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管孩子就是这样简单
10552600000015

第15章 真哭、假哭要分清

有孩子的家庭,就会有哭声,每个人出生时也往往用哭声来宣布自己的到来。

对于孩子来说,哭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求助信号,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获得需求的手段。在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很多家长也是通过孩子的哭来判断孩子的想法,采取不同的照顾方式。因此,弄清楚孩子哭的真正原因,才能更好地照顾和管教孩子。

孩子哭虽然很常见,但您一定不要认为它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如果不能正确地分辨孩子哭的目的和性质,不能以正确合理的态度和行为来对待,也许会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发展、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品质的培养,得到您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比如,孩子为了获得更多的玩具,故意在您身边哭哭啼啼,直到您同意给他购买为止,从此以后,每当孩子想要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时,就用哭来作为武器;还有的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摔倒了,当自己刚想要爬起来时,正好看到妈妈走过来了,于是就放声大哭起来,如果妈妈神情紧张地把孩子扶起来,并且不停地哄劝,孩子的哭声也许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一个胆小、怕疼、粘人的孩子就这么”培养“起来了。

所以,并不是孩子所有的哭泣都需要家长的帮助,您一定要学会辨别孩子是在真哭还是假哭。

应对策略

1、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真哭“

所谓”真哭“,就是孩子因困了、饥饿、疼痛、不舒服等生理原因或孩子性格脆弱抗挫折能力差,而造成的哭闹。小孩子饿了的时候,往往会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妈妈这时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营养,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自然也就不哭了;孩子生病了,身体不舒服,头疼或者咽喉疼,孩子的忍耐力比较小,这时就会比较磨人,哭闹也在所难免,孩子此时的哭闹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孩子真的需要家长的帮助,您就不能袖手旁观,首先要确保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比如,孩子生病了,妈妈要尽量多陪陪孩子,分散孩子对病痛的注意力,可以给孩子讲讲平时他比较喜欢听的故事,做些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做个小游戏等等,以减少孩子的哭闹。如果孩子性格比较内向、软弱,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性格中坚强的一面,如果孩子摔倒了,属于真哭的情况,家长也不必过于紧张,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镇静地去处理,给孩子一种”其实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的感觉。另外,家长可适当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孩子的做事能力。

如果孩子是真哭,家长不但不能不管,更不能吓唬孩子,切记这时妈妈不能说诸如”哭!你就知道哭!你在这哭吧,我走了“的话,因为如果当时孩子属于”真哭“的情况,而妈妈还要批评他、甚至要离开他,会让孩子感到伤心无助。

2、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假哭“

所谓”假哭“,一般出现在比较受娇惯的孩子身上,这种孩子平时表现比较淘气、任性。孩子往往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唯我独尊,当孩子不能得到满足时,就用哭闹向家长”示威“,尤其是有长辈在或者家里来客人时,这种表现就更加明显。如果这时家长一味地哄劝和满足孩子的要求,那真就上了孩子的当了,孩子以后就会经常拿出这种方法,而且屡试不爽。

当家长分清了孩子的哭是”真情“还是”谎言“后,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应对。面对孩子的”假哭“,妈妈的态度要做到严而不厉、以稳止躁,如果孩子经常哭闹1个小时,您要有1个半小时的耐心准备,或者直接告诉孩子:”你这样哭闹,让妈妈很生气。“然后以”你这样哭闹对我没有用“的态度应对孩子的哭闹。

经验分享

彤彤妈妈如是说:彤彤从小就很爱哭,记得小时候经常在半夜醒来就没完没了地哭,不仅影响了全家人的正常休息,吵得邻居都有了意见,后来我不得不带她去看了医生,医生听了我的介绍后说,孩子哭的主要原因是孩子没有吃饱,因为当时我完全按照书上说的时间给孩子喂奶,孩子饿了,而我认为还没有到吃奶时间,所以就不给孩子吃,以至于孩子因为饥饿而哭闹,后来当我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后,孩子哭闹的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家彤彤好像比别人家孩子更爱哭,比如,当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家长必须马上给她买,如果不买她就开始哭闹,我常因孩子任性哭闹而烦恼。记得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当彤彤看到商店里一架漂亮的飞机模型时,就要求我立即给她买下,而我前不久刚给她买过两件同类型的玩具,所以就拒绝了她,并说下个月再买。彤彤见状便坐在地上哭了起来。虽然我把彤彤硬拉回了家,但她到家后仍然不依不饶哭闹不止,直到爸爸回家时,把玩具买回来才作罢。

后来,我渐渐觉得这样做是在惯孩子,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并下定决心把孩子的这个坏习惯扳过来。从此,如果再有类似的事情出现,我就咬紧牙关不再对孩子妥协,虽然有时也心软,想放弃自己的做法,可是一想起上次发生的事情,就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很庆幸自己能坚持这么做,虽然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的过程很艰难,不过还是看到了成效。孩子的任性哭闹也慢慢有所收敛,现在她上小学了,每次去商店买东西基本能按照提前的约定来购买物品,不会因此而哭闹了。

温馨提示

当孩子哭闹时,不管是孩子真哭还是假哭,妈妈的态度要温和而坚定。孩子的哭和家长的反应是一个条件反射。”哭“是达到要求的手段,而”哄“意味着认同和答应,是对”哭“的一种强化和奖赏。当家长认清这个现象后,当看到眼泪巴巴的孩子,立场一定要坚定,再好的方法也只有去实施才能有效,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