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
10580800000073

第73章 眼角膜

琳达是一个杰出的老师,但在她看来,当老师并不是她最喜欢的事,如果自己有时间的话,她可以创造伟大的艺术和诗篇。28岁那年,她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头痛症状,医生发现她的脑袋里有个巨大的肿瘤。如果开刀的话,手术后存活的概率只有2%。所以,她和医生最终决定等待6个月再说。

她知道自己有相当的艺术天赋,所以在这6个月时间里,她狂热地画画,狂热地写作。除了其中一篇外,其他所有的诗作都在杂志上刊登了出来。她的画作也都被放在一流的艺廊中展售——除了某一幅以外。

在6个月结束的时候,她决定动手术。手术前一夜,她决定完全捐献自己,然后签了“我愿意”的声明,如果死了,就要捐出身体的每一个部分给更需要它们的人。

很不幸的是,手术夺走了琳达的生命。然后,根据她的遗愿,眼角膜被送到马里兰州贝瑟丝达的眼角膜银行,并被赠给南加州的一个领受者——一个28岁的年轻人。这个重见了光明的年轻人写信到眼角膜银行致谢,虽然这是已经捐出的第3万个眼角膜,但这却是这个眼角膜银行收到的第二个“感谢信”。

他说还要感谢捐献者的父母。孩子愿意捐出眼角膜,他们也一定是好人。有人把琳达父母家的住址告诉了他,他决定飞到史代登岛去看他们。他去的时候,并没有预先通知,按了门铃,自我介绍以后,琳达的母亲柏提希太太过来拥抱他。她说:“年轻人,如果你没什么地方要去,我丈夫和我会很高兴与你共度周末。”

他决定留下来,当他环视琳达的房间时,他看见她读过的柏拉图的著作——他也曾用盲人点字法读过柏拉图的著作。

第二天早上,柏提希太太看着他说:“你知道吗?我很确定我曾在哪儿见过你,但就是不知道在哪里。”突然她想起来,她跑上楼,拿出琳达最后画的那幅画,她的理想男人画像。

画中人和接受琳达眼角膜的男人十分相像。

然后,柏提希太太念了琳达在临终的床上写的最后一首诗:

两颗心在黑暗中行过,

坠入爱河,

永远无法获得彼此的目光眷顾。

善良是一种大爱。一个心中充满大爱的人,哪怕遭遇了多少艰难困苦,依然热爱生活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