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10531900000025

第25章 接受孩子的平凡

接受孩子的平凡

念大学不是唯一出路

上贵族学校≠将来是贵族

俗话说:“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亲。”一个孩子出生以后,父母们就希望他成龙成凤,将来有一天能光宗耀祖,成为人上人。但有大部分的妈妈们往往只重视对孩子智力的投资和开发,却忽视了对孩子心理层面的培养。据有关资料统计,有相当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障碍,初中生约为13.7%、高中生约为18.8%。

妈妈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失去平常心,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谁能掩饰住对孩子的高度期望呢?

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无论什么时候,社会和现实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何况人与人相比还有天分和性格的差异。在对孩子过分的关注过程中,妈妈们已经有意或无意造成了孩子的情绪和感情的不稳定,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们过分急切的求成心理,总是会无形中让孩子逐步失去平常心态,不知不觉形成一种不良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妈妈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能给孩子制造框框,要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模式去发展。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妈妈们也应该怀抱一颗平常心,毕竟教育孩子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前提,对孩子进行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培养,让孩子也能拥有一颗平常心,从容面对生活和学习,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婴幼儿时期,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最聪明、最可爱、最独一无二的宝贝。

但是,从上学开始,孩子们开始显现出差异,除了少数成绩优异、特长出众的以外,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显得非常平凡。

当孩子不再像天使般可爱,当孩子的考试成绩总是落后,当孩子没有任何的特长可以骄傲时,身为妈妈,是否还能拥有当初的惊喜?是否能够接受满怀希望、呕心沥血培养的孩子是如此平凡的现实?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牛顿和爱迪生,更多的人这辈子都要在平凡中度过。妈妈们普遍的认知错误,就是觉得让孩子多学点东西一定没有坏处,却忽略了孩子大脑发育的规律。

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学习能力有限时,就被迫接受长时间的填鸭式教育,这无异于揠苗助长。许多孩子在超过学习时间时,一旦遇到挫折,极易产生厌学心理。

此外,孩子的兴趣极易转移,嗜好尚未定型,特长也未显现,过早进行定向培养,就可能出现幼儿时期所表现的特长与成人后的潜在特长不合,影响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全面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妈妈们要观察孩子自身的兴趣,合理培养并且加以正确指导。即使自己的孩子显得平淡无奇,也应该用一种感恩的心态面对,让孩子在合理的年龄充分享受玩耍的乐趣,享有和大自然接触的时间,让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只要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这就够了。

故事

小杰是家里的独生子,全家上下都对他寄予厚望。

小杰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比邻居家的孩子晚了整整半年。邻居的孩子已经能连词成句了,小杰还只会说单字。看着儿子学说话时吃力的样子,妈妈非常着急,可是爸爸却说:“没关系,通常大智若愚的人就是这样表现的!”于是,妈妈开始希望小杰有一天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转眼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老师把小杰妈妈叫到办公室,说:“你们家小杰是怎么搞的,本来要求孩子们从1写到10,结果他整页纸就只写1,他是故意捣乱吧!你们做家长的应该好好注意一下。”

听了老师的话,妈妈拿过孩子的作业一看,果然除了“1”还真就没有其他的了。妈妈连忙跟老师道歉,说:“都是我的错,管教无方,跟孩子无关。”

回家的路上,妈妈一直板着脸,不说话。看着妈妈生气的样子,小杰也不敢说话,默默的跟在后面。到家之后,妈妈把小杰叫到面前说:“你就不能让我放心点吗?为什么非要在学校捣乱,我这样被老师训话,很丢脸的。”

“妈妈,我不是故意的,可是其他的数字我真的不会写,好难啊!”小杰说完之后默默掉眼泪。

后来,妈妈频频被“请”去学校,因为小杰的学习进度总是比其他同学慢很多。面对小杰的情况,爸爸总是说这是大智若愚,而妈妈却忧心忡忡,该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更出色呢?

评论

“世界上只有1%的孩子可能成为天才,99%的孩子注定一生平凡。”不要强求孩子会成为多么不平凡的人,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压在孩子的身上,虽然妈妈们应该鼓励孩子成才,但同时也应该接受孩子的平凡。

妈妈们应该修正心态,如果孩子无法成为翱翔于长空的雄鹰,那就让他做一只低飞的小鸟,拥有快乐的生活。既然我们自己也是普通人,也不妨让孩子做个快乐的普通人。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全部,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下健康自由的成长,简单而快乐,一样值得骄傲。

当然,接受孩子的平凡,并不是说妈妈们就可以放弃努力,理所当然地接受孩子的一切。虽然孩子天生是平凡的,但妈妈们还是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整合自己的心态,带着孩子迈出坚实的每一步。虽然良好的起点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孩子无法赢在起点,何不鼓励孩子透过努力,争取能够赢在终点呢?如果能够让平凡的孩子拥有追求非凡的信心和能力,让孩子快乐成长,长大后能自食其力,并且对社会有益,谁又说这不算是一种莫大的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