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外名著导读
10558000000026

第26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作者:吴趼人(1866~1910),清末小说家,字小允,又字茧人,原名沃尧,后改趼人,广东南海人。因住佛山,自称“我佛山人”。20岁时迁居上海,一度客居山东,后游历日本。回上海后,主编《月月小说》,又主办广志小学,写作小说颇多,作品多揭露晚清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现象,其政治倾向接近于改良派,为近代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成书时间:1909年

类别:长篇小说

经典欣赏

第四回吴继之正言规好友苟观察致敬送嘉宾(节选)

一日早上,我要到关上去,出了门口,要到前面雇一匹马。走过一家门口,听见里面一叠连声叫送客,呀的一声,开了大门。我不觉立定了脚,抬头往门里一看。只见有四五个家人打扮的,在那里垂手站班。里面走出一个客来,生得粗眉大目;身上穿了一件灰色大布的长衫,罩上一件天青羽毛的对襟马褂;头上戴着一顶二十年前的老式大帽,帽上装着一颗砗磲顶子;脚上蹬着一双黑布面的双梁快靴,大踏步走出来。后头送出来的主人,却是穿的枣红宁绸箭衣,天青缎子外褂,褂上还缀着二品的锦鸡补服,挂着一副像真像假的蜜蜡朝珠;头上戴着京式大帽,红顶子花翎;脚下穿的是一双最新式的内城京靴,直送那客到大门以外。那客人回头点了点头,便徜徉而去,也没个轿子,也没匹马儿。再看那主人时,却放下了马蹄袖,拱起双手,一直拱到眉毛上面,弯着腰,嘴里不住的说“请,请,请”,直到那客人走的转了个弯看不见了,方才进去,呀的一声,大门关了。我再留心看那门口时,却挂着一个红底黑字的牌儿,像是个店家招牌。再看看那牌上的字,却写的是“钦命二品顶戴,赏戴花翎,江苏即补道,长白苟公馆”二十个宋体字。不觉心中暗暗纳罕。

走到前面,雇定了马匹,骑到关上去,见过继之。

这天没有甚么事,大家坐着闲谈一会。开出午饭来,便有几个同事都过来,同桌吃饭。这吃饭中间,我忽然想起方才所见的一桩事体,便对继之说道:“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礼贤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继之还没有开口,就有一位同事抢着问道:“怎么样的礼贤下士?快告诉我,等我也去见见他。”我就将方才所见的说了一遍。继之对我看了一眼,笑了笑,说道:“你总是这么大惊小怪的。”

内容导读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全书108回,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书中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反映自1884年中法战争前后到1904年前后20多年间的社会面貌,对由于朝廷的腐败而导致的各种社会怪现象进行尖锐地谴责和讽刺。

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晚清社会的怪现状。

在晚清封建皇朝时期,武官不能安邦,文官不能治国,外敌入侵,朝廷官员明哲保身。从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上自老佛爷(慈禧太后)、王爷、中堂、尚公、侍郎、总督、巡抚,下至佐杂小官、宫里大小太监、官僚的幕客、家丁差役、马弁、姨太太、小姐、丫环、仆妇,无不利用一切机会不择手段地捞取钱财。

此外,作者采用的屏风式的结构艺术,以九死一生的经历为线索,把一个个人物的经历,一桩桩事件的过程叙述出来。这经历,这过程,犹如一扇扇屏风,有长有短,有一回的,有几回的,尽管着墨不均,却形象地展现出一个个丑陋的嘴脸:苟观察致敬送嘉宾、彻底寻根表明骗子、诗翁画客狼狈为奸、烽烟渺渺兵舰先沉、老捕役潜身拿臬休、露关节同考装疯、告卖缺县丞难总督、内外吏胥神奸狙猾、巧蒙蔽到处有机谋、老叔袒娓娓讲箴……这些“屏风”个个独立成篇,又丝丝缠绕、牵制、互为因果,并用九死一生的经历做枢纽,将线索连接起来,给读者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在人物的塑造上,吴趼人所塑造的几位比较成功的典型人物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举止龌龊、无耻之极的苟才便是其中之一。他为了升官,摆架子、讲排场、善钻营,最后靠贿赂谋到了差事,为了掌握更大的权力、攫取更多的钱财,他可以磕头作揖,痛苦万状地强迫自己的寡儿媳去给总督做五姨太。苟才形象的成功塑造,极生动地刻画出了濒临灭亡的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败坏、精神堕落。与之相反的是以吴继之为首的正面人物的成功塑造,他们或豁达、大度、精明,或颖悟、执著,或侠义、正直、清廉,在作品中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得以生动地体现。

作品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社会风尚的败坏。九死一生的伯父,表面道貌岸然,实际却拐骗亡弟钱财、欺凌寡娣孤侄;开口就讲忠孝礼义的符弥轩,却百般虐待老祖父,几乎把他打死;莫可基不仅冒充弟弟顶替他的官职,而且霸占弟媳,又把她“公诸同好,作为谋差门路”;黎景翼逼死弟弟,又把弟媳出卖为娼……透过这些丑陋的众生相,淋漓尽致地揭示出当时封建宗法制度和伦常关系已到了全面崩溃的地步。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发表时,正值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反清的形式在社会上出现,因此引起强烈的反响,但由于政治观点的改变,作者没有将它写完。

文学常识概览

晚清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是晚清的一个小说流派。谴责小说的题材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官场、商界、华工、女界、战争等各方面,以写官场最为普遍。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即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和曾朴《孽海花》,主要内容也都是写官场的。

谴责小说为了适应报刊连载的需要,缺乏较充裕、完整的构思和写作时间,因此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多属联缀短篇成长篇的性质,缺乏贯串始终的中心人物。在表现手法上,“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缺乏含蓄,描写夸大失实,一些内容成为“话柄”。个别小说如《九命奇冤》还受西方翻译小说的影响,用倒叙法来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些小说突破了传统的文艺藩篱,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