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激光:神奇的光束
10547700000053

第53章 激光防空武器

激光防空武器被认为是激光束能武器水平的典型代表,因为它要求激光器的功率大,与之相适应的光学系统、电子系统、控制系统要求精密准确,反应敏捷。加之投资巨大,所以令人瞩目。

尽管防空激光武器系统研制费用高,技术难度大,但就其费效比来说还是高的。激光防空武器一旦投入使用,就只消耗燃料(电能、化学能等),不象防空导弹那样消耗硬件。一枚“爱国者”防空导弹价值高达30~50万美元、一枚“毒刺”防空导弹为2万美元,而氟化氘化学激光防空武器每发射一次仅1~2千美元,这与一发炮弹的价格差不多。如果采用技术更为成熟的二氧化碳激光器,每发射一次的费用可降至几百美元。如果与其所打击的目标来比较,那就更可观了。一架战斗机价值3~5千万美元,一架轰炸机价值8千万美元,而一些尖端飞机如空中预警飞机,隐型轰炸机等,价值均在亿元以上。前苏军入侵阿富汗期间,美国曾用“毒刺”导弹供应阿富汗游击队,条件是每击落一架苏联飞机,可以再免费赠送两枚导弹。所以从整体上来讲,无论与攻击的目标相比,还是与使用的导弹相比,激光武器都是很合算的。

从试验情况来看,美国、苏联和前联邦德国在上述领域内的研究水平都比较高。

美国陆军于1976年,在亚拉巴马州的雷德斯兵工厂,使用LTVP-7型坦克载的100千瓦的激光防空炮,数秒钟内即击落两架有翼靶机和直升靶机。1977年夏,官方宣布,美国使用波长为3.8微米的高功率氟化氘高能量激光器,首次摧毁一个飞行中的导弹目标——奈克·赫尔克里士导弹。1982年秋,用强激光又成功地摧毁了“陶”式地对地中程导弹。美国陆军目前正在实行一项化学激光武器计划,拟采用1.4兆瓦的氟化氘化学激光器,用于保护重要设施,初期将使用10万瓦的激光器件进行试验。

美国空军于1983年5月31日到7月25日,用波音707客机改装的NKC-135型飞机(即机载激光试验室)上安装的500千瓦功率的激光炮,在先后两个月的时间里,把从A-7海盗式战斗轰炸机向它发射的5枚AIM-98型“响尾蛇”空—空导弹击毁;同年12月,又击落了模拟巡航导弹飞行的靶机。

美国海军的舰载激光武器发展很快,可能与舰上适于安装大型激光器有关。1978年春,休斯公司为海军设计的带瞄准跟踪系统的40万瓦功率氟化氘的激光器,击毁了陆军发射的4枚“陶”式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飞行速度很快,比掠海飞行的巡航导弹或低空飞行的战斗机还难对付;1987年9月18日,又用同类型号的激光器,击落了一架模拟巡航导弹飞行的BQM-34S型“火蜂”靶机。同年11月2日,在上次试验射程的两倍距离上,又成功地重复了一次相同的试验;1989年2月23日,又击落了一枚高速飞行的战术导弹。这标志着这种大功率的激光武器已能满足实战的要求。

前苏联奉行不声张、干实事的政策,大力发展国土防空、野战防空和舰船防空三种激光武器。据称,在列宁格勒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的第二艘“基洛夫”级巡洋舰上,建造了氟化氘化学激光系统,作用距离可达10公里。同时机载激光武器系统也在抓紧研制,以对付巡航导弹。

前联邦德国的MBB公司和迪尔公司,在国防部的资助下,正在研制一种车载防空激光武器。整个系统重约20吨,装到“豹Ⅱ”型坦克底盘上,由两人操纵。一个长约15米的升降臂,可将发射系统升至高处,以减少大气或战场烟尘的影响。激光器采用一氧化二氮/轻汽油气动二氧化碳激光器,平均功率高达1兆瓦。所用轻质大型反射镜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直径约1米。尤其独到的是,为了克服大气对光束的影响,采用了19元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在其探测、跟踪与瞄准系统中,采用被动红外装置探测、捕获目标和进行粗跟踪。对目标的精密跟踪则是利用从目标返回的激光束,由高速计算机配合完成。即跟踪返回光束来修正可调节的反射镜,使激光束的焦点保持在目标上。同时,车上计算机系统还有敌我识别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激光武器所谓的功能只是相对的。如果防空激光武器平射的话就成了陆战兵器。而且所有防空激光武器的致盲能力都是非常强的,不言而喻,对具有能熔化金属能量的激光武器,当然也是一件纵火兵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