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外名著导读
10558000000038

第38章 《茶馆》

作者:老舍,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成书时间:1957年

类别:戏剧

经典欣赏

第一幕(节选)

幕起:这种大茶馆现在已经不见了。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这里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与饭菜。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脚,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大茶馆特殊的食品,价钱便宜,做起来快当),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总之,这是当日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来坐半天。

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击。奇怪的意见也在这里可以听到,像把海边上都修上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上岸。这里还可以听到某京戏演员新近创造了什么腔儿,和煎熬鸦片烟的最好的方法。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个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的鼻烟壶。这真是个重要的地方,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内容导读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又一部经典之作。

话剧《茶馆》是老舍在1957年创作的,是他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作品。也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曾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故事地点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以北京一座茶馆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

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时间长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涵盖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不同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展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不同人物的历史命运。

《茶馆》为三幕话剧,多达70余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很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村妇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全剧没有中心的故事线索,各幕之间也缺少前后呼应的紧密的情节联系,却能结构严密,一气呵成。时代色彩强烈,多方面再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使人深刻的领悟到必须再寻找另一种社会制度,中国才会有真正的出路。全剧表现了旧中国的日趋衰微,穷途末路,剧本在出身不同、社会阶层却都潦倒不堪的三个老人撒纸钱自悼的悲怆场面中结束,象征着为旧时代送葬,同时以一种乐观的态度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全剧仅3万余字,却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历史内容,又处处闪烁着作家的睿智和幽默,被人誉为“每一句台词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意蕴,看《茶馆》的演出会有一种真实难忘的艺术享受”。

《茶馆》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成功运用。

话剧全凭台词塑造人物,台词到位了,人物就活了;人物活了,全剧也就成功了,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的的确确将语言功力发挥到了极致。《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都设计得非常生动传神、富于个性,同时又简洁凝练、意味深长。其语言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创造了“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的幽默。

《茶馆》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话剧舞台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是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各个阶层的真实缩影”。

在外国演出时,国外的观众也给予了《茶馆》极高的评价,称赞它是“带着中国民族风味的艺术”,是“东方来的奇迹”。

文学常识概览

老舍茶馆

老舍茶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始建于1988年,集书茶馆、餐茶馆、茶艺馆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大茶馆。

老舍茶馆是北京的城市名片,是一道文化景观,是外地人了解京味文化的一个窗口,因而很多外国政要访华时都要来这里坐坐。自开业以来,老舍茶馆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