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三十六计(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10546300000041

第41章 作战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顿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曝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师者运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屈力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作战,一般的规律是要动用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集结军队十万,还要千里运送军粮,再加上前后方的经费,招待使节宾客的开支,维修作战器材的消耗,车辆兵甲保养补充的开支,每天都需要耗费数目庞大的资金,然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

动用如此庞大的军队作战,就需要力争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受挫;攻打城池就会使战斗力耗尽;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将会使国家财力难以维持。如果军队疲惫,锐气受挫,战斗力耗尽,国家经济枯竭,那么,别的诸侯国就会乘此危机而发起进攻。到那时,即使再高明能干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了。

所以,用兵作战只听说过宁可指挥笨拙以求速战速胜的事,还没有见过为讲究指挥技巧而使战争旷日持久的现象。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未曾有过。因此,不完全了解用兵之弊害的人,也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到用兵的益处。

善于用兵的人,兵员绝不会征集两次,粮草不会多次运送,武器装备由国内取用,粮食饲料则在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草供应就可满足作战需求了。

国家因战争而陷于贫穷的一个原因,是向出征部队远程运送物资。远程运输必然导致百姓的贫穷。临近军队驻地的地区,物价必然高涨;物价高涨就会使百姓财富枯竭。国家财力枯竭,就必然加重徭役赋税的征用。军力耗尽,财力枯竭,国内便会出现普遍的贫穷。人民群众的财产将因战争而耗去十分之七。国家的财富,也会由于车辆的损坏,马匹的疲病,盔甲服装、箭羽弓弩、枪戟盾牌、车蔽大橹的制作补充,辎重车辆的征调,而耗去十分之六。

所以,高明的将帅总是力求在敌国解决粮草的供应问题。吃掉敌国的一钟粮食,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粮食,耗费敌国的一石草料,等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草料。

要使士兵英勇杀敌,就应该激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要想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就要对身先士卒进行物质奖励。

所以,在车战中,凡是缴获敌人战车十辆以上的,就要奖励最先夺得战车的人,并且将被缴敌车换上我军的旗帜,混合编入自己的战车行列。对于被俘虏的敌军士卒,要善待他们并保证给予充足的供养,为我所用。这就是所说的战胜了敌人,也使自己更为强大的道理。

因此,用兵打仗贵在取得胜利,而不宜旷日持久地拖下去。懂得用兵之道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