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爱大成
10573700000021

第21章 不变的承诺

11年前,因为生活的变故,8岁女孩张丽珍和6岁女孩邵秋菊,本应像花儿一样的童年却遭遇苦难。

11年来,不管走到哪里,武警水电八支队八中队的官兵,都把资助关爱姐妹俩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11年后,风雨中成长的花蕾已在阳光下娇艳绽放,润物无声的绵绵真爱依然传承不息……

11年的爱心资助

1999年6月,刚刚赴厦门承担麦德龙工程建设任务的武警水电八支队八中队,决定在驻地开展一次捐资助学活动。通过与厦门市希望工程办公室联系,同安区新民镇的两个失学女童引起了官兵们的注意。

张丽珍,1岁时母亲去世,5岁时父亲病逝。家中仅靠年迈的爷爷扫马路、奶奶织雨伞和家门前20多棵龙眼树的收成艰难维持生计。后来,生活越来越困难,她刚上小学二年级就失学了。

邵秋菊,4岁时父母离婚,幼小的她失去了母爱。她的父亲靠种田为生,还背负着一万多元的债务,日子异常艰苦,邵秋菊刚上了半年学就失学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中队指导员梁如泉和官兵们提着小书包、大米、食用油来到两个小女孩家中慰问。当官兵们把小书包塞到她们手中时,两个小女孩胆怯得不敢抬头看一眼。她们的家长没说几句话,就热泪盈眶……

1999年7月1日,中队为张丽珍和邵秋菊开展了第一次捐款活动,5元、10元、20元……捐款箱立刻塞满了。开学的时候,张丽珍和邵秋菊终于重新走进了校园。

2000年夏天,麦德龙工程竣工,部队因工程任务需要调防外地。临走前,中队向厦门市希望工程办公室郑重承诺:“长期资助两名失学儿童,直至大学毕业!”

11年来,中队先后辗转广东东莞、江门、汕头,河南宝泉,福建福州和甘肃白银4省6个县市。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那份承诺一直没变。每次开学前,中队都会组织官兵捐款,将学费交给张丽珍和邵秋菊。11年间,中队换了五任指导员,每次轮换,中队都会将此事当作一项重要任务进行移交。每次新兵下连队,中队都会组织他们学习官兵资助失学儿童的先进事迹,把捐资助学的爱心接力棒一代代传承下去。

中队司务处有一个账本,详细记录着每年资助的次数和金额。11年来,中队已累计为两名失学儿童捐助了4.95万元。

无论今后的路有多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

由于贫穷的家境和特殊的身世,张丽珍和邵秋菊从小就不愿意跟人说话,更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为了帮助张丽珍和邵秋菊增长见识,增加自信,第三任指导员刘学红特意买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汤姆大叔的小屋》等励志书籍邮寄给她们,激励她们树立生活的信念。邵秋菊距离张丽珍家3000米左右,因为中队的资助让她们相识,并成了好姐妹。

2001年11月29日是张丽珍的生日,刘学红利用到厦门支队机关出差的机会,买了抱抱熊、洋娃娃等礼物送给她。当时,张丽珍正在上课,刘学红没能当面祝福她。半个月后,张丽珍给中队写信:“敬爱的叔叔,上次您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看我,还带了那么多可爱的生日礼物,叔叔你知道吗,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收到生日礼物,我把它们当作心肝宝贝,每天晚上都抱着睡觉呢……”

2002年7月7日,期末考试结束后,邵秋菊连忙给中队写信汇报成绩:“敬爱的叔叔,我要告诉你们三个好消息:我考了年级第二名,我的数学有了进步,我的语文考了90多分。”收到邵秋菊的来信,官兵们异常兴奋,争相传读,指导员还利用施工间隙,一字一句地念给大家听。中队文书王定江迅速代表中队写了回信。从此,写信成为官兵与张丽珍、邵秋菊交流的主要方式。

可2003年底,刚读了半年初中的张丽珍一直没有给中队写信,这让官兵们十分纳闷,便写信询问原因。她回信说:“上次期中考试,我英语考砸了,120分的试卷仅得了90分,怕你们担心,所以一直没有写信……”这是张丽珍第一次成绩滑坡,官兵们十分重视,迅速与张丽珍的班主任何佩萍老师取得了联系。何老师告诉大家,张丽珍英语没有考好,主要是听力扣分太多。于是,中队打算给张丽珍买一台复读机。当时中队已调到了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电站矗立在太行山下,官兵们开着工具车,颠簸了近5个小时才到达附近的辉县市,找遍了大街小巷终于买到了一台复读机。这台复读机不仅为张丽珍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基础,还助她获得奖学金走进了大学校园。

人物名片

自1999年6月起,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八支队在得知厦门同安区两个失学女童的情况后,决定长期资助她们直至大学毕业。11年来,中队因为工作需要先后辗转4省6个县市,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那份承诺一直没变。11年间,换了五任指导员,每次轮换,中队都会将此事当作一项重要任务进行移交,把捐资助学的爱心接力棒一代代传承下去。

多年来,大部分官兵从来没有见过张丽珍和邵秋菊,但通过信件大家对她们非常了解。张丽珍和邵秋菊不仅学习成绩很好,还非常孝顺,暑假她们就到附近的闽光工业园打工,尽可能地减轻家里的负担。在学校,她们积极参加“义务卖报纸资助西部贫困地区”等献爱心活动。

2009年下半年,上大学的张丽珍给中队发来了第一封电子邮件:“磨难使我更加坚强,虽然我从小失去了父母,但有了武警叔叔的关心鼓励,无论今后的路有多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

资助失学儿童让我懂得了军人奉献的意义

从新兵到老兵,从茫茫大漠到沿海海滨,流动中爱心不止。

2000年,新兵赵奇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但因交不起昂贵的学费而投笔从戎。在新兵连,他一分钱也舍不得花,把津贴全部存起来供妹妹读高中。到八中队后,他对张丽珍和邵秋菊的遭遇深表同情,毅然将400元存款全部捐了出来。

老兵盛方祥的姐姐失踪多年,家人为了寻找她,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了3万元外债,可每次捐款,盛方祥都是第一个。

广东梅州籍战士郑斌2007年底退伍回家后,办起了小型养殖场。2008年因金融危机,生意亏损了将近一半。2009年上半年,他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还给中队汇来了500元捐款……

2010年新春之际,官兵们来到厦门看望张丽珍和邵秋菊。那天阳光明媚,张丽珍很远就前来迎接。原先那个矮小自闭的小女孩已变得高挑靓丽,就像阳光下一朵娇艳绽放的花蕾。年迈的奶奶一边抹着眼角的泪水,一边紧紧握着官兵的手说:“武警同志,如果没有你们,她今天就上不了大学呀!”

邵秋菊家庭条件改善了很多。官兵到她家时,她父亲刚用摩托车送完一个客人,赚了5元钱。他说:“自己没什么能力,连累了小孩,这些年幸亏武警同志的帮忙,我们才度过了难关。”

有爱就有希望。武警水电八支队八中队的官兵们说:“资助失学儿童不仅让我懂得了爱,更让我懂得了军人奉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