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家教智慧
10569000000011

第11章 天空从你脚下开始

有一个犹太人终生都十分自私。他快要死的时候,家人催促他吃点东西。他说:“如果你们给我一个煮鸡蛋,我就吃。”

他正要吃鸡蛋,一个穷人出现在门口要一点吃的。将死之人命令孩子把鸡蛋给了乞丐,然后就咽气了。

他的儿子问拉比:“我父亲所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拉比答道:你父亲会被天堂接纳的,虽然他一生的善行只是临终前给乞丐吃了一个鸡蛋,但这足可以抵销他一生的罪过。

中国有句古话:“勿以恶小而为主,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一则犹太寓言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个人想知道天空是从哪里开始的。他首先遇到一只蚂蚁“天是从哪里开始的?”蚂蚁回答说:“天空是从你鞋子那么高的地方开始的。”

他继续向前走,遇到了一只山羊,问道:“天空是从哪里开始的?”

山羊回答说:“天空是从草原消失的地方开始的。”

最后,他遇到了一位白发老人:“天空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

老者说:“天空是从你脚下开始的。”

是的,生命虽然无比珍贵,但命运有时却无比悲惨。人性有三大原恶:任性,懒惰、嫉妒,这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人类,让人去犯错误。每一个人务必从脚下的每件事开始,抵抗恶的诱感。不妨讲几则有关的故事,与您共勉:

嫉妒的代价

一次,一个穷妇人正在集市上卖干酪,一只猫跑了过来,叼走了一片干酪。一只狗看见了这个小偷,就想把干酪从它那儿抢过来。猫拼命反抗,它们展开了一场激战。狗又叫又咬,猫又抓又挠,但是谁也没有打赢谁。

“让我们到狐狸那儿去,让它来给我们做裁判。”最后,猫这样建议。

“同意,”狗说。

于是,它们就去找狐狸了。

狐狸听完了它们的争吵,摆出很明智的样子。

“愚蠢的动物,”它呵斥道,“为什么要这样打架呢?如果你们两个都想要这块千酪的话,我就把它切成两牛,这样,你们就都满意了。”

“同意。”猫和狗都说。

狐狸就拿出了小刀,把干酪切成了两半。但是,它没有纵向切,而是横向地切了一刀。

“我的这块小了。”狗抗议道。

狐狸从它的镜片后面仔细公正地看了看狗的那一份。

你说得很对,一点不错。狐狸裁判道。

于是,它从猫的那一份上切了一块下来。

“这样就一样了。”他说。

看见狐狸这样做,猫又开始叫:

“快看看吧!现在我的这块小了。”

狐狸再次戴上眼镜,公正地看了看猫的这份。

“你太对了!”狐狸说,“稍等一会儿,我会马上纠正的。”

它又跑到狗那儿,在狗的那一份上又切了一块。

事情就这样不断地重复,因为猫和狗总是在吹毛求疵。结果,狐狸当着它们的面把整块千酪全吃完了。

最好的事情和最坏的事情

一天,约哈南拉比问他的五个信徒:“什么是你们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艾雷泽拉比说:“一双好的眼睛。”

周数拉比说:“一个好朋友。”

耶斯拉比说:一个好邻居。

西蒙拉比说:“能预言未来的智慧。”

艾黎扎拉比说:“一副好心肠。”

然后,约哈南拉比对他们五个说:“艾黎扎拉比的话最让我高兴,因为他所想包括了其余的。”

还有一次约哈南拉比问他的信徒:“什么事情是一个人生活中最应该避免的?”

艾雷泽拉比说:“一双邪恶的眼睛。”

周数拉比说:“一个邪恶的朋友。”

耶斯拉比说:“一个糟糕的邻居。”

西蒙拉比说:“一个借钱不还的人。”

艾黎扎拉比说:“一副坏心肠。”

然后,约哈南拉比说:“艾黎扎的话最让我高兴,因为他所说的包括了你们说的。”

谎言的力量

在塔诺普尔城住着一个叫费威尔的人。有一天,他正坐在屋予里认真地阅读《塔木德》,忽然听到外边一阵嘈杂声。他走到窗前,看到是一大群孩子在玩儿,他想把他们赶走,于是他打开窗子对孩子们说:

“孩子们,快到教堂那里去吧。你们在那儿会看见一只海怪。它有五只脚,三只眼睛,还有像山羊一般的胡子,不过是绿色的!”

孩子们一听这话就都跑了,费威尔先生回到书房,一想到刚才对那些孩子编的瞎话,就不禁偷偷地发笑。

可是不久他书房的宁静又被打破了,这回是一阵奔跑的脚步声。他走到窗前,看见许多犹太人在跑。

“你们往哪里跑?”他大声地问。

“去教堂!”犹太人回答说,“你没听说吗?那儿有只海怪,有五只脚,三只眼睛,还有像山羊一般的胡子,不过是绿色的!”

费威尔先生得意地笑了笑,又回去读自己的经书了。

他才刚刚坐稳,又听到外面一阵喧闹声。他往窗外一望,不得了啦,一大群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往教堂的方向跑。

“出什么事了?”他大声问道。

“天哪!怎么,你还不知道吗?”他们回答说,“就在教堂前面有一只海怪。它有五只脚,三只眼睛,还有像山羊一般的胡子,不过是绿色的!”

人们匆匆跑过。费威尔先生忽然注意到拉比本人也在人群当中。

“天哪!”他喊道,“要是拉比本人也和他们一块儿跑的话,一定是出什么事了,无风不起浪!”

费威尔先生不假思索地抓起帽子戴上离开了家门,也跟着跑了起来。

“出了什么事呢?”他一边自言自语地问,一边气喘吁吁地朝教堂跑去。

在犹太人的心目中,嫉妒和谎言是非常可怕的。因此,他们最讨厌的就是那些“嘴里有毒”的人。

有一个女人很喜欢东家长西家短地议论别人是非。

多嘴本来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她却太过火了,以至于连平常饶舌的三姑六婆们也都无法忍受,终于有一天大家一起到拉比那里去控诉她的行为。

拉比仔细倾听每一个女人的控诉之后,便要这些女人先回去。然后拉比差人去找那个多嘴的女人来。

“你为什么无中生有,对邻居太太们品头论足?”

多嘴的女人笑着回答说:“我并没有杜撰什么故事啊!也许我有一点夸张事实的习惯,不过我说的不是很接近事实吗?我只是把事实稍微修饰一下,使它更有声有色而已。但是或许我真的太多嘴了,连我丈夫都这么说呢!”

“你已经承认你的话太多了,好吧!让我们来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拉比想了一会儿之后,走出房间,然后拿回一个大袋子,他对女人说:

你把这个袋子拿去,到了广场之后,你就打开袋子,一面把袋子里的东西摆在路边,一面走回家。但是,回到家之后,你便要掉过头来,把东西收齐以后,再回到广场上去。

女人接过这个袋子,觉得很轻,她很纳闷,非常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于是加快脚步走到广场去,到了广场之后,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然是一大堆羽毛。

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晴朗秋天,微风轻拂,令人觉得非常舒服。女人照着拉比的吩咐,一面走,一面把羽毛摆在路边,当她走进家门时,袋子刚好空了。然后她又提着袋子,一边捡,一边回广场。

可是,凉爽的秋风却吹散了羽毛,以致所剩寥寥无几。女人只好回到拉比那里,她向拉比说,一切都照拉比的吩咐去做了,但是,却只能收回几根羽毛。

“我想也是的。”拉比说,“所有的马路新闻,都像是大袋子里的羽毛一样——一旦从嘴里溜出去,就永无收回的希望。”

长舌远比三只手更令人头痛,假话传久了就会变成恶言。谣言足以隔离亲近的朋友。因此,不要用嘴巴去发现看不见的东西。

同时,拉比们还告诫人们说:“遇到鬼的时候,你一定会拔腿就跑;同样的,遇到马路消息时,你也要快速地逃。”

正因如此,犹太人非常强调说话时自我控制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话一旦说出口,就像射出的箭,再也不能收回了。

拉比西蒙,本噶噶玛尔对他的仆人塔拜说:

“到市场去给我买些好东西。”

仆人去了,带回来一个舌头。

他对仆人说:“出去到市场上给我买些不好的东西。”

仆人去了,又带回来一个舌头。

拉比对他说:“为什么我说‘好东西’,你带回来一个舌头;我说‘不好的东西’,你还是带回来一个舌头?”

仆人回答说:“舌头是善恶之源。当它好的时候,没有比它再好的了:当它坏的时候,没有比它更坏的了。”

《犹太法典》告诫人们说:

“不要说得太多——听的分量要有说的两倍。”

对此,《塔木德》又说:

神为什么给人两个耳朵,却只给人一个嘴巴呢?这是因为神要告诫我们:听的分量要有说的两倍,因此才这么做的。

犹太人认为,愚者常常暴露出自己的愚昧,贤者却总是隐藏自己的知性。基于这样,犹太人坚信着“假如你想活得更幸福、更快乐的话,就应该从鼻子里充分吸进新鲜空气,而始终关闭你的嘴巴。”

因此,犹太人总是尊敬那些懂得听话艺术的人,而讨厌那些只是喋喋不休说个不停的人。

犹太人相信善于听话的人,易表露知性;而喜欢表现自我、喋喋不休的人,通常都是些傻瓜。所以犹太人有一句俗话说:“当傻瓜高声大笑时,聪明人只会微微一笑。”

犹太人还认为,把沉默教给自己的舌头,这在人生中有很大的好处。为此,《塔木德)告诫犹太人要“如同对待珍宝一样,慎重地使用自己的舌头”。

犹太人认为舌头就像刀剑,必须小心使用,否则不但会伤害别人,还会伤到自己。因此,犹太人学着古时的剑圣——除了真正需要外,绝对不拔剑伤人。

“沉默是金,雄辩是银”,犹太人常把沉默当做知性所披挂的黄金盔甲。

犹太人认为,话不可以随便乱说,应该一句一句地斟酌才对。为此犹太人常常用药来比喻言语,即适量的言语可以一针见血,但是用量过多就会愈描愈黑,反而有害。

因此,犹太人是世界上较其他民族比较注重节舌少嘴的民族。他们还有一些警世良言:

舌头表面没有骨头,所以应该特别小心。

应该由心来操纵舌头;而不应该由舌头来操纵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