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只做简单的事
10541900000077

第77章 闲话读书

因此我要再三忠告:切勿忘记关注教师读什么书,他怎样对待书籍和科学。只有当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需求,只有当他不仅有书而且也有读书的时间的情况下,他才有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时间,这是教师的精神财富,应当通过巧妙安排教学过程来珍惜它。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第86页

教师要读什么书?书海如山。选择什么样的图书来读,读什么书有效率,这是每一位读书者必选的题。吾以为,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两类书要必读。一类是能提升生命质量的的书。如国学经典,《论语》《老子》《庄子》《菜根谭》啊,《小窗幽记》《易经》《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智慧书》《沉思录》《呻吟语》《孙子兵法》《黄帝内经》《南怀瑾讲演录》等。这些书,暗含着世事沧桑,浓缩着人生百味,渗透着生活玄机。读它们,你会爽然,开怀,大度,潇洒,不拘泥于琐碎,不沉寂于卑微,而是坦然,顺然,自然,泰然,乐然,润润于生活之境,悠悠于生活之情。一切大苦恼、小不平,在哲人的字里行间会散作一团云雾,瞬然化去。那是何等的美哉之境啊。另一类是要读教育类的刊物。为什么要读?道理很简单,就是让你站在时代的最前沿,看时代最新的变化成果。说实话,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的那些散落的文字,都是独特的有新的视角的研究成果。与他们为伍,你就会跟上教育之流的新步伐,而变成一位与时代同行的舞者。

读书应成为教师的一种精神追求。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要求,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举个例子来讲,有些人一上麻将桌,就废寝忘食。有些人一上饭桌、酒桌,就感觉倍增。同样的道理:让读书成为一种生命行走的状态,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浸透到自己的血液里。这是需要努力和选择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种习惯。这种境界,需要有更多智者的栽培、点拨和呵护。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是一个自悟的过程,可遇而不可强求,需要教师自己的感悟来实现,很多说教是乏力的、无味的。

教师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我很欣赏这里的几个字:“应当通过巧妙安排教学过程来珍惜它。”这里暗含的玄机是,一是教师要精简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构思,不做无用功。我以为,胆怯于应试教育的威力,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这些无用功,对于教师来讲,徒费许多精力,对于学生来讲,只不过是无效时间的占用,重复而已。教师完全可以研究而调控之,这可以挤得一部分时间。二是让读书融入到学生的课堂生命之中。教师可抽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如选择好书好文读给学生听,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谈一点感受,与学生同背一部经典等,都是非常好的生命状态。这样做,对师生共同而言,是一种灵魂的支撑,是一种大气与磅礴,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