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管孩子就是这样简单
10552600000024

第24章 下放决定权

有的妈妈抱怨孩子总是和自己对着干,想争取一些事情的决定权:妈妈辛辛苦苦做好了米饭炒菜,孩子却说要吃面条;让孩子去上钢琴课,可他偏偏说要去学轮滑;明明是两个圆球可孩子非要做底来搭积木,您告诉他这样做不行,可他就是不听劝,非要试一试……,生活中有太多类似的事情发生,您不由得发出”孩子真不听话,太有主意了“的感慨。

其实,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这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了,自己有了一定的主张,想通过自己的判断来为一些事情做主,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孩子一般在2~5岁期间,称为”第一反抗期“,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反抗、不听话、顶嘴的现象。

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相对于以往的家庭来说,家长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他们决定孩子的吃、穿、玩、用、学等等事情,处处为孩子做主,以免孩子走弯路。殊不知,家长对孩子如此细心呵护,对孩子的成长并非都是有利的。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准备盖房子,一个邻居说要把房子盖成方的,他就盖成方的;刚盖好时,有一个邻居说要把房子盖成圆的,于是他把房子拆了盖成圆的;接着,有一个邻居说应该把房子盖成方的,他又再次拆掉房子,盖成方的。结果把材料全弄坏了,最后什么也没盖起来。

您是不是觉得这个盖房子的人太没有主见,总是让别人的意见来左右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当其他人提出几种不同的意见时,却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因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不能当机立断把事情做好。那家长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孩子身上呢?

当孩子有了想自己做主的意识的时候,若是家长对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反复限制和干涉,可能会使孩子将来变得唯命是从,成为一个没有主见、唯唯诺诺的人。同样,如果家长明明知道孩子的做法是错的,还一味迁就,这又无疑是在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那如何才能把二者的关系处理地恰到好处,让孩子既能做事果断、有主见、独立自强,又能做到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呢?对孩子下放决定权,到底怎么做才合适呢?

应对策略

1、让孩子去体验自己做决定的感觉

很多家长不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事事为孩子代劳,爸爸妈妈不要以为孩子太小,很多事情还不懂。对于孩子能自己做主的事情家长要放手,让他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听家长的,自己的意见也很重要。

让孩子懂得遇到事情要自己动脑筋来解决,而不是一有问题就求救于家长或其他人,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心理,这就需要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对孩子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每天早上穿什么颜色和款式的衣服去上学;小朋友过生日买什么礼物(您可以给孩子限定一个钱的额度);孩子房间装饰物的颜色等等,都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商量,并尝试让孩子为这些事情做主,让孩子觉得自己也被尊重,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尽情地表达。如果孩子的意见和要求合理,家长能给予满足和支持,这样,孩子慢慢也就养成了遇到事情后,自己开动脑筋拿主意的习惯。

2、家长只做参谋、不做决定

当孩子遇到自己没有经历过、没有把握的事情,在孩子举棋不定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做参谋,给孩子讲明道理,然后仍然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而不是像有的家长那样,凭自己的经验,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涉和制止,说出诸如:”你知道什么呀,这样做才行。“”行了,你别管了,等你长大了再做吧“等等的话。这样不仅不能满足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想法,也让孩子感到自己得不到家长的尊重,而且还容易让孩子学习您的做法,养成做事主观、专横的习惯。

在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当您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后,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而不是您来代替。

3、让孩子当父母的助手和参谋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与孩子商量家里的事情。如果孩子把事情做得很好,您别忘了一定要谢谢他,即使做坏了也不要嫌他帮了倒忙,而要告诉他怎样才能做好。再稍大些,可以请他来出主意,比如,到哪儿参观,爷爷奶奶过生日买什么礼品,甚至家里什么东西摆在哪儿等等。这样做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个大人,和父母一样拥有参于”家政“的资格,从而更加尊敬父母,并主动用大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对孩子的事情,只要他们应该做而且能做的事,要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不要横加干涉或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使孩子从父母的信任中,提高责任感和自信心,增长才干。

经验分享

我在女儿3岁的时候便开始对她进行放权,试着让她自己拿主意。每天晚上都让女儿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放在床头,当然要听一下我的意见,但做决定的还是女儿。如果去超市买东西,我会让孩子决定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了要限定数量和金额。比如,想在周末带孩子出去玩,我会争取一下孩子的意见,听听她的想法,然后我再把我的想法说出来,让她考虑一下,从中选择一个,这样不仅让孩子做了决定,同时也培养她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记得一次教师节,孩子想送给老师礼物,来表达对老师的祝福和感谢,可孩子在贺卡、鲜花二者之间开始犹豫,不知道买什么好。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要对孩子的想法做出肯定,对孩子说:”老师教育我们很辛苦,你能想到在教师节给老师买礼物,说明你很有爱心,能做到尊敬师长。“然后再帮孩子分析:贺卡和鲜花二者都有很好的寓意,它们在本质上没有区别,贺卡携带比较方便、便于保存,而鲜花携带不太方便,至于到底送老师什么还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对于我对孩子的放权,女儿也很认同,渐渐地,她也学会了分析问题,开始自己拿主意了。

温馨提示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父母及隔辈老人一见孩子哭,就会迫不及待地冲上去进行哄劝,这就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埋下不良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皇帝“”小公主“的脾气就会越来越大,要做什么必须立即去做,想得到什么必须马上得到。如果他们的要求受到家长的阻止和限制,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