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三十六计(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10546300000013

第13章 笑里藏刀

【原文】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文】

要想方设法取信于敌人,使它安定、松懈下来,从而失去戒备之心,而暗中则要策划计谋,做好充分准备,待机采取行动。这时候,千万不能让敌方有所察觉而采取应变的措施。这便是外表柔和而实际暗藏杀机的计谋。

【计名由来】

本计语出白居易诗《天可度》:“笑中有刀潜杀人”,是白居易对唐高宗宠臣李义府为人的评价。《旧唐书》载:“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拊己,微忤意者,则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资治通鉴》评价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也与此义相似。

本计的特点是:以表面上友好、善良的举止和动听的言词作为假象,以掩盖其阴险毒辣的用心和企图。在军事谋略上,一般指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欺骗迷惑对方,以掩盖其突如其来的重大军事行动。

【古今战例】

郑卫公以联姻灭胡国

春秋时代(前770——前744),郑卫公打算吞并胡国(在今安徽省),但由于军事装备不够完善,条件有限,不敢正面直攻,就把自己最漂亮的女儿嫁给胡国国君为妻。这样,郑、胡二国联姻,从此结成了亲家。为了进一步使胡国丧失警惕,郑卫公召集大臣商议,他问:“我打算起兵兴国,你们看,攻打哪个国家最有利?”大臣们纷纷发表议论。关其思坦率地说:“依愚臣之见,攻打胡国最合适!”卫公一听,马上脸色一变,愤怒地说:“啊?你居然建议我向已经同我们结亲的兄弟国家胡国动武,你是什么意思?”说完,便把关其思给杀了。

胡国国君知道此事后,认为郑国对自己非常亲善友好,从此也就不再对郑国有任何戒心了。可是,不久以后,郑国对胡国发动了突然袭击,胡国还没有来得及抵抗,就被灭亡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郑国都属于势力强大的国家,直到公元前375年才被韩国灭掉。

重庆谈判,蒋介石“笑里藏刀”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企图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并蓄谋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和八路军。

然而,由于解放区人民武装力量日益强大,而且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呼声形成一股巨大的舆论压力。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这些都对蒋介石的行动有所不利。特别是蒋介石要完成进攻解放区的军事部署还不完善,需要时间来筹备。所以,蒋介石经过密谋策划,决定在积极准备发动内战的同时,玩弄“和平谈判”的把戏,于1945年8月14日到23日,连续3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这就是有名的重庆谈判。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国民党反动派玩弄的这套“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是洞若观火的。毛泽东当时就用十分明确的语言提醒全党同志:“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内战危险是十分严重的,因为蒋介石的方针实际上早已确定了,对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而我们的方针则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但是,为了向全国、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决心和诚意,特别是为了揭露蒋介石这一“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主席冒着极大风险应邀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毛泽东亲赴重庆这一招,是出乎蒋介石意料之外的,他以为毛泽东一定不敢接受自己的邀请,那样,就可以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头上了。不料毛泽东竟然来了,这使他感到自己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状态。

毛泽东是8月28日由延安飞抵重庆的,第二天就要求与国民党的代表开始谈判。在谈判中,国民党代表一方面假惺惺地表示对毛泽东的“欢迎”及对和谈的“诚意”,另一方面又提出中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内战的论调,妄图把过去的十年内战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对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所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袭击,都看成是“剿匪”,而不是中国人民与反动派之间压迫与反压迫的战争,其目的是为以后发动大规模的内战做舆论准备。我党代表当即揭露了他们这种“笑里藏刀”的欺骗伎俩,戳穿了他们企图在“没有内战”的烟幕下,积极准备发动内战的阴谋。

接着,毛泽东又于9月2日、4日再度与蒋介石进行面对面的会谈。在会谈中,蒋介石满面堆笑,东拉西扯,言不及义,毛泽东则反复阐明中共关于解决国内问题的一贯主张。与此同时,周恩来也同国民党的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等,就和谈的具体问题和程序进行磋商。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方面只是拿和谈做幌子,事前对谈判并没有做准备,因此连一个方案也拿不出来,只是派了几个代表来敷衍了事,今日宴会,明日请客,妄图使谈判得不出结果,把毛泽东拖在重庆……

实际上,就在蒋介石和国民党代表唱着和平高调,与毛泽东等中共代表握手言欢的同时,背地里则正在积极策划使内战升级的阴谋:密令重新印发所谓《剿匪手本》,用法西斯信条在其军队内部实施反共的内战动员;继而又密令国民党反动军队先后在张家口、上党、邯郸等地区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妄图以此向我军施加压力,逼我党在谈判桌上就范。由于我军坚决执行毛泽东提出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早有准备,坚决击退了蒋介石反动派的军事进攻。9月中旬,又击退了逼近张家口的蒋匪军。10月间,我军再次歼灭了进犯上党地区的阎锡山部3500余人,并俘获敌军高级将领多人。后来,又在邯郸地区消灭了沿平汉路进犯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蒋匪军7000余人。三次战役的重大胜利,有力地支持了我方在重庆谈判中的优势,蒋介石妄图以军事冒险来扭转政治局势的阴谋遭到沉重打击,他们“假和平,真内战”、“笑里藏刀”的丑恶嘴脸终于暴露了。

蒋介石军事冒险失败后,不得不又在谈判桌上表现出“诚意”,表示愿意执行和平团结的方针,继续进行和谈。在我方代表的努力下,经过43天的谈判,终于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毛泽东胜利地返回延安后,由周恩来代表我方与国民党继续进行谈判,并于1946年1月签订了《停战协定》。然而,事实证明,无论是《双十协定》,还是《停战协定》,对于蒋介石来说都是不得已的缓兵之计。因为就在这段时间里,蒋介石秘密把大批军队分别从空中、海上和陆地运抵东北、华北。尽管这时两个《协定》的墨汁未干,蒋介石认为其军事部署已经就绪,便于1946年6月,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援下,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从而彻底暴露了他“笑里藏刀”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