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饮食密码
10546900000003

第3章 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然而,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具有这些症状。

1.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两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被肾小球滤出后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导致能量缺乏,从而因需要补充能量致使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千克,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4.消瘦: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5.体重下降:有些糖尿病人虽然进食量与常人无异,但也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即可控制,甚至会有所增加。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就要注意是否存在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6.乏力:乏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7.视力下降: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糖尿病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8.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众多,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I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在应激情况下也可发生)和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多见于II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累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如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等)。

二、糖尿病的类型

严格地讲,糖尿病应该分为四种类型,即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很显然,其他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我们接触得比较少,平常最为关注的就是第一种和第二种。I型糖尿病的主要问题是缺少胰岛素,II型糖尿病的主要问题则是胰岛素抵抗。I型糖尿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II型糖尿病一般不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如何区分这两种糖尿病的类型,对于患者来说,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治疗和康复。

一般情况下,患者通过发病时的年龄就可知道自己患的是I型糖尿病还是II型糖尿病。大多数I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为40岁以下,临床报告显示,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患I型糖尿病的人数占同年龄阶段患病总人数的95.4%,50岁以上的人患I型糖尿病的很少;II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此,年龄是区分两种糖尿病类型的最直观的方法。但有时这种方法并不太准确,那么就需要我们考虑许多方面才能综合判断出自己属于哪一类。

1.发病时的体重

II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明显超重;I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一般为正常体型或是体型偏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一类型,发病之后,患者体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I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明显消瘦。

2.临床症状

I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三多"症状,而II型糖尿病患者却不是很明显;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往往比较突然,而II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时间明显较长。

3.急慢性并发症

两种糖尿病都有可能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却有所区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I型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而II型糖尿病患者较少发生这一症状,少数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I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而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II型糖尿病患者除可发生与I型糖尿病患者相同的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率较高,高血压的症状也十分常见。因此,II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几率远远高于I型糖尿病患者。

4.I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II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地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也会出现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情况。

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出是何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这些检查包括:

(1)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C肽水平检查。通过这样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缺乏。

(2)各种免疫抗体的检查。如GAD抗体、ICA抗体等,这些抗体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是否与免疫有关。

三、糖尿病的预防

首先,就是多懂一点,即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

其次,就要少吃一点,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不要认为吃就是福,有时吃也能吃出麻烦来,要适当地吃,科学地吃,有道理地吃,不能胡吃乱吃。

再次,是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在控制了饮食的基础上,再增强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我们已经知道,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不肥胖,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英国有一句谚语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控制体重是很重要的一条。

关于肥胖,还有一点必须提醒大家:肥胖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做苹果型肥胖,体型像个苹果,是圆的,肚子特别大,四肢则较细,也叫中心性肥胖。这种肥胖者的脂肪都堆积在心脏、胰腺、肝脏和肾脏周围,对身体影响很大,容易得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苹果型肥胖在男性较为常见,女性也有。另一种叫做梨型肥胖,脂肪主要堆积在臀部和大腿,这种肥胖对健康的影响稍微小一点,当然还是以不胖为好。如果你有苹果型肥胖,腰围很粗,就更得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放松一点,这是指心理调节方面而言的。整个人处于放松状态下,对提高机体的循环水平,保持血糖的平衡非常重要。总之,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很有帮助的。

四、糖尿病的饮食疗法

1.应用要点

(1)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而对于中、重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必须先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了最本质的食疗,临床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每日摄入的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低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3)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也不能不及。既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对病情不利,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每一位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4)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如果食用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5)选择好适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从健康角度来说还是不饮酒为佳。

②适宜吃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食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6)糖尿病人应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淀粉。食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对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于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胶,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稳定时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时,要以含糖量低为选择原则。同时,还要根据其含糖量,计算其热能。换算成主食,减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总热量不变。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认为在两餐之间(血糖下降时)少量服用较为合适。

(7)糖尿病病人还应限制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时,易使血清胆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所以糖尿病病人饮食中要限制胆固醇的进量。一般来说,主张胆固醇的限量为每日低于300毫克。故临床应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动物内脏,如心、肝、肾、脑等,因这类食物都富含较高的胆固醇,而应多吃瘦肉和鱼虾等,此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2.饮食细节

(1)改变用餐顺序:在饭前可以先吃一些生菜、黄瓜或西红柿等可以直接生吃的蔬菜;也可以先喝汤,然后再吃主食和蔬菜。

(2)改变用餐方法:吃饭时要一口一口地吃,不宜狼吞虎咽;不要一边看电视或做其他事情另一边还在吃饭,吃饭要专心;饭要一次性盛好,不要一次一次地反复盛饭;吃完碗中的饭立即放下筷子,离开餐桌;养成饭后5分钟内刷牙的好习惯。

(3)改变用餐习惯:少细多粗、少稀多干、少荤多素、少肉多鱼、少油多清淡、少盐多醋、少烟多茶、少吃零食、少量多餐、少吃多动。

(4)改变用餐品种:不要吃富含淀粉的食物,如果食用要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应多吃带叶、茎类的蔬菜,少吃根、块茎的菜;喝汤时撇去汤面上的油;吃鸡肉是去掉鸡皮和肥肉;吃带刺的鱼比吃鱼块好,可以减慢进餐速度,增加饱腹感;血糖控制好的患者可在两餐中间吃水果,但不宜喝瓶装的果汁。

(5)改变烹调方法:用汆、煮、拌、蒸、卤等方法做出来的菜比炒、煎、炸等方法做出来的菜好,可以减少油脂的摄入量;不吃油腻的食物或油炸食品;吃肉丝比吃肉片、红烧肉好;吃带骨头的肉比吃炖肉好,既能满足食欲,吃进的肉量又不大;吃鱼吃清蒸鱼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