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动物
10543400000013

第13章 色彩缤纷——腔肠动物的种类

肠腔动物分为有刺胞类和无刺胞类两个亚门。有刺胞类分为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无刺胞类分为栉板类或栉水母类。

1.水螅纲

种类很多,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里。本纲有3700种左右,代表动物有水螅、生活在珠江流域的淡水棒螅和海栖的薮枝螅等。

水螅身体呈圆柱状,一端附着在其他物体,游离一端有圆锥状的突起,称垂唇。中央有口,周围有辐射状排列的触手6~12条,是它的捕食器官,在体侧常有水螅芽体。

水螅生活在水质洁净的池塘或小溪流中,附着在水草、落叶或水底岩石上。

水螅体壁由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胶层组成。外胚层的主要机能有保护、感觉、运动和生殖等,中胶层起支持身体的作用,内胚层的主要机能是营养。

水螅的食物多为小型甲壳类(水蚤)、水栖寡毛类及昆虫的幼虫等。当食物接近触手时,水螅便立即射出刺丝,将其麻醉或杀死,再后送入口内消化。

水螅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以出芽方式进行,有性生殖多发生在秋冬季节来,雌雄同体,生殖细胞由外胚层的间细胞形成。水螅不形成群体。

水螅的再生能力很强。将水螅体任意切成数段,每一小段都可再生出所失去的部分,而形成一个新的个体。由于水螅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因而是理想的实验动物材料。

2.钵水母纲

钵水母纲也称水母纲。本纲动物全部海产,水母型极发达,感觉器官为触手囊,无缘膜,生殖腺起源在内胚层。

钵水母纲约有200多种类型,常见的有海月水母、海蜇等。

海蜇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伞下8个加厚的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

海蜇毒素在刺丝囊内贮存和分布,刺丝囊的作用是在触到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将其麻痹,以做食物。

人一旦被海蜇蛰伤,会出现全身发冷、烦躁、胸闷、伤处疼痛难忍等症状,严重时可因呼吸困难、休克而危及生命。

海蜇在体内受精的过程是有性生殖,它的螅状幼体会生出匍匐根不断形成足囊、甚至横裂体,然后不断横裂成多个碟状体,以无性生殖的办法大量增加其个体的数量。

海蜇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沿海都有广泛分布。我国常见的海蜇,有伞面平滑口腕处仅有丝状体的食用海蜇或兼有棒状物的棒状海蜇,以及伞面有许多小疣突起的黄斑海蜇。海蜇营养极为丰富,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

3.珊瑚纲

全部海产,只有水螅型(单体或群体),没有水母型。有外胚层下陷形成的口道,体呈左右辐射对称。消化循环腔中有内腔层突出的隔膜,其数目为8个、6个或6的倍数个。生殖腺由内胚层形成,中胶层内有发达的结缔组织,多数种类具有石灰质的外骨骼。

珊瑚纲代表的动物有海葵以及各种具有外骨骼的珊瑚。

珊瑚又叫“珊瑚虫”,身体由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胶层组成。其中,中胶层没有细胞结构。

这类动物没有头与躯干之分,没有神经中枢,只有弥散的神经系统。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整个动物体都有反应。珊瑚具有石灰质、角质或革质的内骨骼或外骨骼。

珊瑚的生活方式为自由漂浮或固着底层栖息地,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因此,在珊瑚礁底部常会附着大量的珊瑚虫。

珊瑚以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它们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

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黏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珊瑚通常包括软珊瑚、柳珊瑚、红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苍珊瑚和笙珊瑚等几种。有些珊瑚姿态优美,观赏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