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自然环境
10560500000002

第2章 不可不知的地理现象和动植物谐趣

1.“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说的是什么?

“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这句民间谚语是对我国秦岭地区农业耕作方式的真实描绘。

秦岭是自西向东最高的一座山脉,也是在我国唯一呈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在我国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动物学家眼里,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在这里交会、融合;在气候学家眼里,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

岭南为副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冬季温和少雨;岭北为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冬季寒冷干燥。

秦岭到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这条分界线的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淮河以北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淮河以南主要以丘陵为主。

从农业生产及生活习俗来看,秦淮一线南北的差异就更加明显了。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农作物以小麦为主,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正是这种南北差异的真实写照。

2.“海市蜃楼”的成因

海市蜃楼,虚无缥缈,蜃景是沙漠中常见的奇特景观,但只是如同梦幻般的境景,那么神秘的蜃景从何而来呢?真的是蛟龙吐气所致吗?

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廓、树木等幻景,称海市蜃楼。我国山东蓬莱海面上常出现这种幻景,古人认为是海中的蛟龙吐气而形成,所以得名。

自古以来,蜃景就为世人所关注。在西方神话中,蜃景被描绘成魔鬼的化身,是死亡和不幸的凶兆。我国古代则把蜃景看成是仙境,秦始皇、汉武帝曾亲自率人前往蓬莱寻访仙境,还屡次派人去蓬莱寻求灵丹妙药。古人的对自然界认识不够全面,且思想落后,故有神鬼之谈。现代科学已经对大多数蜃景作出了正确解释,认为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所谓蜃景就是光学幻景。

蜃景不仅能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柏油马路上偶尔也会看到。海市蜃楼是光线在铅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蜃景的种类很多,根据它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可以分为上蜃、下蜃和侧蜃;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根据颜色可以分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等等。

就拿下蜃的形成来说吧。夏季沙漠中烈日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因沙土的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空气的折射率是下层小而上层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下蜃。

发生在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同样是太阳光遇到了不同密度的空气出现折射现象。经过光的折射和漫散射,便将远处的绿洲呈现在人们眼前了。在海面或江面上,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海市蜃楼”的现象,其原理同下蜃或沙漠蜃景一样。

海市蜃楼实质上是一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简称蜃景,根据物理学中光学原理,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海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对光线折射而产生的。蜃景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气温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数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

无论哪一种海市蜃楼,都只能在无风或风力极微弱的天气条件下出现。当大风一起,引起了上下层空气的搅动混合,上下层空气密度的差异减小了,光线没有什么异常折射和全反射,那么所有的幻景就立刻消逝了。

3.神秘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而“圣婴”是怎样的气候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神秘的厄尔尼诺吧!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一年中发生在赤道表面的热力环流)圈东移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就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后来,在科学上厄尔尼诺一词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连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燥炎热,使北半球气候更加寒冷潮湿。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日渐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到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流的大气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减小时,便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通过采取一系列预报模型、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海洋大气偶合等科研活动,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更对全球不少地区的气候灾害有预兆意义,所以对它的认识和监测更显得极为重要。

在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监测和认识过程中,有科学家提出,海底火山爆发造成厄尔尼诺暖流,另外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即惯性效应使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的惯性力,从而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与此相反的是拉尼娜现象。而且,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太平洋海温长期持续偏高,时起时伏的厄尔尼诺现象伴随着全球气温持续异常,自然灾害特别是气候巨灾频发。这表明,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有加快、加剧的趋势。有科学家从厄尔尼诺发生的周期逐渐缩短这一点推断,厄尔尼诺的猖獗同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全球变暖有关,是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助长了“圣婴”作恶。当然,要证明全球变暖对厄尔尼诺现象是否起了作用还需大量科学佐证。但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的结果,也可能产生一个更温暖的世界,这样,是厄尔尼诺现象引起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暖加快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就陷入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

人类最终彻底走出“厄尔尼诺”怪圈,也许就取决于人类自己对自然的态度。科学家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地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从近50年的监测资料看,厄尔尼诺出现频率多于拉尼娜,强度也大于拉尼娜。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Nina”的译称,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4.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

中国也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广的国家之一,大多分布于西北地区,其中以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最为著名,拥有罕见的沙漠自然景观,中国沙漠的漠上风情,更为迷人的状观,像沙子一样绵延无垠。

中国沙漠除了普通沙漠的特征外,还拥有自然独特的景观地貌和环境。

(1)巴丹吉林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它以奇特的造型和高陡而著称。沙壑、沙峭、沙峰随处可见,气势颇为壮观。沙漠中分布大小湖泊113处,而每一个湖泊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湖边四周的沙山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奇特造型。沙山坡度大,爬上沙顶顺坡向下滑行,就可以滑入湖水之中,并能听到沙山发出的飞机轰鸣般的声响。

(2)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西部一片浩瀚、干燥的沙质荒地。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该沙漠面积相当于新西兰。当地人一向知道它是一个危险的地区。在维吾尔语中,“塔克拉玛干”的意思就是“进去了就别想出来”。和田河、克里雅河,两岸黄沙、胡杨、红柳、罗布麻、芦苇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称为沙漠中的“绿宝石”。而沙漠腹地中的胡杨,因干旱得不到生命之水,终于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千百年的风吹沙割,铸成了它各种奇特的造型,并且一直不肯倒下它骄傲的身躯。胡杨可谓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沙漠胡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为阻挡沙漠的不断延伸,千百年来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直到它生命的结束。胡杨林中还生存着野猪、黄羊、野兔、沙狐等野生动物,大漠自然景观非常神秘莫测,能给你留下无限的遐想。

(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万平方千米,为全国第二大沙漠,西部为索布古尔布格莱沙漠,东部为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为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其北为阔布北—阿克库姆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属温带干旱荒漠。沙漠的西部和中部以中亚荒漠植被区系的种类占优势,广泛分布以白梭梭、梭梭、苦艾蒿、白蒿、蛇麻黄、囊果苔草和多种短命植物等;沙漠西缘有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以保护荒漠植被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上千公顷。

(4)鸣沙山、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鸣沙山。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这就是月牙泉。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就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5)沙坡头沙漠,自古就被列为名胜。古志记载的中卫“八景”中,沙坡头占有“沙坡鸣钟”、“白马拉缰”、“炭山夜照”三景。新“八景”中又新增了“沙海日出”、“铁龙越沙”等景观。宁夏沙坡头集沙、河、山、园为一体,既具江南景色之俊秀,又有西北风光之雄奇。这里百米沙山——沙坡鸣钟,悬若飞瀑,人乘沙流,轰然钟鸣,是中国四大名沙之一。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沙漠除了黄沙、驼影和柔和的纹理之外,还有罕见的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所以,沙漠风景也是精彩无限的。

5.骆驼为什么被称作沙漠之舟?

沙漠中最具风情的是落日、流沙,还有驼影,走进沙漠,那熟悉而动听的驼铃声是最美的音乐。骆驼同样是沙漠的象征,茫茫沙海,驼舟遨渡,别有一番煊灿风采。

骆驼是最适合在沙漠中行走的动物了,这是它特殊的身体和生理结构所决定的。一只骆驼,驮200千克重的货物,每天走40千米,能够在沙漠中连续走3天。空身时,它每小时可跑15千米,连续8小时不停。所以,用“沙漠之舟”来褒奖它,它是受之无愧的。

在沙漠里行进,经常会遇到狂风四起、黄沙滚滚、天昏地暗的可怕天气。这时候,骆驼那浓密的长睫毛就像一层厚帘子,挡住风沙,保护了眼睛。夏天,骄阳似火,沙漠的气温在50℃以上,然而,骆驼却一点也不在乎,它那宽大的蹄子走在沙漠上,像走平地一样,稳稳当当,而且脚底长着一层厚厚的角质垫,好像一只特别的“靴子”一点也不怕烫。

骆驼最大的本领是,在沙漠中不停地跋涉,能十天半月不喝水。原来,骆驼在干旱情况下,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特殊生理功能。

骆驼巨大的口鼻是保存水分的关键部位。骆驼鼻子内层呈蜗形卷,增大了呼出气体通过的面积。据计算,骆驼的这些特殊能力可使它比人类呼出温热气体节省70%的水分。

骆驼通常体温升高到40.5℃后才开始出汗。夜间,骆驼往往预先将自己的体温降至34℃以下,低于白天正常体温。第二天体温要升到出汗的温度点上,需要很长时间。这样,骆驼极少出汗,再加上很少排泄,又节省了体内水分的消耗。

骆驼在沙漠中长途跋涉,需要储备足够的能量。驼峰中贮藏脂肪,相当于全身重量的五分之一。它找不到东西吃时就靠这两个肉疙瘩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同时,脂肪在氧化过程中还能产生水分,有助于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水。所以说,驼峰既是“食品仓库”,又是“水库”。

我们常见的骆驼有两种,有一个驼峰的单峰骆驼和两个驼峰的双峰骆驼。单峰骆驼比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运货,也能驮人。双峰骆驼四肢粗短,更适合在沙砾和雪地上行走。

6.地球上现存最大的鸟——鸵鸟

在《非洲和尚》的电影中,许多鸵鸟追着飞机上的降落伞奔跑,但它们却始终飞不起来,鸵鸟到底是不是鸟呢?拥有翅膀为什么不能飞翔呢?

鸵鸟产于非洲。属鸵鸟目鸵鸟科。雄鸟高约2.75米,重达155千克,是现存最大且不能飞行的鸟类。颈长几乎占身体的一半,雌鸟稍小。头和颈的大部分淡红至浅蓝;稍有绒羽:头小,喙短而稍宽;眼大,褐色具浓黑色睫毛。它们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群居,日行性。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以植物的茎、叶、种子、果实及昆虫、蠕虫、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等为食。

鸵鸟多结成5~50只群聚生活,常与食草动物相伴。鸵鸟用强有力的腿(仅有两趾,主要的趾发达几乎成为蹄)逃避敌人,受惊时速度每小时可达65千米。

中世纪骑士喜用鸵鸟羽毛装饰头盔。鸵鸟皮可制成柔软、细致的皮革。因此在南非、美国南部、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鸵鸟养殖场,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种行业衰退。鸵鸟经训练后可供乘骑及驾单座两轮车。鸵鸟一般可活50年,但对豢养条件不容易适应。

驼鸟翼相当大,但不能飞翔,主要是因为胸骨扁平,不具龙骨突起,锁骨退化,且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毛蓬松而不发达,缺少分化,羽枝上无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显然,这样的羽毛主要功用是保温。

雄性成鸟全身大多为黑色,翼端及尾羽末端之羽毛为白色,且呈美丽的波浪状;白色的翅膀及尾羽衬托着黑色的羽毛,让雄鸟在白天时格外显眼,它的翅膀及羽色主要是用来求偶。

鸵鸟的卵比较大,颜色似鸭蛋,蛋长15~20厘米,重达1400克,是鸟蛋中最大的,卵壳很坚硬,可承受住一个人的重量。鸵鸟蛋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排卵。

没有牙齿,却有着不寻常的胃,会大量吞食小石子,用来弄碎食物以帮助消化。而石子会留在胃里不排泄。

为了采集那些在沙漠中稀少而分散的食物,鸵鸟是相当有效率的采食者,这都要归功于它们开阔的步伐、长而灵活的颈以及准确的啄食;鸵鸟的营养来源很广,食植物之叶、花、果实及种子等,也吃小动物,属于杂食性。

鸵鸟平时三五成群,多达二十余只栖息在一起。经常与羚羊、斑马在同一地区出没,这些动物利用鸵鸟所具的敏锐眼力以供警告作用。鸵鸟相当于动物界的警报系统。

雄驼鸟繁殖季节会划分势力范围,当有其他雄性靠近时会利用翅膀将之驱离赶开、它们的叫声宏亮而低沉。

沙漠上有许多的掠食者喜欢偷食鸵鸟蛋,故无成鸟看守的巢很容易受到天敌的光顾,例如埃及秃鹰会将石头丢向卵,借以打破厚达2毫米之卵壳;即使是有成鸟看守的卵,亦有土狼、胡狼等天敌,故在为期三周的产卵期及约为六周的孵化期中只有不到10%的卵会孵化。雏鸟为早成鸟,由雄雌成鸟共同抚育,数巢雏鸟常形成一大群,由一到两只成鸟护卫,雏鸟经过一年时间,即可成至成鸟。

7.最著名的灭虫植物——除虫菊

夏夜里,蚊虫嗡嗡,常搅得你不能入眠。挂一顶蚊帐,又使人憋气。如果临睡前点一盘蚊香,那袅袅上升的青烟,就会使蚊虫晕头转向,倒栽葱似地跌落下来,一命呜呼,你便可以睡一个酣甜美觉。

为什么蚊香能杀灭蚊虫?原来,它里面含有除虫菊的成分。除虫菊在其花朵中含有0.6~1.3%的除虫菊素和灰菊素,除虫菊素又称除虫菊酯,是一种无色的粘稠的油状液体,当蚊虫接触之后,就会神经麻痹,中毒而死亡。

除虫菊不仅可以除灭蚊虫,而且可杀灭农作物和林木、果树的害虫。它和烟草、毒鱼藤合称为“三大植物性农药”。在夏秋之间,把即将开放的除虫菊花朵采摘下来,阴干后磨粉,过120~150目的筛子。每斤除虫菊粉加200~300倍的水,并酌加肥皂做成悬浮液,搅匀后喷洒,可以防治农业上的多种害虫。即使把除虫菊草整个浸泡在20倍的水中,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果把50%的除虫菊粉,48%的榆树皮粉,1%的萘酚,1%的色粉配在一起,再加入一定量的水调成糊状,就可制成蚊香。

除虫菊是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约有半米高,从茎的基部抽出许多深裂的羽状的绿叶,在绿叶之中簇拥着野菊似的头状花序,花序的中央长着黄色的细管状的花朵,外周镶着一圈洁白的舌状花瓣。看起来,淡雅而别致。

除虫菊的繁殖并不困难,用种子、扦插或分株都可。它喜欢排水良好、肥厚的沙质壤土,如果在比较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它可以茁壮生长,而且除虫菊素的含量亦很高。

除虫菊对蜈蚣、鱼、蛙、蛇等动物也有毒麻作用,但对人畜无害。因此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是理想的杀虫剂。除虫菊还可药用,有治疗疥癣之功效。

8.关注世界濒危珍稀植物

植物环境是人类产生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珍惜,共同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

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植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光彩,尤其是珍稀植物更是令人赏心悦目。世界范围内种类个体和分布面积极为有限、本身又具有独到特征的植物珍品,各国均视为国宝,在这里现列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供广大青少年朋友欣赏。

(1)神奇的莲中王——王莲,生长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莲,直径2米多,最大可达4米,圆形,叶缘向上卷曲,浮于水面,可载20?30千克重的小孩也不沉没。

(2)古老的活化石——水杉,1946年在我国四川万县发现一株亿万年前地球上早已绝灭的水杉,称为“古老的活化石”。

(3)热带雨林巨树——望天树,1974年在我国西双版纳发现一种异常高大的树木,比周围其他乔木高出20多米,欲见其树冠须抬头仰望才能看到,最高达80多米。

(4)蕨类植物之冠——桫椤,蕨类是古老的原始植物,现今的蕨类多为草本,桫椤(又名树蕨)是恐龙绝灭后留下的数量极为有限的木本蕨类,极为珍贵。

(5)奇异的长命叶——百岁兰,非洲西南部沙漠地区生长的一种矮树桩似的植物,整株植物只一对叶子,百年不凋,称为百岁兰。

(6)中国的鸽子树——珙桐,珙桐原产中国,初夏开花,花形奇特,似白色鸽子,随风而舞,极为漂亮,西方人引种后称为“中国的鸽子树”。

(7)最重量级椰子——海椰子,海椰子只生长在塞舌尔群岛上,果重可达25千克,是世界上最重的坚果,海椰子果实虽可随海水流走他乡,却不能在异地定居。

(8)稀世山茶之宝——金花茶,1960年在中国广西南宁发现一种花呈金黄色的稀世之宝的金花茶,花色娇艳,分布面积狭小,数量极少。

这些植物除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外,也具有科学考察旅游和极高的观赏价值。中国的珍稀植物无论其珍稀程度还是数量,在世界上都占有瞩目的地位,上述八大世界珍稀植物中,中国的就占5种。所以,我们一定要热爱伟大的祖国母亲,还要爱护人类的朋友、地球村不可或缺的村民——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