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
10548700000038

第38章 每一分钟生产一辆车——1913年第一条汽车生产线诞生

福特发明了用装配线生产汽车的方法,并于1913年在他的T型汽车生产过程中使用。这种生产技术节省时间、降低成本,使越来越多的人买得起汽车,从而使汽车普及为美国人的普通交通工具,使美国的公路网遍布全国。福特将大量生产的原则,空前规模地运用到工业中,为工业生产开辟了新时代。

20世纪初,汽车成了最时髦的交通工具,汽车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各汽车制造商都想尽办法。美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家亨利·福特在1908年制成了4缸20马力的T型汽车。这种汽车采用封闭车身,舒适性和安全性都有很大提高,而且售价在850美元左右,广受人们的欢迎。

但只有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福特于1913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装配流水线,进行成批生产。在这条装配线上,要组装的部件沿着传送带连续不断地从一个工人传给另一个工人,每一个工人必须在给定的时间内干完一件固定的工作。工人不断地干活,工件不停地传送,就像大家在卓别林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中看到的情形一样。

福特汽车制造厂采用了这种流水线后,组装一辆车的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流水作业线后来经过改进,传送带上面载着等待组装的汽车部件,慢慢地移动。皮带两旁站着的工人逐一装配,皮带的终端就是汽车总装完成的地方。福特汽车公司由于采用了这种流水装配法,到1920年时,已经实现了福特的愿望:每一分钟生产一辆汽车。

使用流水线装配汽车的生产方法,使汽车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T型车的每辆售价就降至250美元,共卖出180万辆。30年代,福特又率先使用自动化设备生产引擎体,用40台机器,经500道不同的工序,把金属毛坯制成引擎体,生产时间由数小时减至15分钟。福特赚了大钱,工人的工资也提高了。同时,他的这一套流水作业方式也影响了全世界的汽车生产方式。从福特的第一条流水生产线起,到20世纪30年代,是生产自动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不过,汽车装配流水线发展到今天,有些工序已经由机器人来代替工人做了,因为流水线的工作很枯燥,有些工序,还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伤害。机器人装配汽车就把人解放出来了。第一道工序是从钢板运到压模工场开始。自动吊车把薄钢片送到压模机下,切割出车身各个部分的模件。同时,车门在另一条装配线上经数次冲压制成。接着,由机器人给汽车喷漆。最后是车身的内部装饰,机器人在车身内装上底垫、地毯、座位及其他配件。装配玻璃时,机器人在玻璃边缘涂上胶水,再用夹具将玻璃抓牢,装在车身上,然后再装上悬架、方向盘、散热器……最后装上车轮和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