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家传奇
10550900000010

第10章 弥补菲尔兹奖的遗憾

菲尔兹奖让世界上的数学家们有了一个获大奖的机会,但自它成立以来,慢慢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为了鼓励获奖者继续努力,约定它只授予40岁以下的年青数学家,所以年纪较大的数学家没有获奖的机会。这个遗憾在1976年得到了解决,1976年1月,由R·沃尔夫及其家族捐献1000万美元成立了沃尔夫基金会,这个基金中设立了一项沃尔夫数学奖。沃尔夫数学奖对获奖者的年龄不再作任何要求,它评奖标准不是单项成就而是终生贡献,它一年一评,在全世界范围以获奖者一生的成就来评定,正因为获奖的数学大师不仅在某个数学分支上有极深的造诣和卓越贡献,而且都博学多能,涉足多个分支,形成了自己的著名学派,他们均是当代不同凡响的数学家,所以沃尔夫数学奖自它一设立,就成为与菲尔兹奖一样重要的国际数学大奖。

在这座具有终身成就奖性质的数学大奖殿堂里,闪耀着众多耀眼的当代数学巨星,当我们遥望这些巨星时,其中有一颗是那样的耀眼。这位数学大师使数学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他就是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

陈省身只上过一天小学

陈省身的父亲是一位秀才,当陈省身出生时,他的父亲想起了曾子的一段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平?与朋友交而不信平?传不习平?”于是,这位父亲便给宝贝儿子取名为陈省身。

说起来也许不相信,就是这样一位大数学家,小时候却只上过一天小学。原来,自小省身出生后,家里特别宠爱他,看他年幼体弱,担心他上学受人欺负,一直舍不得让他去上学。一直等到8岁那年,陈省身不得不去县城里的县立小学上学。可那天下午放学时,不知什么缘故,老师却用戒尺挨个打学生的手心。陈省身虽然没挨打,可这件事对他刺激太大,从此便不肯再迈进小学校门一步。

幸亏小省身很好学,不去上学,反而激发他学习的欲望,他主动自学,不懂便问当秀才的父亲,就这样一路自学了许多内容,直接到中学读了4年,15岁那年,小小年纪的陈省身考取了南开理学院,这所学院就是后来的南开大学。

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行星

陈省身1930年在南开理学院毕业后,又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后来,他去了美国,在数学领域开始取得一系列骄人的成就。他开创并领导着整体微分几何、纤维丛微分几何、“陈省身示性类”等领域的研究,成为第一个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被国际数学界尊为“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获得沃尔夫数学奖时,身份是美国大学的教授,但就是这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名誉会员、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一刻也没忘记自己的祖国。2000年,陈省身定居南开大学,成为自己母校的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

人们也没有忘记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在这位国际数学大师度过他的93岁寿辰之际,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国际小行星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向世界公布,将中国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所发现的、永久编号为1998 CS2号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对全人类的卓越贡献。

而这位伟大的数学家非常淡泊名利,在一次演讲中,陈省身以自己的导师、法国大数学家嘉当的数学人生为例,告诫今天的数学家要淡泊名利,勤奋工作,嘉当是个很正统、很守规矩的人,我跟他去做研究是1936年,那年他69岁,除了在巴黎大学做教授,还在很小的学校教书。他这个人对于名利一点都不关心。普通人对他的工作不是很了解,只有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欣赏他。所以,他的名望是在去世之后才得到的,人们因为他的工作才记得他的名字。在20世纪的数学家里,嘉当是对21世纪的数学界影响最大的一位。

“另一位伟大的数学家黎曼,他的一生就没有得过任何奖。数学家主要看重的应该是数学上的工作,对社会上的评价不要太关心。”

1985年与杨振宁在一起

陈省身说:“数学虽然是基础科学,但对应用科学的研究有重大作用。”他勉励数学工作者以黎曼、嘉当等数学大师为榜样,为推动数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多做一些扎实的事情。

陈省身生前曾将所获得的“邵逸夫数学科学奖”100万美元的奖金,分作数份全部捐赠给他曾学习和工作过的几所大学及研究机构。为了纪念陈省身在数学领域的巨大贡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还特地设立了“陈省身访问教授”基金,陈省身以崇高的科学成就和人格魅力赢得了无数荣誉及全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