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三十六计(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10546300000009

第9章 声东击西

【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文】

当敌方因军心动摇而处于混乱不堪的势态,并出现始料不到的困境之时,这便是《萃》卦所显示的“坤下兑上”的溃败征兆。必须利用敌人这一无法自主的时机,迅速将其消灭。

【计名由来】

声东击西计,见自杜佑(735——812)所着《通典》第一百五十三卷《兵六》一章:“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其实,《孙子兵法》中早有“攻其不备”的思想。《淮南子·兵略训》更是把“将欲西而示之以东”作为重要的用兵之道,《韩非子·说林上》也说:“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荆人辍行。”

本计的特点为:以假象造成敌人的错觉,采用灵活机动的军事行动,声东而击西,声此而击彼,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伪装攻击方向,出其不意,乘敌人不知其所备时夺取胜利。

【古今战例】

司马懿声东击西,诸葛亮将计就计

蜀汉建兴七年(229)四月,诸葛亮兵出祁山,分作三寨,专等魏军到来……

闻知蜀军进犯,魏军统帅司马懿以张合为先锋,戴陵为副将,率军10万前往祁山迎敌。大军到达祁山后,下寨于渭水之南,当即有前锋部将郭淮、孙礼入寨参见。司马懿问道:“前线情况如何?你们是否已与蜀军交锋?”郭、孙二人回答:“蜀军刚到数日,还未出战。”司马懿说:“蜀军千里远道而来,利于速战,今不急于出战,其中必有阴谋。”说罢,又问陇西各郡有什么消息。郭淮回答说:“据派出的将士探听,陇西各郡守军都十分用心,日夜提防,并无意外情况,只有武都、阴平二处,尚未得到消息。”司马懿听到郭、孙二将禀报的军情后,仔细思索,想出了一条计策,他对郭淮、孙礼说:“明日我亲自领兵出阵与诸葛亮交战,你二人迅速从小路赶往增援武都、阴平,并从背后偷袭蜀军,这样可使蜀军阵势自乱,我军再乘乱出击,必可大获全胜。”郭、孙二人受计后,立即率5000人马沿陇西小路,直奔武都、阴平,准备依计行事,从蜀军背后发起突袭。却未料二人领兵正行进间,忽听哨马来报,说是武都、阴平已先后被蜀将王平、姜维攻破,此时魏军(指郭、孙二将率领的魏兵)前锋已离蜀军不远。孙礼听到这一消息,心中顿时感到疑惑而又慌乱,对着郭淮说:“蜀军既已攻破二城,为何尚陈兵城外?其中必定有诈,莫如赶快退兵!”郭淮赞同孙礼的意见,正要下令退兵,忽听一声炮响,山背后闪出一支军马来,大旗上写着“汉丞相诸葛亮”,旗门开处,诸葛亮端坐在一辆车上,左有关兴,右有张苞。郭、孙二人见此情景,不禁大惊失色,只听诸葛亮坐在车上大声笑道:“郭淮、孙礼休想逃走,司马懿搞声东击西之计,怎能瞒得过我?他每日派人在正面阵前与我军交战,暗地里却教你们袭击我军背后,妄图乱我大营。我只还他个将计就计,现在武都、阴平已被我军攻取,你二人还不早早投降?”郭淮、孙礼听到这话,更是十分慌张,这时又听到背后喊杀连天,原来是王平、姜维又领一支蜀军杀到,与前面的关兴、张苞形成前后夹攻之势。一时间,魏兵大乱,被击得溃不成军,郭淮、孙礼也弃马爬山而逃……

拿破仑巧计占埃及

1798年5月,拿破仑出征埃及,企图进一步攻打印度,夺取这颗英国王冠上的明珠。他出兵之前,担心在地中海会受到英国舰队的截击,就利用种种手段,散布假情报,说法国地中海舰队将进入大西洋,在爱尔兰登陆。两年前,确有一支法国舰队企图开赴爱尔兰,令英国人大为震惊。这次,英国海军舰队指挥官纳尔逊害怕拿破仑真的会袭击他们的后院,赶忙把舰队调集于直布罗陀海峡,准备截击从此通过的法国舰队。而此时,拿破仑则乘机从土伦军港出发,直接开赴埃及。待纳尔逊发现中计,马上扬帆直追,可惜由于他操之过急,竟然跑到法国舰队前头去了。当他赶到亚历山大港时,一艘法国军舰的影子也没发现。纳尔逊估计拿破仑可能会先去君士坦丁堡,便又掉头向那里扑去,却没有料到,他前脚刚走,法国舰队后脚就赶到亚历山大,并顺利登陆,进占埃及。拿破仑声东击西,利用敌方的错觉,巧妙地取得了进占埃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