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一个周末,对南平市地税局征收分局的郑云涛来说,又将是一个忙碌的假期。这两天,郑云涛驱车300多公里,与南平团市委希望办、建瓯团市委希望办的同志一起,深入四个自然村,走访了建瓯吉阳、徐墩、城关等地的8位受资助的中小学生、中专生。一路上,他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贫困家庭孩子的现状,准备回去后,发布在自己创办了12年的中国龙助学网站上,让那些通过中国龙助学网捐赠的爱心人士在千里之外也能够了解到自己捐赠对象的情况,为他们在新学年开展更大规模的助学提供真实的资料。
这是一个怎样的网站?在一个地税干部的手中如何坚持了12年?在这一个“网络集结”的爱心天地里,十年助学路上,担任南平市计算机协会秘书长的“网络高手”——郑云涛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帮助近200名孩子重返学堂,他也因此先后被授予全国百佳青年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奖,福建省希望工程贡献奖、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等称号和奖项,如今故事还在继续。
一场洪水引发“爱如潮水”
2011年5月,在共青团延平区委的牵线下,郑云涛和12年前资助的大横镇大仁洲的艾丽梅联系上了,电话那头的她如今已是建阳农校的一名中专学生,回忆小学一年级那年,家乡遭遇的那场6.22洪灾她还心有余悸。她说,要不是当时郑叔叔和希望办的叔叔送来助学款,一直资助她到小学毕业,她恐怕早就辍学了。
也就是在1998年6月22日,那一场肆虐闽北的洪水,涤荡出了一个爱心的创意——网上希望工程。当时还是延平区地税局干部的郑云涛在南平计算机界已是小有名气。洪灾过后,许多外地的网友在网络上向郑云涛打听闽北的灾情,郑云涛把一些图片发布在了网上,其中一些学校受灾的照片打动了全国各地的网友,在网友们的建议下,郑云涛决定和延平区团委建设一个网上希望工程网站,很快68位受灾孩子的图文资料就发布出去了。
“爱心就像潮水一样从世界各地涌来”,回忆往事郑云涛还格外激动。在三个月内,延平区团区委设立的捐款账户上就收到了包括美元、日元、人民币在内的各种货币,折合人民币2.5万元。按照当时希望工程小学生550元、中学生800元的资助标准,68位孩子重返学堂。
其中资助艾丽梅的就是一位来自美国硅谷的美籍华人软件工程师MARY,他汇来了150美元。最让郑云涛感动的是一位在日本打工的福建人“胡不归”(网名),得知希望工程网站要到美国注册网站镜像时,立即通过他在国内的母亲汇来了注册费用1100元。
此后随着希望工程网站知名度的不断提高,1998年到2005年,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100多人为郑云涛的网上希望工程网站捐助近5万元,帮助了近百名延平区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再续学业。
一段乡情激起“爱的波澜”
2006年9月1日,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且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农村的孩子不再为学费担忧,郑云涛网站的使命也告一段落,但是,就像一个自己孕育的孩子一般,郑云涛舍不得关闭这个网站,每年他还是自己出资1100元用于主机空间费和域名管理费,维持着这个爱心网站的建设,他说,就让这个爱的中转站一直留着吧,它还会吸引更多的爱心来这里集结。
这个“爱的中转站”,在2010年的6.18洪灾中又再度接到了爱的信号,原来一位在建瓯农村生活过,目前创业成功的“凡香”(网名)先生,在搜索灾情报道时候,无意中又看到了这个网站,12年前那些成功资助受灾孩子的故事,激发了这位企业家的爱心,他通过中学同学建瓯地税局信息科科长彭斌联系上了郑云涛,表示要捐助因灾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
人物名片
郑云涛,南平市地方税务局征收分局科长,曾先后被授予全国百佳青年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奖,福建省希望工程贡献奖、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等称号和奖项。郑云涛先生一手创办了中国龙助学网站,并为之坚持了12年。他经常深入自然村,走访调查,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帮助近200名孩子重返学堂。如今爱心故事还在继续。
在郑云涛和彭斌的建议下,这位匿名“凡香”的爱心人士决定把资助范围从此次受灾家庭的孩子扩展到其他贫困家庭。郑云涛马上和共青团南平市委希望办联系上,一个以受灾家庭孩子为主、涵括小学、中学、中专、大学学生的93名贫困家庭的学生名单很快就从各地团市委希望办报了上来。本着为捐赠爱心人士负责的态度,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误差,他们两人逐一对待助学生的家庭进行了摸底确认。按照小学每学年500元,初高中、中专每学年800元,大学每学年2000元的资助标准测算,需要12万元的资助款。三天后,资金就汇到了南平希望办的户头上。一个月后,赶在孩子开学前,所有助学款及时交到了闽北各地贫困学子的手中,这其中有13名大学生,他们当中有即将赴北京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求学的优秀学子。
如今一年即将过去,收到资助的孩子们情况如何呢?2012年4月底以来,郑云涛又陆续开始了对资助学生的回访。2011年考上吉林大学的光泽县崇仁乡共青村的龚佳鹏同学,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几亩薄田,2011年6月19日突遭洪水袭击,农田变成河滩,十亩烟叶全被洪水浸泡绝收。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龚佳鹏,看着手中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人陷入困境时,“凡香”先生的资助款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在回访过程中,龚佳鹏的父亲激动地对郑云涛说,代我和孩子向未谋面的所有好心人说声谢谢,我要让孩子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经过郑云涛、彭斌以及各地基层团委的回访,如今93名受助者的情况基本反馈给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凡香”先生,他对资助情况非常满意,表示2012年还将扩大助学面,提高资助标准,尤其是对那些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只要符合资助条件,他将持续跟进资助。2011年9月,在郑云涛的精心安排下,“凡香”先生承诺的第二批10万元捐赠款如期到达希望办户头,又有97名家庭贫困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资助能够安心地在学堂继续他们的一年学业。
近期,“凡香”先生又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正在积极协调他身边的诸多成功人士,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爱心大家庭。
现在,郑云涛和南平团市委希望办的同志又将为助学的事情忙碌一段了,想到孩子们能够开心地走进学堂,郑云涛说,如果自己忙上一阵子,孩子能够幸福一辈子,又有什么不值得呢?
§§第三章 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