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管孩子就是这样简单
10552600000027

第27章 孩子不听话心理解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很多妈妈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顶嘴、耍脾气、犯犟、大声哭闹,难以应付。比如,睡觉时间到了,可孩子却仍然没有睡意,不管妈妈怎么催,好像没听见,不理不睬;吃饭时,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吃,把家长的话当成耳旁风;上学快迟到了,可是孩子还在磨蹭……更有甚者,孩子会摔门、毁坏家里的东西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和不满。怎么讨人喜欢的小宝宝竟然变成了令人抓狂的“小倔驴”—您说您的,他做他的。

我们知道在孩子3岁左右,大都会出现“第一反抗期”的一些表现,那孩子出现反抗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不仅能跑能跳,而且精细动作做得也越来越好,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二、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小的时候,孩子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因此,当他们想自己为事情做主时,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就会跟家长进行“对抗”。

三、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

2~3岁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其实,他们无非是想实现自己的想法,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2~3岁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还不太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自己认准的事情就要坚持到底。再如,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5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的反抗行为。

曾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将2~5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孩子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孩子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

既然这样,那我们怎么才能既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又能让孩子听话懂事呢?

应对策略

1、家长不要来“硬”的,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

我们知道2~5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他们想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事情,不愿受到别人的干涉。这个时期孩子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或“让我来做”,这正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这一阶段的孩子也特别爱“顶嘴”,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来做某些事情,向大人展示他已具备某种能力,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很强了。因此,有人认为,将心理“反抗期”说成“自立期”或“自强期”,也许更为恰当。针对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家长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不能强行制止,在给孩子讲明道理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试着来做决定,培养孩子独立性。

2、关注孩子的兴趣点,要因材施教

如果您要求孩子做的事情,不是他的兴趣所在,那孩子就会让您觉得“不听话”。比如,让孩子学习弹钢琴,如果孩子确实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当然就会来拒绝您,变得不听话。

因此,家长要做到对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要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孩子现在还小,什么都要听家长的,否则,就会造成孩子对您的逆反。当然了,如果确实是孩子感兴趣的,我想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细心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多观察孩子。

3、惩罚方式是否合理

如果孩子不听话,在我们讲道理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惩罚,惩罚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家长可以剥夺做错事的孩子的某些权利和自由来对他进行惩罚,让喜欢看电视的孩子几天都不许看电视;在一段时间内取消吃美食的机会,或让孩子对所犯错误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损坏、弄脏家里的物品,可以让他自己修复、打扫,如果他不能胜任,就要告诉他,这样做给别人增加了麻烦。

4、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虽然我们都反对溺爱孩子,但也不能对孩子进行体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孩子对很多事情的理解还不太清楚,家长有义务给他说明道理,而不是通过打骂让孩子来长记性,这样做只能让孩子学会怎么来规避您的打骂,而并非自愿配合您。并且您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了“榜样”,比如,孩子发脾气时摔门、破坏家里的物品大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

5、理解孩子还没有时间观念的现状

很多事情在家长看来真是要“火上房”了,可孩子还是不慌不忙,因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他们还不知道您所说的10分钟有多长,对拖延时间的后果也不太明确,所以就不急不忙。家长可以把抽象的时间进行具体化,比如,让孩子等待时,可以把“等妈妈3分钟”说成“等妈妈把手洗完”这样比较具体的事情。另外,家长还可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提高做事情的速度,比如,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事情,或者和家长进行比赛,来激发孩子做事情的速度。

经验分享

豆豆妈妈如是说:豆豆是个淘气又可爱的孩子,喜欢围在我身边问这问那,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脾气也见长,尤其是2岁半以后,他变得越来越不听话,我不得不把他送到了幼儿园,希望让老师管管他,可是并没有得到我希望的效果。

一天,我们带豆豆去游乐场玩,按计划玩2个小时,可到了要走的时候豆豆却不肯离开。他爸一拉他的手他就往地上蹲,还一边大哭一边挣扎。当着那么多人,我觉得特别尴尬。要在过去我早就“动武”了,可那天我竭力让自己冷静,弯腰抱住豆豆,柔声说:“游乐场这么好玩,我们豆豆难得来一次。当然不舍得离开,是不是?”大概是没想到我会帮着他说话,豆豆一愣,哭声小了下来。我抚摸着孩子的小脑袋,又说:“可是你看天快黑了,爸爸妈妈也很累了,下次我们再来,好不好?” 豆豆想了想,居然真的从地上站起来,跟着我们走了。

温馨提示

孩子有“自我主张”可以说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但如果家长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不加任何限制和干涉,而是一味迁就,这又无疑是在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因此,家长需要把握好管教的“度”,运用一定的技巧,化解孩子的“反抗”,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