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长人生必修课(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10523300000004

第4章 成长品质篇(3)

自信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是一丝动人的微笑,是一片明朗的天空。自信让我们变得干练、成熟,自信使我们的脚步变得坚实稳健。一个不屈不挠的人,自信在心中必坚韧地站立着,站成精神上的钢浇铁铸的脊梁,站成一幅永不凋谢的风景。

自信产生于努力之中。有人认为做事情只有有了自信之后才能去行动,这就好比人学会了游泳之后再下水学游泳一样,是非常荒谬的。当我们徘徊于做与不做之间时,就应该在没有自信的情况下,大胆去做。

伊索寓言有一个故事:父子二人赶驴到集市去,途中听人说:“看那两个傻瓜,他们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骑驴,却自己走路。”于是老头让儿子骑驴,自己走路。又遇到一些人说:“这儿子不孝,让老子走路他骑驴。”当老头骑上驴让儿子牵着走时,又遇到人说:“这老头身体也不错呀,让儿子在下面累着。”老头子只好让两人一起骑驴,没想到又碰到人,有人说:“看看两个懒骨头,把可怜的驴快压爬下了。”老头子与儿子只好选择抬着驴走的方法了,没想到过桥时,驴一挣扎,坠落河中淹死了。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观点,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期望获得荣誉,因为这些可以令人精神上受到鼓舞。但是,人在奋斗过程中,真正有作为的事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需要创新。理解是具有滞后性的,如果不培养自我赞许的意识,就无法自我肯定,就坚定不了决心和信心,失败就随时“恭候”着你。

自信仿佛是人生坐标系上的原点,处境极其微妙,前进抑或后退,就在一念之间。具备自信就是具备了开拓进取的基础和条件,因为有了自信,就有了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十分成功中有五分属于自信。成功是船,自信是帆;成功是高山,自信是登山的小阶;成功是远方的路标,自信是脚下的跋涉。

自信是愚公移山的信念,是精卫填海的毅力,是夸父追日的追求。自信不是神话,但神话中的愚公、精卫却树起了一杆自信旗帜,飘扬在历史的岁月中,让代代传诵自信的力量。

人们对自己根本不能做的事情是不会彷徨的。如果人们在做与不做之间徘徊不前,就说明这件事,只要通过自己努力就有可能成功。对这种事情,我们应该有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自信,也应该有冒险一试的精神。许多人陷入完善的桎梏之中,三思再思,但却不去行动。然而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增强自信。

第4堂课用谦虚装扮圣洁的灵魂

不论目标如何,如果一个人想要追求成功,谦虚是他必备的一种品质。谦虚是一个人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重要道德要求。谦虚不是软弱而是自知,是一种广阔的胸怀,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情操,是一种难得的品质,是一种对知识、真理追求的真诚态度。只有谦虚的人才有智慧的头脑。人们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青少年朋友更应该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时刻以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才能不断的进步。

满招损,谦受益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一个人如果自满了,那么他的智慧便到了尽头,不可能有任何发展;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谦虚,他的智慧便能不断的发展。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的这句格言,其意蕴上接古人,言近旨语,当与古训共志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而懂得谦虚,便会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如此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为谦德。

古代的贤名之人多是谦虚的,他们并不因为自己有本事而沾沾自喜。他们懂得自满会给自己灾难。他们多是默默地等待伯乐的出现,发现他们身上的价值,然后为知己者劳,为知己者死。

姜尚石番溪边垂钓待圣贤,他没有因为自己是昆仑弟子而自夸门弟大宣自己是多么厉害,而是默默地在石番溪旁直钩垂钓周文王。最终为姬氏家族挣得殷家天下。

孔老夫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弟子万千,有名的就有72人,他可以被称为是最聪明的人了,他可以自满一下,他也有这个条件,他自满了没有?他没有,他只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的弟子遍天下,他的老师也不少。

还有受世人崇敬的周恩来总理,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身为总理虽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一次,他到上海考察,与电影演员们会面,在亲切交谈中,有个小同志热情地想他建议,说:“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他却回答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正是因为他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态度,和谦虚谨慎,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人民的爱戴。

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只有谦虚谨慎,不骄傲自大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一步一步向人生的顶峰攀登。

谦虚是一种好的品质,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但是他美而不露,他隐藏于心灵的深处,他等待人们去挖掘,去发现因为他好,所以他不容易被发现,不容易被得到。

别林斯基曾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逊谨慎的。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保持“空杯”心态

每一个人要想应对时代和环境的变化,须随需应变。以变应变,要求我们具有空杯心态。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提升能力,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空杯就是要把自己“当人看”。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也许你在某个行业已经满腹经纶并十分成功,也许你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技能,但是对于新的环境、新的政策、新的对手,你仍然没有任何特别。你需要用空杯的心态去重新整理自己的智慧,去吸收现在的、别人的、正确的、优秀的东西。如果你不去领悟,不去感受,不去学习,仍然高枕无忧地躺在过去成功的经验之上,那将是很可怕的结局。

曾子曰:“将三省吾身”。生活中还流行着一句充满智慧的哲言:“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很重要,认清自己是非常困难的,否定自己更是难上加难。否定自我需要胸襟、需要坦诚、需要胆魄,需要真正的空杯心态,只有否定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相传在很远的古代,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十分羡慕。它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知了怕吃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跑东窜西,学得很不认真。大雁给它讲怎样飞,它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让它多试着飞一飞,它只飞了几次,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扑腾着翅膀,怎么也飞不高。

这时候,知了望着大雁在万里长空飞翔,十分懊悔自己当初太自满,没有努力练习。可是,已经晚了,它只好叹息道:迟了!迟了!

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这样的“知了”,就有多少这样的“迟了”。

空杯心态就是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整,空过时的,给新知识、新能力的进入留出空间,让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总是最新;永远不自满,永远在学习,永远在进步,永远保持身心的活力。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下一座山峰,才是最有魅力的。攀越的过程,最让人沉醉,因为这个过程,充满了新奇和挑战,空杯心态将使你的人生不断渐入佳境。

昨天正确的东西,今天不见得正确;上一次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可能会成为这一次失败的原因。不论组织还是个人,不犯错误都是美好的愿望,犯错误才是客观的现实。受到批评要警惕、警醒,得到赞扬更要警惕、警醒。在鲜花和掌声面前,看到差距;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失信心。这便是成熟和进步,这便是空杯心态。

“人要有空杯心态,让自己从学徒的心态开始前行”。如果总是守着自己的半桶水,晃呀晃的,就会陷入孤芳自赏、敝帚自珍的封闭境地,就会成为孤陋寡闻、不思进取的井底之蛙。保持空杯心态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杯子里原来的水给倒掉。人的大脑就如同电脑一样,只有不断删除那些过时的知识和经验,我们才能不断接受新的东西。否则,你内存有限的大脑和心灵就会被一些无用的垃圾塞满而死机。

空杯就是经常给自己的心智洗澡。文韬武略的商汤王在他的洗澡盆上写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后“身心舒畅。”我们现在洗澡,只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时候,还怨这个恨那个。真正的洗澡,应该是外洗身,内洗心,把外在和内在的过时的东西、心灵的杂草、大脑的垃圾等等,通通一洗了之,把身心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做人就像一只杯子,你不停的往杯子里倒水,杯子的容量有限,如果你不把杯子里的水倒出来,水就会溢出来。人的思想就像只杯子,装满了知识和想法,假如你想要学得到更多的东西,就必须先把自已手中的那半杯水倒掉,真心的用一个属于自己的空杯,然后才能够真真正正的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你不抛弃旧的观念,就无法接受新的东西,所以,做人要空杯一切。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现象:如果一个杯子有些浑水,不管加多少纯净水,仍然浑浊;但若是一个空杯,不论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终清澈如一。请时常清空我们杯中的水,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新事物。“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学习善者,可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学习不善者可以以此为鉴,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提升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