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动物
10543400000011

第11章 体细如线的线形动物

线形动物是两侧对称、三胚层、有假体腔、有口有肛门(棘头虫无消化管)、身体不分节、无纤毛的动物(腹毛纲具纤毛)。

线形动物,身体一般为细线形或圆筒形,体壁和消化管之间出现了一个空腔,这是动物界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这种体腔的出现,使动物身体内部的器官有了一个存放的地方,但体腔与体壁的肌肉层之间没有体腔膜,体腔也没有任何孔道与外界相通,所以比较原始、简单,这种体腔又叫假体腔。

线形动物绝大多数为雌雄异体,发育分为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线形动物是动物界中较为复杂的一个类群,全世界有1万余种。常见的线形动物除钩虫外,还包括蛔虫、钧虫、丝虫、轮虫、棘头虫、蛲虫。它们比腔肠动物进步,与扁形动物一样是一类特化的动物。

1.钩虫

钩虫幼虫通称钩蚴。成虫体长1厘米左右,半透明,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虫体前端较细,顶端有一发达的口囊,由坚韧的角质构成。

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头腺1对,咽腺3个,排泄腺一对。这些腺体的分泌物有利于钩虫的吸血和附着。其咽管长度约为体长的六分之一。肠管壁薄,内壁有微细绒毛,利于氧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扩散。

寄生在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为严重。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锡兰钩口线虫、犬钩口线虫和巴西钩口线虫。

预防钩虫病的传播,治疗患者和控制传染源是最重要环节。在流行区应定期开展普查普治工作,一般宜选在冬、春季进行。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是切断钩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同时,也要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应尽量争取使用机械劳动代替手工操作,以减少感染机会。

2.蛔虫

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

虫卵随粪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两种。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发育。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蛔虫受精卵10天左右发育成杆状蚴,脱一次皮变成具有感染性的虫卵。此时,虫卵如被人吞食,卵壳被消化,幼虫就从肠内逸出,进入人体组织内部,最终发育为成虫。

蛔虫呈世界性分布,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人受感染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不振、脐部疼痛、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蛔虫扭挤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尤其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预防蛔虫病,主要有救治病人,杜绝感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讲究个人卫生,防止虫卵进入人口。

3.蛲虫

蛲虫是人类(尤其是儿童)肠内常见的寄生虫,也见于其他脊椎动物。

蛲虫雄体长2~5毫米,雌体长8~13毫米,尾端长,如针状。这种虫常寄生在大肠内,有时见于小肠、胃或消化道更高部位内,可以引起蛲虫病。

蛲虫雌体受精后向肛门移动,并在肛门附近的皮肤上排卵,随即死亡。蛲虫在皮肤上爬动引起瘙痒,搔痒时虫卵黏在指甲缝,被人吞下后就会入肠。此虫生活周期为15~43天。

蛲虫病分布全世界,是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常在家庭和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居的群体中传播。

4.丝虫

丝虫虫体乳白色,细长如丝线,体长不到1厘米,雌虫大于雄虫,体表光滑。头端略膨大,呈球形或椭球形,口在头顶正中,周围有两圈乳突。

昆虫叮咬是丝虫传播的主要途径。成虫生活在动物体内,幼体(微丝蚴)进入宿主的血液中,当昆虫叮咬宿主时随血液流入昆虫体内,发育成感染性蚴,再通过昆虫吸血时,钻入被叮咬的动物体中,继续生长发育。

丝虫能导致哺乳动物产生丝虫病,丝虫病主要有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人是班氏丝虫唯一的终宿主。人感染丝虫主要是由蚊叮刺吸血经皮肤感染的。

5.轮虫

轮虫的前端有纤毛,因形似转轮而得名。轮虫虽在各大洲的淡水中常见,但也生活在咸水或咸淡水、潮湿苔藓或地衣中。

轮虫多数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多数长0.1~0.5毫米,体呈圆形、扁平、袋状或蠕虫状。体壁为薄表皮,有口、咀嚼囊和消化道。

轮虫前端有纤毛簇组成的轮盘,用于取食和运动。它主要以水流中的小生物为食,也吃其他轮虫、甲壳类等较大的生物以及藻类。

各种轮虫的细胞数是确定的。多数雌虫产两类卵,即需精卵和非需精卵,后者即孤雌生殖。轮虫繁殖速率快,产量很高,在生态系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轮虫是大多数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在渔业生产上有颇大的应用价值。轮虫也是一类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和生态毒理研究中被普遍采用。

6.棘头虫

棘头虫约有600种,呈世界性分布。它的吻上有钩,体长从不足1厘米到50厘米不等,都过着寄生生活。

棘头虫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通常为鱼)里,幼虫寄生在节肢动物(昆虫、蛛形类、甲壳类)里,称棘头蚴。棘头蚴穿过肠壁进入血腔,外长一囊,发育成像小型成虫的棘头体,然后缩入吻,进入休眠期,称囊棘蚴。

如果被脊椎动物吞入,棘头动物就在肠内脱出,用吻钻入肠壁,并发育成熟。如囊棘蚴被其他宿主吞吃,则穿过肠壁进入体腔,形成包囊,但仍有侵染性。

猪是棘头虫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人感染棘头虫主要与饮食习惯有关,生食或半生食天牛、金龟子往往导致感染。感染的人群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预防棘头虫感染,首先要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儿童不捕食甲虫。其次提倡猪圈养,用熟饲料养猪。

治疗棘头虫感染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等。人如果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做手术取出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