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管孩子就是这样简单
10552600000039

第39章 要有“教学相长”的思想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要有这种教学相长的思想,不断地去学习自己未知的东西,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实际能力。

我想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对事情的一些做法和看法是自己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一些细心的妈妈就会不断总结和吸取这些经验,从孩子的身上受到很多启发,开拓了自己的思路,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现在有的学校也会开办教学开放日,把家长请到学校来,让家长走进课堂,关注教育,从而更加深入地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有的爸爸妈妈有“大家长”思想,认为自己懂得比孩子多,什么事情都要孩子听自己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认为,让家长有这种“教学相长”的思想,更多的应该从心态上和孩子保持平等,并且要善于学习,从对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学习,从孩子身上学习。

教育孩子的过程,让很多妈妈更加体会了“学海无涯”这句话的含义,在孩子的身上我们也能学到很多。既然这样,那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学相长”思想的精髓,把教育孩子的过程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呢?

应对策略

1、平等

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不管孩子的年龄多么小,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要从内心和孩子保持平等,尊重孩子。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四个层次是尊重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前者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后者希望个人有价值。

所以,作为家长,应尊重孩子。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发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并且要善于总结经验,把生活中的心得和体会不断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实践中,让我们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更加合理和科学。

2、空杯心态,加强交流

在平等的基础上设法和孩子多交流。遇到问题不要武断地让孩子听我们的,而是坐下子听听孩子的意见,把彼此的思想进行交流,当孩子有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时,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在交流中也许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答案。

家长不是圣人,不是什么时候都是正确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的过程。因此,家长同样需要谦虚和学习,要拥有空杯心态,有自己不懂的地方,要不断地学习,随时接受孩子提出的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3、保持自己的进取心

家长要保持自己的进取心,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我们碰到不顺心的时候,不能放弃,要静下心来去分析问题的原因,寻找改进的方法。另外,要让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许一件小事就能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我们要让自己经常保持一颗进取心,时刻准备汲取更多的能量,来面对今后遇到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经验分享

有一天,我外出办事不太顺利,心里有点郁闷。在回家的路上,我听着女儿叽叽喳喳地给我讲着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我一言不发。这时,女儿问我:“妈妈,你听见了没有,怎么不说话呀?”“哦,我在开车不能很快就回答你的问题,不过妈妈一直都在认真地听着呢。”我回答了女儿的提问,女儿接着说:“这样呀,我怎么看你好像不怎么高兴呢?”孩子还是很敏感,现在她能说会道了,会把自己看到的用语言来表达出来,“没有呀,对了,今天晚上我们吃什么呢?”我问女儿,“今天晚上爸爸回家吃饭吗?”“回来呀,我们可以一起吃饭,要不我们出去吃吧,为爸爸出差回来接风。”“好呀,好呀!”女儿高兴地欢呼着。“生活真是美好呀,我真幸福!”

听到女儿的讲话,我突然一下子释然了,女儿这么容易得到满足,难道不是我需要的一种思想境界吗?我也应该像女儿一样高高兴兴地度过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为什么不能走出烦恼的情绪重新来审视这个美好的生活呢?想到这里,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状态,和孩子高兴地攀谈起来。

温馨提示

我们常常把“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这句话挂在嘴边,希望您在实际生活中,也是这么做的。比如,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聪明、可爱又听话,但是当您有一个调皮、淘气的孩子时,是不是可以想一下,这个孩子这么淘气,一定是很聪明,我的智商也要更高一点,才能跟他匹配。当一个父母愿意主动地接受这个孩子带来的压力时,就会很好地调动自己内心的力量,就会想很多办法,而不只是抱怨、数落和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