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家教智慧
10569000000024

第24章 给每日以生命

远东第一富翁犹太人哈同于5岁时随父亲前往印度时,就在大海上和父亲有一次对话。

“大海有多大,爸爸?”小哈同问父亲。

爱伦想了想,告诉儿子:“就像上帝的花园那么大。”

“那……上帝的花园在什么地方?”小哈同忽闪着眼睛追向道。

“在天国。”爱伦茫然但虔诚地指着蓝天说。

天国好吗?孩子又问。

“当然,”爱伦摸着儿子的脑袋,但人只有死后才能升入天堂。

在那里无需吃喝,没有生儿育女,没有商业、忌妒、愤恨和竞争,而只有戴在人们头上的正义的花冠以及与神同在的欢乐。

小哈同根本理解不了父亲对《塔木德》中所描述的天国的解释。三十几年后,当他作为上海巨富之一,并且能大段背诵《塔木德》之时,他才真正弄懂了父亲,或者说是明白了(塔木德)对天国的描述:作为一个犹太人,上帝的选民,所有的欢乐和痛苦都在今世。正如(诗篇)中所言:“天国是主的,但尘世是他给予他的子民的。”也就是说,把握现实生活中的享受,具有准神圣的意义。或者,按照(塔木德)所言:“今天便是第一天,同时也是最后一天,每个人必须付出全部的生命。”也即“给每日以生命”。

不妨以几则笑话为例:

现实主义者

奥地利的硝烟散尽之后,拿破仑想要搞劳那些在战役中英勇无畏的不同民族的人们。

“说出你们的愿望来,我将以此搞赏你们,我的了不起的英雄们!”皇帝大声说道。

“把波兰归还我们吧!”一个波兰人嚷道。

“它是你们的了!”皇帝应道。

“我是个农夫——给我土地!”一个可怜的人叫道。

“土地是你的了,我的孩子!”

“我想要个啤酒厂。”德国人说。

“给他一个啤酒厂!”拿破仑下了命令。

然后轮到了一个犹太士兵。

“呃,年轻人,你想要什么?”皇帝脸上带着鼓励的微笑问道。

“如果能够的话,陛下,我想得到一条非常漂亮的青鱼。”犹太人怯生生地咕哝着。

“哎呀呀!”皇帝叫道,耸了耸肩,“给这个人一条青鱼!”

皇帝离开以后,那些英雄们围住了犹太人。

“你多傻啊!”他们责怪他说,“想想看,当一个人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时候,你却只要了一条青鱼!你也太辜负皇帝的美意了吧?”

我们倒是看看谁是傻瓜!“犹太人回敬道,”你们要波兰的独立,要农场,要啤酒厂——这些东西你们根本不可能从皇帝那里得到的。而我呢,你们看,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我要一条青鱼——也许我就能得到。

他的忧愁消失得很快

从前有一个拉比,他有一个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他的财富富甲一方。但有一次他因为错误的判断,在一桩生意的合同上押错了他所有的钱,一夜之间,他变成一个穷人。他的信徒以为他一定被击垮了,就跑到他那里去安慰他。可让他们吃惊的是,他们看见他正安详地坐在那里学习。

“神圣的拉比!”他们不相信地叫了起来,“我们真不明白……你一点都不难过吗?”

“我当然很难过,”拉比说,“但你们看上帝赐予我一个快脑子。让别人忧愁一个月的事,却只让我忧愁一个小时!”

富人的愚蠢

一个穷人匆匆忙忙地跑回家,上气不接下气地对他妻子说:我刚刚去看镇上最富裕的人,看见他在吃晚餐,吃的是甜饼。我站在那儿闻到那诱人的香味,忍不住直流口水。那些甜饼一定很好吃!相信我,富人吃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

接着穷人向往地叹道:“哦,我要是能尝一次甜饼就好了!”

“可我怎么做甜饼呢?我没有鸡蛋呀。”他妻子答道。

“那就不放鸡蛋呗。”丈夫建议说。

“我还需要奶油。”

“哦,你也不要放奶油就行了。”

“难道白糖就不花钱了吗?”

“那你不放白糖吧。”

妻子于是开始做起甜饼来,只是没有放鸡蛋,奶油和白糖。丈夫一本正经地开始品尝起来,慢慢仔细地咀嚼。突然他露出迷惑的神情:“我发誓,我觉得甜饼并不像那些富人们说得那样好吃!”

犹太人的救世主究竟在哪一天出现,任何人都不得而知,但是,所有的犹太人都明白,为了迎接救世主的到来,他们应该享受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