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管孩子就是这样简单
10552600000025

第25章 让孩子不再和您”对着干“

当我们弄清楚了孩子和您”对着干“的原因后,就要理解孩子的行为,从而对孩子进行合理地教养。

4岁的涛涛最近就常常让妈妈束手无策,明明说好午觉后要去上钢琴课的,现在已到了睡觉的时间了,涛涛却没有一丝的睡意,不管妈妈怎么讲道理,他仍然我行我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后来妈妈把涛涛硬拉到床上,涛涛提出要妈妈讲故事才睡,于是妈妈便开始讲故事,可妈妈讲了好几个故事了,而涛涛好像越来越有了精神,妈妈实在没有办法就动手打了涛涛,妈妈这一打可把涛涛惹急了,大哭着把妈妈推出房间,并且还把门进行了反锁。不管妈妈怎么敲门,涛涛就是不开,僵持起来。眼看着学琴的时间就要到了,妈妈心里更加着急,对孩子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再不开门,妈妈就走了,不要你了。“这句话还真管用,门终于打开了,涛涛哭着对妈妈说:”我不要睡觉,我不想去弹钢琴。“妈妈说:”不去怎么行呢,钱都交了,老师在等你呢。“涛涛说:”那你找老师把钱要回来吧,把课停了,呜“。

以上案例中的涛涛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家长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现在越来越不听话了,而应该科学地看待孩子的行为。

家长要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情况下,勇于接受孩子的想法,巧妙地应对成长中的特殊时期,让听话乖巧的宝宝重新回到您的身边。

应对策略

1、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想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就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需要明白的是,有时候孩子在拒绝您或与您对着干时,不是针对事也不是针对人,而是想让您知道他有权利否定一些事情。因此,爸爸妈妈们应该在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学会尊重他们,让孩子们能够畅通无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可以有想法的人。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家长要给予满足和支持。另外,当孩子疲劳、饥饿或生病的时候,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2、避免给孩子正面教育的感觉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些逆反情绪,他们往往本能地反感被家长要求做这做那,喜欢”当家作主“的感觉。因此,家长希望孩子从事某种活动时,应该尽量回避直接向孩子提出要求,而是使用旁敲侧击的办法,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觉得是他自己想干的。比如,您看到孩子搭积木,很想教他搭个新花样,如果您直接说”看我给你搭个新的“时,他一定会不屑一顾地而且还不假思索地说”我也会“或”我知道“,这时您不妨若无其事、兴致勃勃地跟他一起搭,他看到您搭得那么好,自然会模仿着搭的。还有,当您想让他练习写字、画画时,可以找出他以前的一些”作品“,假装惊奇地说:”这幅画怎么画得这么好!该不是你画的吧!“孩子可能就会马上得意地当场挥笔作画,证明给你看。

3、正话”反说“

很多家长反映这时的孩子很逆反:您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家长不让做什么,可他偏要做。家长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正话反说。比如,下雨天,您想让孩子穿上雨鞋,爸爸妈妈可以倒过来跟他说:”今天不要穿雨鞋哦!会把漂亮的雨鞋弄脏的!“爸爸妈妈的”反其道而行之“,使得孩子的”反抗“正好可以”负负得正“,最终能够达到爸爸妈妈的目的,让孩子的行为正中下怀。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宜过多使用。

4、使用自然后果处罚法

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运用孩子行为后果本身,自然而然地让孩子接受一定的惩罚,比如,孩子非要去摸热水瓶,您与其反复警告他、吓唬他,不如把瓶塞打开,让他的手放在热气上,当他感到烫时,就再也不会去摸热水瓶了。如果孩子做事情非常磨蹭,在您讲明道理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磨蹭的后果,当孩子上课迟到了,遭到老师的批评后,下次自然就会比较抓紧时间。需要家长注意的是:让孩子体验这些后果,一定要先明白这么做的结果会怎样,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心理健康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5、适当说”不“

孩子虽然处在特殊时期,有一些反抗行为,家长要给予一定的理解,但也并不等于可以让孩子为所欲为,对孩子的行为一味迁就。在某些情况下,适当地说”不“,以体现您坚定的态度和意志,向他提供学习服从的机会,因为学会服从也是一种能力。比如,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买这买那,您不能因为周围人的目光就让他得逞,您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当然在您做出”行“还是”不行“的决定之前,要充分考虑到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6、设定自由与纪律的合理界限,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并懂得人要接受规章制度的道理,很多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已经对规章制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如果把一些事情进行量化和制度化,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和遵守,如果孩子做到了对制度的遵守,要适当给予一些表扬和奖励,对行为进行强化。

经验分享

我女儿迷上了电脑游戏,一玩起来就没完没了,看她玩的时间太长了,就对她说:”别玩了,对眼睛不好。“她连头也不回一下说:”再等一下,别催了。“有一次因为玩游戏,她忘记了做作业,等快要睡觉了才想起来,没办法只能是把睡觉的时间延后,导致第二天早上起床晚了,上学差点迟到。经过这次事情以后,我决定改变一下对孩子的管教方法。

周末,我主动对孩子说:”萌萌,你想玩电脑吗?“听我这么说,她先是吃惊,之后非常高兴地回答:”想呀,妈妈我现在就可以玩吗?“我说:”对啊,现在我们定一个制度好不好?如果你能遵守的话,我可有奖品呀。“孩子一听有奖品忽然来了精神,忙问:”怎么奖励呢?“我说:”现在妈妈给你打一个自检表,上面写着你可以玩游戏的时间,你每按照表中规定的时间玩一次,就可以在对应的空格里打上一个’√ ‘,如果全是’√‘,妈妈就可以给你一个小奖品。女儿高兴地答应了,后来女儿不仅能够玩游戏,而且还学会了自我管理,我们也就结束了“战斗”。

温馨提示

对孩子的反抗家长不能采取“高压政策”,要冷静对待,并且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是因为家长对孩子不了解,受了“委屈”,使他们的独立愿望不能实现,还是因为家长动辄训斥打骂,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只有真正地了解他们,耐心诱导,因材施教,才能促进亲子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