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10531900000011

第11章 家庭是教育的起点

家庭是教育的起点

做孩子的榜样

树立父亲的地位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在过去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当中,父亲一直被视为是教育孩子的关键人物。

但从事实来看,真正承担着教育孩子和支撑家庭重担的,往往都是妈妈。

有人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妈妈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独挡一面,仅有25%的父亲真正具有主导作用。

因为朝夕相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会渗透到生活的各方面,而这种影响甚至从胎儿形成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就连美国前总统林肯都曾说过:“我的人品以及对自己的期望,都源自我的妈妈对我圣洁的要求。”妈妈不仅要经营家庭,更要做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导师。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港湾与摇篮。”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

“家庭是孩子获取人生幸福的源头。”

……

像这样的论述,我们不只听到过一次,它们都在阐述着同一个问题,即家庭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典故对后世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常听到妈妈们说:“这下好了,孩子终于进学校,我可以放心也终于可以轻松点了。”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若要论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应该是以家庭教育为主导,并非把一切问题都丢给学校和老师,妈妈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妈妈们必须认识到,孩子从出生到完全独立成人,这个过程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当中,即使是长大之后独立生活了,依然会受到来自家庭和妈妈的影响。因此,家庭才是教育的起点,而妈妈又在这其中具有核心的作用。

有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其中除了遗传基因之外,恐怕环境的影响也是功不可没。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的言行就是一本最生动的教科书。家长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同时也影响了孩子的素质。

鲁迅先生说:“父母不仅可以把自己的优秀品质传给后代,其恶劣性,不良性格,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身为21世纪的妈妈,不仅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转变某些陈旧的观念,更应该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提高自身素质,用良好、温馨的家庭气氛为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课。

让孩子理解家的涵义

故事

莉莉放学回家,刚打开门就听到房间里传来摔东西的声音,她知道爸爸妈妈又在吵架了。听着妈妈的叫骂声,莉莉面无表情转过身,关上门出去了。

以前,邻居都夸莉莉是个漂亮的女孩,她在学校的成绩也相当优秀,经常被邻居当作教育自家孩子的“教材”。

自从半年前父母感情出现问题后,莉莉改变了。

她经常在半夜时被吵闹、打架的声音吵醒,惊恐万分的她,只能偷偷躲在被子里哭泣。

为了缓解父母的关系,莉莉绞尽脑汁,想了很多方法。例如,父母吵架以后,她先背着妈妈,端一杯水给爸爸,说这是妈让我送来的。

然后,又用自己的零用钱买糕点给妈妈,说这是爸要我给你买的。

可惜,这些努力都没能使父母停止争吵。

后来,莉莉逐渐不再过问父母吵架的事情,她开始逃课,并且交了男朋友。

再后来,莉莉因为偷窃被送进了警察局。

当警察提出要送她回家时,莉莉面无表情地说:“我没有家。”

莉莉说,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使她得不到爱和温暖,家也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对她来说,家,不过只是一座冰冷的房子而已。

专家之言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孩子的性格、爱好、理想、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源自于家庭,这是他们了解自己和学会做人的地方。

家,应该是天底下最温馨的字眼。无论什么时候回去,无论受了什么样的伤害,家都是全世界最温暖的港湾。这些当然是我们成年之后才懂得的道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并不知道家的涵义,只知道“那是我和爸爸、妈妈住的地方。”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婚姻革命》中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个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也许孩子无法用语言说出家的涵义,但是他们能用心感受到来自家的温暖和幸福。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并且时刻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理解和尊重,那么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候,也就更容易处理和跨越。这些对于孩子来说,也就是家的意义了。

小叮咛

不要害羞,家庭之间也需要表达爱意。

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让孩子帮自己做能力所及的家务,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

孩子也可以试着照顾生病的家人,让他学会关心家人。

减少矛盾,并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

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助,让孩子气更有家的感觉。

当孩子渐渐有了家的概念,意识到家人是一个整体时,内心就会拥有安全感。而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纵观众多所谓的不良少年,大部分都是来自于缺少关爱的家庭,其中有大部分孩子之所以走上违法的道路,初衷也不过是想要引起家人的注意,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家的温暖。

在面对孩子比较严重的错误时,有的妈妈在情急之下会丢出一句“滚出去!”虽然只是气话,却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他能够滚到哪里去呢?家才是孩子最终的归宿,将他推出门外,只会给社会造成负担,给家庭带来灾难。

妈妈说

直到警察送孩子(莉莉)回家,我才了解在孩子身上所发生的这一切。过去我也曾经是个努力的妈妈,为了家庭和孩子,心甘情愿早起晚睡。与丈夫的感情问题,不仅毁掉了我曾经用心经营的家,也几乎毁掉孩子的未来。尽管此后家里恢复了平静,但再也回不到往日的温暖。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很一般,这个充满矛盾的家庭,让她遗失了生活的美好,再没有激情去面对现实和憧憬未来了。

评论

家,不单是吃饭、睡觉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孩子在这里学会关爱和帮助,孕育出妈妈期望的人格。家,是孩子成功的起跑线。

生活随处是课堂

故事

这天杨太太下班回家,发现家里多了一小篮鸡蛋,问起儿子,才知道是乡下亲戚送来的。

或许是存放方法的问题,杨太太偶尔弄早餐的时候会发现有的蛋已经坏掉了。生活经验丰富的妈妈们当然知道如何方便快捷地找出“坏蛋”,可是这一次,杨太太决心和儿子一起找。

“儿子,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找出坏掉的鸡蛋呢?”

“既然是坏掉了,那鸡蛋应该会变软吧!”儿子想利用捏的方法来识别鸡蛋的好坏,杨太太并没有阻止。看着儿子用手轻轻捏着鸡蛋,都捏了一大堆了,鸡蛋一个都没碎。

“妈妈,这个方法好像行不通。”

“宝贝,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钙质,是有硬度的,就算里面坏掉了,但是蛋壳可以把你捏的力气均匀分散,是捏不碎的。”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来,现在把鸡蛋都放在水里试试看吧!”看着一脸疑惑的儿子,杨太太端来一盆水。

儿子半信半疑地看着妈妈把蛋一个个放进盆子里。最后,大部分鸡蛋都沉下去了,只有几个浮在水面上。把浮在上面的鸡蛋打开一看,果然是坏的。看着眼前有趣的现象,儿子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连忙问杨太太原因。

“新鲜鸡蛋里面的空气很少,而且比重比水大,所以会沉到水底。可是,鸡蛋变质坏掉以后,鸡蛋里面的蛋白质就腐败了,会产生很多气体,而且水分也会从蛋壳上的小孔流失,这样鸡蛋的重量就减轻了,所以会浮在水面上。这些都是物理学的知识哟!”

“哇!妈妈好厉害,我以后也要认真学习物理知识。”

专家之言

妈妈们总是抱怨,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来教育孩子。的确,如果只是说教,孩子的接受程度不会太高,还容易产生反感。这时候,妈妈们不妨多找一些和孩子一起做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孩子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抓住时机为孩子上一堂生动的课。

小叮咛

轻松的家庭课堂,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

制造情景,吸引孩子全身心投入。

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让孩子在探究中学习。

赏识孩子,激励孩子的创新意识。

多储备点知识,才不会被孩子的问题噎住。

家庭教育之所以让人会感觉吃力,大多是因为方法不当造成的。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妈妈心中,教育就是我教你听,总是爱摆出一副教训孩子的样子。没有孩子会喜欢板着面孔的妈妈,所以妈妈们也可以尝试着把学习当成是一种游戏。例如,带着孩子去超市购物时,可以鼓励孩子拿起商品,了解它的价格、重量,还可以对同样的产品进行大小包装的比较,看看哪个更划算。这些家庭主妇为了过日子精打细算的做法,其实就包含着数学知识在其中。

妈妈们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兴趣,得出结论所花的时间也更短,这当然比在家里对着书本死啃要有效得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最强动力,当孩子有了兴趣,强烈的求知欲会使他们主动进行学习。柴米油盐对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这些从前只是用来吃的东西,居然也可以有这么多的学问,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兴趣的刺激。

只要妈妈们够细心,就能够从平常琐碎的生活细节当中,找出物理、数学、生物等许多方面的知识,这些都可以当作家庭教育的素材,只要妈妈们稍加指导,孩子就能找到答案,学到平常在课堂当中学不到的知识。

妈妈说

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想要教会他们某件事情,最好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此之前,我和其他妈妈拥有同样的观点,认为学习就是要让孩子乖乖坐在那里,不停读课文、认真写作业、努力背单字。可是后来才发现,与其绞尽脑汁想如何能让孩子静心学习,还不如带着他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后者效果可能会更好。

毕竟孩子不是计算机,教育也不是拷贝程序的过程,妈妈需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轻松学习的习惯,而这些其实都可以在家庭当中轻松做到,只是妈妈们暂时没有意识到而已。

评论

生活其实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妈妈们完全可以信手拈来,把炒菜、做饭、洗衣服等让人厌倦的家务事,变成一堂堂生动活泼的自然科学课。妈妈做得开心,孩子学得有趣,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