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三十六计(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10546300000047

第47章 九变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

孙子说:用兵打仗的一般法则是,将帅领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成军队。出征后遇到山林险阻、沼泽水网等难以通行的“圮地”,不可宿营;在几国交界、四通八达的“衢地”,要注意与邻国诸侯结交;在没有水草、粮食,交通困难、难以生存的“绝地”,千万不可停留;遇到四面地势险要、道路狭窄,进出困难的“围地”,要巧设计谋,出奇制胜;陷入前无进路、后有追兵,战则存、不战则亡的“死地”,要坚决奋战,殊死搏击。

有的道路虽然能通过但不要通过,有的敌人能打但不要去打,有的城池能攻但不要去攻,有的地方能争但不要去争,即使是国君的命令,不适合当时情况的也不能执行。

所以,将帅如果知晓在各种情况下机智应变的利弊,就真正懂得用兵了;如果不了解在各种情况下机智应变的利弊,即使是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形之利。统帅指挥军队却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纵然了解五种地形(即圮、衢、绝、围、死)的利弊,也还是不能充分发挥全军将士的战斗力。

因此,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时,必定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有利的因素,战事就可以顺利进行;在有利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不利因素,各种可能发生的祸患便可以预先排除。要使各国诸侯的力量得不到延伸,就要用各种手段去伤害他;要使别的诸侯国任你驱使,就要用各种他不得不做的事去烦扰他;要使别的诸侯国听你的调拨,就要用各种利益去引诱他。

所以,用兵打仗的一般原则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敌人不来进犯上,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严整以待;不寄希望于敌人不会发起攻击,而要依靠自己防守坚固,敌人不可攻破。

所以说,将帅有五种弱点是致命的:死拼硬打,就有可能被诱杀;贪生怕死,就有可能被俘虏;性情暴烈、急躁易怒,就有可能被敌人的侮辱激怒而中计;廉洁好名,就有可能被流言中伤而落入圈套;过分溺爱民众,就有可能被烦扰而陷于被动。

以上这五种情况,既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难。全军覆灭、将帅被杀,都是由这五种危险导致的。对此,不能不予以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