孩子很主动,能自己做主,能够因为自己的探究而发奇探微。
当学校变成了学习知识的集中营,而不是产生文化的营养皿的时候,迷恋网络就成了一件正常的事了。我们的教育知道吗?
§§尾声 用文化观照整个世界
如果用文化观照整个世界,整个世界会因为文化而减少许多矛盾。文化是孩子一切行为的结果,文化又是孩子一切行为的过程能力,文化还是孩子一切行为结果的质量。所以,形成孩子的文化,是孩子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形成孩子的文化质量,就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给孩子形成一个文化性的环境,让孩子少走弯路,直接呈现出文化成长的样子。但文化又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知识,它是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反应。总的来说,文化就是一种自主的力量在行为的各个方面产生出各种效果的能力的反应。这其间,有一个名叫知识的东西往往冒充文化。实际上,学习知识的过程可能形成很好的文化,也可能阻挡文化的形成。
让孩子知道哲学是什么样子
有一次,我正在和孩子争论一个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
我突然对孩子说:“其实我们争论的是什么并不重要,经过长期思考后,你会发现思考什么并不是我们的价值,而思考的过程才是我们的价值。当然这个价值的大小,由思考力的大小决定。”
我强调说:“如果我们在思考世界的每一样事的时候,都用同样的方法去考虑,是不是就得到了世界的真谛,进而成就我们的哲学呢?也就是说,我们思考一切的结果,最终都会从思考对象中退出来,回到最真实的主动性上。再打个比方,一只茶杯,它是什么?你可能说出我们看见它的样子,甚至它的功能与变化。但是,这只是视角的变化,与它自身的生命性无关。你不觉得茶杯有一个最具体的性质吗,那就是它自己本身。天下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如同上面的情况一样,任何事物都是它自己与这个事物到底有什么作用没有关系,这就是事物的唯一的本质。这就是哲学啊。”
孩子若有所思地看着我的眼睛,我想,她对哲学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宇宙的样子到底是什么
有一次晚间洗漱的时候,孩子跟我讨论起宇宙的样子。
孩子说:“妈妈,你说宇宙到底有多大?”我说:“无限大。”孩子说:“你怎么知道?”我说:“因为如果宇宙有限的话,那么那个边边外面是不是不存在呢?既然那个边边外面都不存在,又哪来边呢?”孩子茫然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但好像又都是事实。
我呵呵一笑说道:“其实,这只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罢了。可以说,我们看问题的时候,是把这个世界劈开来看的,因为我们自己太需要了解世界了,于是总要强制给出一个结论。所以,我们对于宇宙的好奇,只是因为我们故作神奇罢了。宇宙是很平实的,所以也叫大自然,不自然的只是我们罢了。可以说,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不自然的,只有做事本身的主动发出,才是自然的。所以说,我们做事,只是为了发作我们的主动,又通过做事,来使我们的主动得到发作,进而得到表现。所谓的美丑、好坏、成败、功名利禄等,都是这样的表现。”
我又说:“当然,对于宇宙的研究,主要是服务于我们人类。自然的规律是要靠人慢慢去发现的。”
我最后说:“其实思考宇宙是非常好玩的,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
最后,我和孩子约定第二天就去买一套宇宙科普书。
不要让进化论歪曲了大自然
有一次全家人郊游,孩子对天上的鸟儿、山中的桃树、地上的蚂蚁突然感到很好奇,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孩子指着周围的景物,问我:“妈妈,这些东西是怎么变出来的呢?”
我说:“是这样的,柯纹,这些都是大自然诞生出来的。”孩子又说:“老师说,这些都是从过去的物种中进化出来的。”我反问孩子:“过去的东西为什么会进化成现在的东西呢?”孩子摇摇头,等着我解释。
我解释说:“其实都是大自然对过去事物的建设,只是对过去的事物建设总需要时间,把它们一步步地建设完善。表面上好像现在是由过去的东西变化过来的,而且还有变化的痕迹、轨道、样子,但它并不能说明现在的东西是由过去变来的,那样认为的话,就太勉强了。因为,究竟什么是变化万物的主人呢?只能是大自然,既然是大自然,那么大自然就不仅在过去中,也在现在中,还在未来中,它控制或拥有着这一切。”
“所以。”我说,“过去的事物本身是不能进化的,它必须靠大自然的提携,由大自然一点点地注入力量,才会使它趋于完整。”
我说:“你看,那天上的鸟、山中的桃、地下的蚁,都只是表面的东西,而真正的东西,是它们内心中的大自然的力量,是它们演变出来的通向未来的过程。”
我以自言自语的方式把这些说完之后,才发现孩子早已听得晕头晕脑。我便不再言语,我相信孩子多多少少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