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三十六计(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10546300000025

第25章 关门捉贼

【原文】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文】

对于弱小的敌人应该包围起来加以歼灭。对待小股的敌人,不利于急进或远袭。

【计名由来】

关门捉贼是相传已久的民间俗语,其义不言自明。它与另一民间俗语“关门打狗”的意思相近。后来人们逐渐把日常生活中的这种小智谋移用于战争,便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在军事斗争中,它与军事家和军事指挥员们常讲的围歼战、口袋阵等大体上是一回事。古今中外战史上使用此计的,比比皆是。就我国古代战争史来说,使用此计的着名战例,较早的有战国时孙(膑)、庞(涓)马陵道之战(前342)、秦赵长平之战(前262)、汉初的楚汉垓下之战(前203)等,此后使用此计而消灭对方的战例就更多了。

【古今战例】

秦赵长平之战

战国后期,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秦国攻打赵国,秦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受阻。长平守将是赵国名将廉颇,他见秦军势力强大,不宜硬拼,便命令部队坚壁固守,不与秦军交战。两军相持两年多,秦军仍拿不下长平。公元前260年,秦王采用了范雎的建议,用离间法让赵王怀疑廉颇。赵王中计,将廉颇调回,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到长平与秦军作战。

赵括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坚守不战的策略,主张与秦军决战。秦将白起起初有意让赵括尝到一点甜头,使他的军队取得几次小胜。赵括果然得意忘形,很快派人到秦营下战书,这正中白起的下怀。开战前,他兵分几路,抄赵括的后路,隐秘地形成对赵军的包围。第二天,赵括亲率40万大军,与秦兵决战。赵括因与秦军几次交战都打赢了,不禁洋洋得意,哪里知道敌人用的是诱敌之计?他率领大军追赶假败的秦军,一直追到秦壁。秦军坚守不出,赵括一连数日无法攻克,只得退兵。这时突然得到消息:自己的后营已被秦军攻占,粮道也被截断。秦军派精骑5000突入赵营,把赵军分割为两块,分别包围起来。一连46天,赵军绝粮,士兵杀人相食,赵括只得拼命突围,但白起已严密部署,多次击退企图突围的赵军。最后,赵括中箭身亡,赵军阵势大乱,可叹40万大军都被秦军杀戮。这个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在真正的战场上,一下子就中了敌军的“关门捉贼”之计,损失了40万大军,赵国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