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别孩子规定专门的作息制度。教师、医生、家长委员会经常调查分析孩子们在学校的疲劳程度和家庭作业的负担情况。医生报告个别孩子在每季度开头和末尾的健康状况……医生和受托担负这项重要工作的教师每年向校务会议报告一次校用家具的状况以及课桌椅规格是否适合学生的身高情况。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第67页
这样的做法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这几天,校园里在装“电子眼”。孩子们很新鲜,老师也感到不安。孩子们怕什么呢?他们有的说,干坏事儿就被摄下了。大家都得干好事啊。孩子们想得很单纯,可没想到,有了这玩意儿,自己会更安全地成长。老师呢?也有些不适应。但,老师有没有想过,有了这些设施,我们的校园更安全?我们的孩子更安全?我们的人身更安全?我们的行为更得体?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所以说,这是个好事,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是国家经济实力提升的表现,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个世界上,什么最珍贵?人也。机器可以造出来,人能造出来吗?物品可以制造,而人,则是一次性的。人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算的。而学校,则是人群密集之所在,可以说是价值连城。有了“电子眼”,更加体现了对生命的敬重。我们的国家发展很快,正在迅速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相应的,在人群密集的学校,条件也应与时俱进。现在我们有了保安,但还缺少医生。为什么要配备医生?成百上千人聚集生活的地方,不要说磕磕碰碰难免,就是人自身随意发作的病症也是很多的。让这些病儿得到及时救治,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现在的社会,科技发展了,经济发展了,人的心理问题也变得复杂起来。人一多,心理问题也多,是不是还需要心理医生?所以说,学校配备心理医生,也应在计划之列。现在社会上并不是缺这方面的人才,而是体制上需要调整。比如讲,好多大学生分配不了,等待就业,即使分配了,也放在农村而造成农村的劳动力过剩。一边是城里的学校缺人,一边是社会上有很多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这不是人力资源浪费吗?所以说,必须要从体制上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现在有实力了,可以综合考虑。这些设想,教育机构的最高决策者一定要考虑,并逐步解决。
只要努力,这些保障一定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