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10530100000009

第9章 宋词故事(3)

陆游(1125~1210),南宋文学家。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2岁遭靖康之难,随父南迁。18岁师事曾几。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进士第一,然殿试时为秦桧除名。二十八年为福州宁德县主簿。孝宗隆兴元年(1163)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二年调镇江府通判。乾道二年(1166)罢官。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荐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司参议官。三年免官,五年知叙州,七年复罢官;十三年起知严州;十五年任礼部郎中兼实录检讨官。宁宗嘉泰二年(1202)为中大夫,兼同修国史。其诗文生前即为世人推崇。朱熹谓“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杨万里则誉之为“重寻子美行程旧,尽拾灵均怨句新”。其经历丰富,视野阔大,师法广泛,故能突破江西诗派藩篱自成一家。形成豪宕丰腴之特色。其诗“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读之令人荡气回肠。代表作有《关山月》、《书愤》等。写景记游诗如《游山西村》、《怡斋》等情景融洽。其诗风格多样富于变化,汪琬以为南宋诗坛可称大家者仅陆游一人。亦擅词,杨慎言“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文亦堪称大师,《入蜀记》写景传神,引人入胜。其四六文以单行之神入排偶之中,富于创新。着有《老学庵笔记》、《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放翁逸稿》、《南唐书》等。

【故事】

陆游是南宋着名诗人,与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并称“四大家”;他写的词也很优美动人,尤以《钗头凤》最为世人传诵。

南宋时,英俊潇洒的青年诗人陆游与美丽多才的表妹唐琬成了亲。

陆游和唐琬从小青梅竹马,成婚后,两人情投意合,恩爱非常。

却不料陆游的母亲对唐琬非常不满,硬逼着儿子把妻子休掉。

陆游虽然不想休弃恩爱的妻子,可是,在封建社会里,母命难违。他只得让妻子搬住在外借的房子里,瞒着母亲暗中与妻子相会。

但这件事很快给陆母知道了,她非常生气,带了家人吵上门去。幸好陆游与唐琬事先已得到消息,机警地躲开了。

陆游见事情已经败露,无法再相会,只得被迫分离。后来,陆游另娶了王氏,唐琬改嫁赵士程。

这对恩爱夫妻虽然被活生生拆散了,但他们心中仍爱恋着对方。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的沈园游玩。正巧唐琬随后夫赵士程也来沈园游春。

陆游与唐琬不期而遇地面对面走过,两人感到又是惊奇又是伤心,不知说什么才好。

唐琬和赵士程已经远去了,陆游还一人呆呆地站在那儿。

忽然,有个仆人手端酒菜,走了过来,对陆游说:“这是我家赵相公要我送来的。”陆游闹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他吃惊地问仆人:“是哪一位赵相公?”仆人答道:“就是那位带着家眷的赵相公啊!”

陆游一下子全明白了,这是赵士程按照唐琬的意思让仆人给自己送来的酒菜。陆游对着酒菜,望着一步步远去的唐琬的背影,心中更为哀痛。

这时候,陆游的一腔悲绪难以抑制,他拿出随身所带的笔砚,在沈园粉白的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就是这首词中的名句。

知识好像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出典】

李清照《一剪梅》。

【原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生于历城西南柳絮泉。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李清照早年生活在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里。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着有《金石录》,李清照写了《金石录序》,详细记载了夫妻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病故。

李清照诗、文、书、画皆能,尤擅长词。其创作在北宋和南宋呈现不同的特点。她前期的词章,多数是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如《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活泼清新、婉转曲折。进入南宋,其词则主要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变早年的清丽、明快为晚年的凄凉、深婉。代表作有《永遇乐》、《声声慢》等。其填词,注重协律,崇尚典雅有情致。善用白描手法,通过写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雕琢求工。其诗所存无多,然题材较词宽广,且见解独特,如《咏史》、《夏日绝句》等。文有《金石录后序》等,该篇以金石聚散寓身世之感,质朴沉痛。另有《词论》一篇,见《苕溪渔隐丛话》,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观点,并全面评论了北宋词人。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李清照集》、《漱玉词》。

【故事】

赵明诚,是礼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年已二十,尚未娶妻,赵挺之很为儿子的婚事着急。有一天,日上三竿,赵挺之还不见儿子起床,就去叫醒他。赵明诚睁开惺忪的睡眼,埋怨道:“唉,干吗弄醒我,人家正在做好梦哩!”在父亲的催问下,赵明诚讲了梦中的奇事:一位白发银须的老道士从天而降,一面对他说:“恭喜恭喜”,一面在他手上写道:“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除。”他不解其意,正要发问,道士已悄然而去,不见踪影。

赵挺之一听,闭目一想,然后恍然大悟:“言与司合是‘词’,安上已脱是‘女’,芝芙草除为‘之夫’。这四个字连起来是‘词女之夫’,莫非天赐良缘,叫我儿娶个词女为妻不成?”

无巧不成书。李格非也在礼部任职,与赵挺之交往甚密。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知书达理,才华出众,远近闻名。后经月老牵线,明诚与清照喜结良缘。婚后,两人志趣相投,有时泛舟河上,有时读书灯下。不久,明诚因公事要出远门,清照依依不舍。她深情地对丈夫说:“夫君远游,我只身一人,好不寂寞,日后盼君多有鸿雁飞来。”说着,她取出一块方巾,写了《一剪梅》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是这首词中的名句。

赵明诚接过妻子的赠词,轻声吟诵,爱不释手。

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原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思想博杂,于儒、道、释均有吸取融汇,并由此而形成独特的人生态度。在政见上倾向儒学,在人生处世上出入庄老禅宗。积极从政,坚持操守,但反对欲速轻发,既为新党所不容,亦为旧党所不满;然其生活态度“期于静而达”,观察问题颇能超脱,处世接物又复旷达,故虽历尽挫折漂泊,始终达观。其文学主张受欧阳修影响,反对五代宋初浮巧轻媚的文风。其理论主张对宋代诗文革新贡献甚大,对后代也有影响。其文学创作成就极高,文诗词俱为一代大家。散文为后人所称“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文坚持了欧阳修文平易之路,而更为畅达自由;文体多样,风格亦多样。诗存2700余首,涉及政治、社会、历史、人生、山水游记、朋友唱和乃至艺术创作的经验和鉴赏诸多方面,抒写情怀,慨叹人生,讥弹时致,寄寓名理,无不形象鲜明,神味完足。苏诗风格多样,对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诸人均有继承发挥,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个性极为分明,实现了他“系风捕影”能充分达意的文论主张。苏词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刚健为主,显示出巨大的艺术才能,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故事】

苏轼因“乌台诗案”释放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后,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没有什么实事,而且不许签署公事,不许擅自离开黄州,完全是个流放的罪人。

由于收入菲薄,维持一家生活发生了困难。后来,有个朋友同情他的遭遇,帮他在上司面前说话,拨给苏轼一块荒地,让他开垦种植庄稼果蔬。那块地在黄州城东一个山坡上,苏轼把它叫做“东坡”,并给自己起个号“东坡居士”。所以,后来人们习惯上称他为苏东坡。

黄州城西北是长江,江边有座“赤鼻矶”,崖石峻奇,江面开阔,风景壮丽。当地人认为它是三国时期周瑜用火攻大破曹军的赤壁(经后人考证,赤壁大战应该在今湖北蒲圻西北的赤壁)。苏轼曾多次到那里游赏。

1082年七月十六日晚上,苏轼和朋友在赤壁下的江面上泛舟。清风在江面上缓缓拂过,水面平静无波。宾主在船上喝酒赋诗。不一会儿,一轮明月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白茫茫的水汽笼罩在江面,江水和天空似乎连成一片。只觉得船好像凌空乘飞,人在船上也感到飘飘欲仙。

有个客人能吹洞箫,随着歌声吹起箫来。箫声幽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轼觉得箫声很悲哀,就向宾客说:“你这是什么呀?”

宾客指着天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操在赤壁赋的诗吗?西面是夏口,东面是武昌,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当他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时,临江饮酒,横槊赋诗,真是一世英雄,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们这种只是在江边捕鱼打柴的人,好像蜉蝣在天地间寄托短暂的人生,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粟,要像长江一样无穷,明月一样永存,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把这种感慨寄托在曲调之中罢了。”

苏轼说:“您了解江水和月亮吗?江水不断地在流,但始终不会流尽;月亮有圆有缺,但终没有消损和增长。如果从变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也不过是一眨眼时间;如果从不变的一面去看,那万物和我们都是无穷尽的。再说,天地之间的万物各有主,如果不是我的东西,丝毫也不能取用。只有江上的明月和山间的清风,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共享的宝藏。”

宾客听了,也转悲为笑,重新斟酒再唱,一直吃到杯盘狼藉。大家在船上互相靠着入睡,直到东方发白。

苏轼把这次泛舟夜游经过写成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他和友人重游赤壁,又写了《后赤壁赋》。这时,苏轼面对赤壁古迹,为了表达贬官生涯中的政治苦闷,也为了抒发江山永恒、人生短暂、人生如梦的感慨,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这首词中的名句。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出典】

柳永《雨霖铃》。

【原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出身仕宦之家。真宗天禧初赴京应试不第,后长期居留京城,纵酒行乐,沉湎声色,与歌妓乐工相过从,为之填词,作品广为流传,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因为放荡不检,为统治者所摈斥,屡试不第。仁宗读其词,竟于临放榜时将其黜落。后遂自称“奉旨填词”。曾漫游江南。仁宗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授睦州团练使推官,历官昌国县盐监、华阳县令,然久困选调,难以升迁,后改名为永,方得转为京官,任屯田员外郎,后世因称“柳屯田”。

柳永精通音律,倾一生精力于作词,其词承上启下,开一代风气。他借鉴民间的俗曲新声,大量创制慢词,题材亦有较大拓展。部分词作展现了北宋中期都市的繁华富庶、节日盛况及民情风俗;有些词则描绘山川旅况,抒发了失意文人浪迹江湖的愁思感怀;更多的是一些狎妓行乐之作,虽情词佚荡,然以同情之心表达妓女追求自由生活、纯真爱情的愿望,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情趣。柳词又长于铺叙,衍展层递,曲尽其妙;又多用白话口语、白描笔法,对词曲发展影响至巨。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传诵千古。有《乐章集》传世,存词212首。

【故事】

柳永的词,当时流传很广,有人实地观察后曾这么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宋神宗开始也很喜欢柳词,但后来改变了,甚至不让柳永考中进士。这样一来,吏部自然不肯给他官做。后来,他改柳三变的名字为柳永,才中进士,当了地方上的一个小官。

有一年秋天,知了在树上叫得凄凉又急促,柳永离开汴京时与情人话别,在长亭不觉天色已晚,刚才的一阵骤雨开始停了。在这汴京郊外喝着送别的酒,饮不畅,吃不香,实在没有什么好情绪。正在恋恋不舍的时候,旅船上的人却已在催促快点儿出发。这时,柳永和情人握着手眼泪汪汪地相对看着,千言万语塞在喉头,却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想到这次一程又一程地到南方去,路途是多么遥远,再抬头眺望那江南的天空,竟是夜雾迷漫一望无际。这时候,柳永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古以来多情善感的人都为离别而悲伤,更何况是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天时节,叫人怎么能忍受得了!今天夜里不知道在何方,忽然从醉中醒来,那时想必天已拂晓,眼前看到的只有杨柳岸边的晓风残月吧!这样长年累月地分别下去,就算遇到好日子、好风景,也只是白白地度过了。此刻,柳永为了描绘这次与情人分别的情景与心情,情不自禁地挥笔写了《雨霖铃》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便是这首词中的名句。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典】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原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