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人类最伟大与最糟糕的发明
10548200000033

第33章 味精

味精是食用调味品之一,白色结晶有光泽,具有强烈的鲜味,化学名是谷氨酸一钠,最初取用酸水解法,利用小麦面筋等蛋白质原料制成,现在也有从甜菜糖蜜中所含的焦谷氨酸制取,或用化学方法合成。

味精的偶然发现

人们经常见到许多食品的包装上标有“成分中含谷氨酸钠”的字样。

谷氨酸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味精。它的发现是极其偶然的。

1908年的一天,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田菊苗,正狼吞虎咽地吃着妻子为他准备的可口菜肴,他突然停止了进餐,向妻子问道:“今天的汤怎么如此鲜美?”他用小勺在汤里搅动了几下,发现汤中只有海带和几片黄瓜,他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道:“海带里的奥妙。”

此后,他对海带进行了半年多的研究,最终发现海带中含有谷氨酸钠,正是它使菜肴鲜美无比,于是将其定名为“味精”。以后他又从小麦中提取出味精,不久,味精便风行全世界。现在多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或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味精。

味精因其味道鲜美,成为食品和菜肴美味的调料,深受人们喜爱。有一部分医学人士认为,食用味精能改变胃的分泌功能,可以用它来治疗胃液酸度过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人的大脑组织能氧化谷氨酸钠而产生能量,因此适量食用味精也有助于促使脑神经疲劳的缓解。

使用味精时,除要注意适量外,还应注意,必须在菜做好或汤煮好快起锅时加入味精,切不可高温干炒或油炸味精,因为高温下味精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失去鲜味。另外,味精易与酸碱发生反应而失效,因此,不宜将味精和酸碱调味品混合使用。

味精的危害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是一种潜在的食品污染物质。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社会危害调查证明,若摄取过量的味精可能会引起头痛、恶心、发热、血糖升高等症状。长期食用过量的味精会降低人体的正常抵抗力,减少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甚至引起其他疾病。

同时,味精摄取过多还会引起骨骼及骨髓发育变异,并导致神经异常,情绪焦躁,兴奋过度。

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在100℃以上的高温中会遇热分解产生变异物质“异吡唑”,摄入后可引起结肠、小肠、肝脏、大脑等部位的癌病变。

味精的毒性会使脑下丘过于敏感,以致危及受脑下丘控制的生殖器官、生殖系统,使性成熟异常,并会造成视网膜损伤。

味精还会干扰与破坏内分泌,抑制激素的产生,使生长激素、催乳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明显减少。

味精的食用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了味精摄取的明确限量:每千克体重每天容许摄取量以不超过120毫克为宜,12周岁以下的儿童不在此例。同时,凡需经过高温烹制的菜肴,不可将味精与生菜同时下锅,以免产生致癌物质。

另外,味精也不是越多越鲜,炒菜做汤时,放适量味精,起到增鲜就可以了,味精放多了,反而会感到舌头发麻、产生一种似咸非咸,似涩非涩的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