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人类最伟大与最糟糕的发明
10548200000003

第3章 历法

历法是年月日等记时单位按一定法则组合,记录和计算较长时间的系统。历法的制定一般分为三类:年、日依据天象的称为阳历,月、日依据天象的称为阴历,年、月、日都依据天象的称为阴阳历。三种历法各具特色,它的产生是人类生存所处自然环境决定的。

定历法制的原则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法,其基本原则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必须明确规定起始点,即开始计算的年代,这叫“纪元”;以及规定一年的开端,这叫“岁首”。第二,人为设计的年(历年)和月(历月)的天数必须是整日数。这样可以保证完整的一天只出现在同一年或一个月之中,而不会被分开。第三,多个历年的平均天数可以不是整日数,但是要保证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地接近于非整日数的回归年。第四,多个历月的平均天数可以不是整日数,但是要保证每月的平均长度尽可能地接近于非整日数的朔望月(朔望月是月球公转的一种周期,长度为29.5306日)。就是说,历法要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地球和月球运动的周期,使其符合四季变化规律和月相变化规律,在指导生活、安排生产等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在制定历法时,还必须考虑到它的通用性,尽量能为广大范围的国家和地区所共同使用。同时应该做到简明、易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非常复杂,不仅需要长期连续的天文观测作为知识基础,而且需要相当的智慧。

历法的分类

理想的历法应该使用方便,容易记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平均长度等于朔望月。实际上这些要求是根本无法同时达到的,在一定长的时间内,平均历年或平均历月都不可能与回归年或朔望月完全相等,总要有些零数。因此,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几种历法,实际上没有哪一种称得上是最完美的。

人们想尽办法来安排日月年的关系。在历史上,在世界各地,存在过千差万别的历法,但就其基本原理来讲,不外乎三种:太阴历(阴历)、太阳历(阳历)和阴阳历。三种历法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公历”实际上就是太阳历。

时间长河没有边际,只有确定每一日在其中的确切位置,我们才能记录历史、安排生活。我们日常使用的日历,对每一天的“日期”都有极为详细的规定,这实际上就是历法在生活中最直观的表达形式。

历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

在世界上,中国是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历法的出现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历法是农历,也被称为“阴历”、“殷历”、“古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农历属于阴阳历并用,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平均月长度等于“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也叫“阴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因此农历集阴、阳两历的特点于一身,也被称为“阴阳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旧使用农历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在今天看来,当时历法的产生是中国古人为了掌握农务的时候(简称农时),长期观察天体运行的结果。中国的农历之所以被称为阴阳合历,是因为它不仅有阳历的成分,还有阴历的成分。它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则合为一体,做出了两者对农业影响的终结,所以中国的农历比纯粹的阴历或西方普遍利用的阳历实用方便。

农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准确巧妙常常被中国人视为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