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思想家的雄辩口才,来自于跳跃性的思维、论证的技巧和丰富的学识。通过揣摩他们的人生智慧,你的口才和思维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也许你就是下一个演说家。
为难的国王
古希腊有个国王,想把一批囚徒处死。当时流行的处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砍头,一种是绞刑。那么,怎样处死这批囚徒呢?国王忽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决定让囚徒自己从这两种处死方式中去挑选一种。挑选的规则是这样的:囚徒可以任意说出一句话来,而且这句话是马上可以被验证真假的。如果囚徒说的是真话,那么就处绞刑;如果说的是假话,那么就被砍头。结果,许多囚犯或者因为说了一句不能马上被验证真假的话,而被当做说假话砍了头;或者是因为讲不出话来而被当做说真话处以绞刑。
在这批囚徒中,有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当轮到他来选择处死方式时,他说出了一句巧妙的话,结果使得这个国王既不能将他绞死,又不能将他砍头。
国王只得挥挥手说:“那只好放他一条生路了。”
这个聪明的囚徒说的是句什么话?为什么这句话把国王难住了呢?
实际上囚犯只说了一句话:你们要砍我的头。
这话让国王一听,感到好生为难,如果真的砍他的头,那么他说的是真话,而说真话是要被绞死的;但是如果要绞死他,那么他说的“你们要砍我的头”便成了假话,而假话又是应该被砍头的,可是他说的又不是假话。他的话既不是真话,又不是假话,也就既不能被绞死,又不能被砍头。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拥有良好的思辨能力是多么的重要啊,它甚至可以挽救我们的生命。
龟兔赛跑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名叫阿基里斯的人,他是个“飞毛腿”,走起路来像飞一样快。但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认为,尽管阿基里斯行走如飞,却永远也追不上一只爬行得很慢的乌龟。芝诺是这样论证的:
先让乌龟爬行一段路,然后阿基里斯从后面追,当阿基里斯达到乌龟先行走过的那段路的终点时,乌龟又向前爬行了一段路;当阿基里斯再次追到乌龟走的下一段路的终点时,乌龟又前进了一段路,依此类推,以至无穷。所以,乌龟始终在阿基里斯的前面,也就是说,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芝诺的论证似是而非,这里有一个要害问题被故意隐藏起来了,即阿基里斯与乌龟行走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假设前者的速度是后者的10倍,例如前者每小时前进10000米(10公里),后者每小时前进1000米(1公里);又假设让乌龟先行1小时,即先行1000米,然后阿基里斯再追赶。这样阿基里斯只需要用1/10小时就走完了1000米的距离,在同一时间内乌龟仅向前爬行了100米;再用1/10小时,阿基里斯又前进了1000米,而乌龟仍然前进100米,这时阿基里斯已经把乌龟抛在后面800米了。如果精确地计算,阿基里斯只需用1/9小时就能追上乌龟,计算的公式是1000÷(10000-1000)=1/9,怎么能说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呢?芝诺的诡辩就在于避而不讲阿基里斯和乌龟在同一时间各自行走的距离是多少。在论证中有意地避开要害问题,对具体的问题抽象地谈,是一种诡辩伎俩。
窦礼失踪案
在《三国志?魏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三国时期的魏国,高柔担任最高司法官廷尉。有一天,护军营军士窦礼离开军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军营的官员认为他逃跑了,请求搜捕,并把窦礼的妻子及子女都收入官府做奴婢。窦礼的妻子多次喊冤,但没有人理会她,窦礼的妻子就告到廷尉那里。高柔亲自审理了这一案件,高柔问窦礼的妻子:“你怎么知道你的丈夫不是逃跑的呢?”窦礼的妻子流着眼泪回答:“我丈夫从小就是孤儿,后来奉养了一个老太太作为母亲,他对老人非常孝敬;他平时又很疼爱自己的子女,抚养照顾,一刻也不离左右,他不是那种轻浮狡猾不顾家随便就外逃的人啊。”
高柔心想:窦礼失踪这么长时间,有两种可能,一是外逃,二是被谋杀。根据窦礼妻子的话来推断,好像不可能外逃,是不是被别人杀害了呢?被什么样的人杀害了呢?想到这里,高柔又问:“你丈夫是不是与别人有什么冤仇?”窦礼的妻子回答说:“我丈夫很善良,与别人没有冤仇。”“你丈夫是否与人有钱财来往?”“他曾借钱给同营的焦子文,后来去讨,焦子文不给。”
此时,焦子文正因为犯小罪被关在监狱里,高柔叫人把焦子文提了出来,先问他为什么被捕,然后又问他:“你是不是曾向人家借过钱?”焦子文说:“我虽贫穷,但从来不曾向别人借钱。”高柔的眼睛紧紧盯住焦子文,他发现焦子文内心不安,就追问:“你过去曾向窦礼借过钱,怎么说从来没有向人借过钱?”焦子文大吃一惊,心想这事怎么让他知道了?心中一慌,回答就语无伦次了。高柔见状,进一步追问:“你已经把窦礼杀害了,早认罪对你是有好处的。”焦子文知道事情已无法再隐瞒了,就叩头认罪,交代了杀害窦礼的经过和埋藏窦礼尸体的地方。高柔立即派人前去挖掘,发现了窦礼的尸体,至此,案情真相大白。后来魏主下诏恢复了窦礼妻子和其子女的平民身份,并将此案通告各地,让人们从中吸取教训。
高柔审案的高超技巧主要表现在他连续用了两个选言推理。第一个选言推理:
窦礼或者不顾家外逃,或者被人杀害了。
窦礼不会不顾家外逃,因为他对老母孝敬、疼爱自己的子女、不是轻浮狡猾的人。
所以,窦礼被人杀害了。
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从中推出“窦礼被人杀害了”,窦礼是被谁杀害的,因为什么死的?高柔又用了第二个选言推理:
窦礼或者与别人有冤仇,或者与别人有钱财来往。
窦礼与别人没有冤仇。
所以,窦礼与别人有钱财来往。
通过对这个案件的仔细思考,高柔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他的结论还得到了窦礼妻子的证明:“他曾借钱给同营的焦子文,后来去讨,焦子文不给。”这样就为破案提供了重要线索。高柔掌握了焦子文向窦礼借钱的有力证据后,很快突破了焦子文的心理防线,迫使焦子文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使得案件真相大白。
思辨之灵活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甲、乙、丙三人在一起议论对丁的看法。
甲:丁是一个立场坚定的人,不管事物的情况发生什么变化,他都不为所动,仍然坚持自己原来的观点和做法,决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对此,我很佩服。
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丁这个人心眼太死,尽管客观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依然如故,不肯放弃从前的老一套,坚持所谓“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我看这不是“立场坚定”,而是地道的头脑僵化,思想保守。
丙:我觉得你们二人讲的都有道理,但我弄不清楚“立场坚定”和“头脑僵化”这两个概念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以及如何具体确认这种区别。所以,我对丁还说不出明确的意见。
如何确认坚持某一观点或做法是“立场坚定”的表现还是“头脑僵化”?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人们看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涉及到议论的对象与议论者的利害关系。具有不同立场观点、不同利害关系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完全相反的论断。这里,我们仅从词语和概念的关系的角度作些初步的探讨。有许多词语除了表达概念,还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有些词语带有赞美的感情,叫褒义词;有些词语带有贬斥的感情,叫贬义词。
例如,领袖、成果、顽强、鼓舞、歌颂、果断、聪明、好人等是褒义词,与之相对应的头子、后果、顽固、煽动、吹捧、武断、狡猾、坏蛋等是贬义词。词语的这种不同的感情色彩,常常被诡辩论者所利用。诡辩论者在使用词语指称某一事物时,不是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而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为标准。当他们要肯定某一事物时,就选择一大堆美妙动听的词语加到该事物的身上;当他们要否定某一事物时,就选择一些有强烈贬斥色彩的词语加到该事物身上。例如,对某种行为,他们可以说成是“立场坚定”或“坚强不屈”,也可以说成是“头脑僵化”或“顽固不化”;对一个“我行我素”的人,可以说这个人“有主见、有个性、自信心强”,也可以说这个人“狂妄自大、独断专行”;对一个缺乏某些生活常识不会处理日常事务的人,可以说他是“笨蛋”、“傻瓜”,也可以说他是“大智若愚”,等等。总之,话该怎样说,完全以自己当前的主观需要为转移,至于事物的真实情况如何,他们是不管的。在诡辩论者的词语的“百宝囊”中,装有各种各样的词和概念,他们可以随时根据需要,选出一些加到事物身上,他们是“以名乱实”的能手。
为了识破诡辩论者“以名乱实”的花招,我们应当对事物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力求对事物作出客观的、全面的评价,这样才能用准确的概念和判断去反映事物,才能不被诡辩论者玩弄的词语把戏模糊了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李白何许人也
诗仙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他的出生地曾引起学术界广泛的讨论。有一种观点认为:“李白必为西域胡人。”其理由是: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有不少西域胡商和传教者来到内地活动,内地也有不少商人流入西域经商。以陈先生为代表的学者,列举了许多事例,说明南北朝隋唐时期,蜀汉地区也成了西域胡人经商的地方,因此他断言:李白的先人和李白自己一定是西域胡人。
郭沫若先生不同意这种观点,他写文章反驳了这种观点。郭沫若没有反驳对方的论据,因为这个论据是事实,也没有直接反驳对方的论题,而是反驳对方的论证方式。他指出,对方的论据“南北朝隋唐时期西域和内地有来往”,与其论题“李白必为西域胡人”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也就是指出以对方的论据证明不了自己的论题。
郭沫若先生的反驳十分巧妙,这是由于驳倒对方的论证方式,就可以证明对方的论据无法推论出论题,由此可以说明对方的论题没有得到证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反驳论证方式,就是指出从对方的论据中推不出所要证明的论题来,也就是揭示出对方证明中存在逻辑上的致命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