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人类最伟大与最糟糕的发明
10548200000063

第63章 步枪

步枪是步兵单人使用的长管枪械。主要用于发射枪弹杀伤有生力量,有效射程300~400米。同时步枪还可用刺刀、枪托进行格斗。

步枪的作用及特点

不同类型的步枪可以执行不同的战术使命。但步枪的主要作用是以其火力、枪刺和枪托杀伤有生目标。因此,在近战中,解决战斗的最后阶段,步枪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步枪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特别是它已经显示了的优越性:结构简单、重量小、使用和携带方便、适于大量生产、大量装备,使得步枪即使在今天的高技术战争中,仍成为军队中最普遍使用的近战武器。

步枪发展简史

步枪的发展过程基本上与手枪类似,都经过火绳枪、燧发枪、前装枪、后装枪、线膛枪等几个阶段,以后又由非自动改进发展成为半自动和全自动步枪等。

实际上,步枪的起源,最早的记载是中国南宋时期出现的竹管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随后,又发明了金属管形射击武器——火铳,到明代又有了更大的发展。

15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最原始的步枪,即火绳枪。到16世纪,由于点火装置的改进,火绳枪又被燧发枪取代。从16世纪至18世纪的300年间,囿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步枪都是前装枪,使用起来费时费事,极为麻烦。

到19世纪40年代,德国研制成功德莱赛击针后装枪,这是最早的机柄式步枪。这种枪的弹药即开始从枪管的后端装入并用击针发火,因此比以前的枪射速快4~5倍。但步枪的口径仍保持在15~18毫米之间。到19世纪60年代,大多数军队使用的步枪口径已经减小到11毫米。19世纪80年代,由于无烟火药在枪弹上的应用,以及加工技术的发展,步枪的口径大多减小,一般为6.5~8.0毫米,弹头的初速和密度也有提高。因此步枪的射程和精度得到了提高。

19世纪末,步枪自动装置的研究即已开始。1908年,蒙德拉贡设计的6.5毫米半自动步枪首先装备墨西哥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加紧对步枪自动装置的研制,先后出现了苏联的西蒙诺夫、法国的1918式、德国的伯格曼等半自动步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各国出现的自动装置步枪性能更加优良。而中间型枪弹的出现,则导致了射速较高、枪身较短和重量较小的全自动步枪的研制成功,这种步枪也称为突击步枪,如德国的StG44式、苏联的AK-47式突击步枪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针对枪型不一,弹种复杂所带来的作战、后勤供应和维修上的困难,各国不约而同地把武器系列化和弹药通用化作为轻武器发展的方向,并于20世纪5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战后第一代步枪的换装。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于1953年年底正式采用美国T65式7.62×51毫米枪弹。并先后研制成了采用制式步枪弹的自动步枪。美国的M14式、比利时的FN FAL、联邦德国的G3式自动步枪就是这一种类的代表。

根据以往战争的经验、步枪的射程以及创伤弹道等问题的考虑,美国于1958年开始进行5.56毫米枪弹的小口径步枪的试验,从而导致了发射M193式5.56毫米枪弹的M16式小口径步枪的问世。该枪于1963年定型,经过越南战争后,又作了进一步改进,于1969年大量装备美国军队。鉴于这种步枪具有口径小、初速高、连发精度好、携弹量增加等优点,北约各国也都竞相发展小口径步枪,并出现了一系列SS109式5.56毫米枪弹的小口径步枪。

此后,北约绝大多数国家都完成了战后步枪的第二次换装。其中有些步枪还可根据作战需要,既可单发射击,又能连发射击,还可发射枪榴弹。法国的FAMAS5.56毫米步枪,就是这类步枪的典型代表。

近2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性能和作用独特的步枪,如无壳弹步枪、液体发射药步枪、箭弹步枪、未来先进战斗步枪等,为步枪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