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外名著导读
10558000000005

第5章 《庄子》

作者:庄子及其后学者。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庄子曾为蒙之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的楷模。他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的文学成就居先秦诸子之首,被称为“浪漫文学之父”、“东方文艺之神”,其著书十余万言,《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成书时间:战国时期

类别:哲理性散文集

经典欣赏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内容导读

《庄子》为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可以说是一部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的论文汇编。《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共有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羼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

《庄子》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作者大量运用了寓言,把抽象迷蒙的天道描绘得似乎可感可知。其他子书也运用寓言,但多从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中引用。而《庄子》的寓言多是作者虚构的;其他子书的寓言多为短小故事,融入议论之中,用来譬喻或论证。而《庄子》中的部分寓言则扩展成篇,将作者的议论,寓于故事人物口中。这些类似短篇小说的寓言,虚构了人物与故事情节,有动作、有对话,还有肖像、表情的描绘,与其他一些对话式语录大不相同。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法塑造形象的开端。

在塑造形象时,作者擅长于体物入微的描写,如大鹏的怒飞、巨鱼的奋鬐、鸿蒙的自得、山狙的见巧……无不栩栩如生。厉风作而万窍怒号,黄帝奏咸池之乐而声满天地,都声情并茂;庖丁解牛、伯乐相马、庄子弹鹊、众史画图、原宪居鲁,更是形神俱现;至于藐姑射山上的神人、隐机而坐的南郭子綦、能破季咸看相的壶子、临渊履危而射的伯昏无人等,这些神乎其神的形象,也可以按照描写想见其情状,惟妙惟肖,尽其所及地开拓了艺术的境界。

《庄子》寓言的又一艺术特点是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和体物入微的描绘。全书以粗线条的手法勾勒出了渔父、屠夫、画师、隐士、射手、儒生等众多呼之欲出的形象,描绘出了太空、江海、飞禽、走兽、音乐、风云等大自然的奇观,其意境之深邃玄妙,构思之奇特险峻,设喻之形象贴切,抒情之浓郁强烈,文意之飘逸飞动,均臻于尽善尽美的境界。

此外,《庄子》中的大量寓言故事及由此演化而来的大量成语,如“望洋兴叹”、“贻笑大方”、“邯郸学步”、“吐故纳新”、“东施效颦”、“庖丁解牛”、“陷阱之蛙”、“越俎代庖”等,已成为汉语言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读《庄子》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这里有诗的语言,画的意境,音乐的旋律,飘动的舞姿。庄子的文笔流畅,犹如行云流水,行于当其所当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当其描写物的“动态”时,气势磅礴,有如大江东去,浩浩荡荡,不可遏止;当其描写物的“静态”时,则如枯木,如死灰,寂然无声,杳然无息。他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大量使用了比喻、夸张、对比、对偶、衬托、铺排等修辞手法,在行文中交错使用,不拘一格,使文章显得变化多端,多姿多彩。

文学常识概览

《秋水》

有一天庄子与惠子在河边散步,河水清澈,二人观赏着鱼儿浮游,心旷神怡,思想灵动。

庄子说:“鱼儿在水中悠游,可见鱼儿是多么快乐啊。”

惠子反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快乐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快乐呢?”

惠子回辩说:“诚然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感觉;但是你也不是鱼呀,那么你不知道鱼儿快乐,就很明白了。”

庄子再辩道:“请回到原来的问题,刚刚你问我‘你怎么知道鱼儿快乐’,这就表示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快乐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答案,我是在这儿的河边知道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