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10517800000006

第6章 信心创造奇迹(2)

儿子说话时,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而频频点头,时而惊喜万分,时而表情严肃,时而双眼放光。我对儿子说:“太幸运了,你在同学家竟然享受到那么高的礼遇!”“你做得对,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早一分钟到医院,同学就能及早得到救治!…你那么有爱心,真是难得,以后做慈善,老爸全力支持你!”“学校真是万花筒,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太有意思了,老爸真想回到逝去的学生时代!”

由于我的认真倾听和踊跃互动,儿子谈兴特浓。那天儿子滔滔不绝地说了两个多小时。在我的记忆中,儿子从未和我说过这么多话。正应了那句富含哲理的话:“观众热情高,演员表现欲就强。”到了目的地,儿子还意犹未尽,父子俩内心早已充满了幸福。接下来的双日游,我们俩心情特别好,这和我一路上的高质量倾听不无关系。

理解是幸福。

《小王子》这本书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孩子。

遗憾的是,不少父母却忘了这一点。”我们都是由孩子过来的,我们都有童年、少年的经历,也有过孩子的心理体验。只要我们善于换位思考,习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肯定会理解我们、接受我们的。

以前我总是抱怨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结果儿子学习成绩仍不断下滑。

观念改变了,好方法也跟着来了。高二上学期,有一次考试,儿子考了不足400分(满分750分),我满怀深情地对儿子说:“孩子,考得不少啊!老爸现在才知道一个高中生多么不容易,每天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要对付大大小小的考试,还要遭遇老师的白眼和父母的误解。说实话,要让爸爸去考,还考不了这么多分呢?爸爸以前总是不理解你,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发自肺腑的一番话,让儿子颇受感动,儿子眼睛湿润了。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过去我光看学习成绩,而没有顾及你的感受。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远远没有儿子的心情重要啊!”儿子说:“这次考试,我也有失误,不然我成绩会更好些。”一股幸福的热浪涌我的心口,我的眼泪差一点流出来。

爸爸这么善解人意,儿子还能说什么呢?“士为知己者死”,努力学习是对家长最好的报答。

共情是幸福。

有一次,儿子要到同学家去玩,妈妈不想让他去。儿子为照顾妈妈情绪,没强行去,但内心不快。妈妈看儿子情绪不佳,又唠叨了几句:“这孩子真不懂事,晚上不让你出去,是害你吗?”听到此话,儿子脸上多了一层阴云,回到自己房间生闷气。

为了让儿子尽快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我跟进了儿子的房间。我说:“看到你心里那么难过,老爸也是食不甘味啊!有啥和老爸谈谈,把你心中的郁闷转移给我,谁让咱是父子呢!”儿子说:“我妈不讲理啊!”我问怎么回事。儿子说:“妈妈不让我出去,我依了她,她还不满足?同学家没去成,我内心自然不高兴,我消化一会儿就完事了。她不该又数落我,弄得我情绪一落千丈。妈妈连调整情绪的机会都不给我,这也太霸道了吧!”

我说:“老爸能理解你的感受,妈妈的话有失妥当,我代妈妈向你表示歉意。父母不是完人,也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希望你多帮我们。”

看到儿子眉宇逐渐舒展,我感到无比欣慰。我的典情能给孩子些许精神力量,让儿子迅速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这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幽默是幸福。

有时候,朋友给我讲了件趣事,我觉得很好笑,就讲给儿子。儿子听了笑得前仰后合,父子俩沉浸在极度融洽的气氛中,幸福感早已溢满了我的心口。

其实,幸福并没有在远处,它就在我们身边。走得动、吃得下、睡得香就是幸福;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就是幸福。儿子向我敞开心扉是幸福;对儿子的那份牵挂是幸福;白天给儿子配餐是幸福;晚上给儿子盖被子是幸福;吃饭时儿子给我递筷子是幸福;洗脚时儿子给我送拖鞋是幸福。一句话,陪读带来的乐趣无与伦比,做父亲的幸福也无与伦比。

久而久之,幸福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一个人天天被幸福包围着,哪还有什么负面情绪呢?亲子关系怎么会不融洽呢?孩子怎么能不进步呢?在这样的成长氛围中,孩子想不健康成长都难。

七、孩子引领我成长

西方有一位哲人说:“孩子是人类的父亲。”借用这句话,我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在家庭这座学校里,作为父母,如果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你就能和孩子成为朋友;如果以仰视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孩子就能成为你的老师。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陪读父亲的角色,让我彻底走近了孩子、了解了孩子,也从心底更加热爱孩子、佩服孩子。当父母真正蹲下身子、沉下心来和孩子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是我们的老师。

在和孩子相处的日子里,我经常向孩子请教一些问题:“儿子,这个字怎么写?”“语凡,你看我这个词用得是否恰当?…孩子,这句话读起来有点别扭,你能帮我顺一顺吗?…儿子啊!有件事老爸不知如何处理,想听听你的意见……”由于我特真诚,甚至有几分虔诚,所以每次都能得到儿子的积极回应。知道的他会马上告诉我,拿不准的他会去查字典、词典,遇到有一定难度、深度的问题,儿子会说想好了再回答我,这不就是我最希望收到的效果吗?

我悟出来一条家教经验,也可以说是人生经验:要让孩子认可自己,要和孩子搞好关系,有一个既简单又特别实用的方法,那就是虚心向孩子学习。

如果说最初我还仅仅是把“谦虚”作为一种家教艺术的话,随着和儿子的交流越来越多,我发现,我从内心真正把孩子当成了良师益友,遇到比较大的事、自己拿不准的事,都会征求儿子的意见。而且,我从儿子那里往往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答复,有时还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更为关键的是,儿子以一颗少年人所特有的纯净和率真的心,帮我改掉了性格中的顽疾。

(一)儿子帮我克服人性弱点。

人都是有弱点的,喜欢议论人是很多人的通病,我也曾陷过这个怪圈。

以前,我和朋友交流,总是高谈阔论,有意无意地炫耀自己知识渊博、信息灵通,谈起别人的缺点则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因为心里没什么恶意,所以总觉得也不算什么大毛病。

一次,我和儿子谈话,儿子对我说:“老爸,这些年,你的进步大家看在眼里,如果你希望进一步提高的话,我建议你改掉议论人的毛病。”

我正要辩解,儿子接着说:“你对别人的做法不理解,是你不了解他。

社会是多元的,别人的想法怎么会和自己一样呢?再说,我们的想法也不一定完全正确。看别人十个缺点,对我们没有任何益处;但看别人一个优点,就可能充实提高自己。”儿子进一步说:“要想突破自己,必须改变思维模式。填补一方面不足,扎扎实实提高一步,比读多少本书都好!”

儿子的话既让我自所形秽,又让我如醍醐灌顶。听从儿子的忠告,我在笔记本中写道:“口说好话,好好说话,没有好话,不要说话。”“无论别人错得多么离谱,都不要指责和抱怨。别人这样做,总有他的原因。…谣言止于智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用这些语句来警示自己,在改变思维模式的同时,还有意进行这方面的实践。

一次,我认识的两个朋友发生了矛盾,甲对我说:“你告诉乙,如果他再在别人面前说三道四,看我不剪断他的舌头!”要在以前,我可能被甲的观点左右,对乙产生偏见。现在不同了,我对甲说:“这件事你们之间可能有误会,其实乙对你蛮认可的。”看见乙,我说:“这些年老兄你进步不小,难怪甲对你那么欣赏。他在朋友聚会时大谈你的优点,说你人品好、有思想。”乙听得心花怒放,主动和甲接近,两人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我把此法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屡试不爽。比如,我对某人说:“那年你帮王五孩子交学费,他对你非常感激!…赵六孩子结婚时,你送过他两袋面粉,我听他念叨好几次了,他说你是好人!”

消除了偏见,我不再议论人。我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长处,我欣赏的都是别人积极的一面、美好的东西。为此,我的人际关系在提升,人脉也在不断增多。曾经有一个人对我不太友好,我对他敬而远之。观念改变后,我真诚对待他,还不断帮助他,后来我们成了朋友。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言:“我消灭了一个敌人。”别人问他用什么方法消灭的,他说:“我和他交了朋友。”

(二)儿子教我学会谦虚。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对“谦虚”也有一定认识,但骨子里并不算个谦虚的人。

比如说,我听不进反面意见,常常固执己见,为一些小事和人争得面红耳赤,我还认为自己坚持原则、维护真理。

一次,我和儿子探讨人生,谈到谦虚和骄傲的问题。儿子说,好多人犯错误的根源都是骄傲。说别人不好,是为了表明自己好,贬低别人是为了抬高自己。这样做违背了一条基本道德:“可以彰显自己,不应贬低他人。”很多人把自己当成救世主,总想主宰别人、改变别人,从本质上说还是骄傲。

一个人真正能做到谦卑,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让儿子评论我,儿子笑着说:“不能说你有多骄傲,但可以说你还没真正谦虚下来。”

我认真思考儿子的话,发现自己这方面做得的确还不够。为了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理解,我读了有关谦虚的经典。特别是《易经》对于谦虚的论述,让我有了大彻大悟的感觉。《易经》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的本性是要使盈者亏损而补偿不满者;地之本性也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鬼神的本性也是损害盈满者而福荫那些空虚者;人的本性也是讨厌满盈者而喜好不满者。由于天地人神的本性都是亏盈而益谦的,所以“谦”者有福了,其所作所为天地人神共佑助之,故能“亨通”,这就是中国人为何将谦虚视为美德的原因所在。

《易经》真是万经之首,讲得多透彻呀!骄傲的人,天、地、鬼神、人都会加害于他;谦卑的人,所有神灵和人都会帮他。儿子说得极是一个人要进步、要提升自己,谦虚谨慎、低调做人、空杯心态、闻过则喜,都是极重要的品质啊!

我深深认识到,骄傲不是小过失,而是大错。骄傲自满的人,实际上是犯了天条,犯了人生大忌。看看我们周围,哪个栽跟头、倒大霉、走厄运的人不是骄横跋扈、目中无人所致?认识提高后,我下决心戒骄戒躁,力争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谦虚的人。

我不敢说,我已经成了谦谦君子,但我确实有了一定的提高。比如说:

能听进去不同意见;能站在别人立场上思考问题;能从心底不记恨和我有过节的人。在这方面,我还需要提升境界。庆幸的是,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儿子教我理性求知。

走上家教之路,成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我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也知道这条路充满挑战。因此,我不断自我加压,不断给自己充电。

我的最大爱好是读书和逛书店。每次出差,稍有空闲,我大多泡在书店里,每次总要买回大包小包的书。除了在书店购书,我还经常在网上买书。

对于买书,我毫不吝啬,只要是喜欢的书,不管价格多高,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回。粗略计算,自2000年至2009年,我购买各类书籍近六千册,花费十万元左右。

每天读书是我的必修课,早晚各两小时是我读书的最佳时间。每次出差,书籍是我的必带行李,有好多书都是我在旅途中读完的。

一次,我和儿子谈起读书。儿子说:“老爸,近年来,你读的教育类、社科类、励志类、文史类书籍确实不算少,但你读的经典有点少。经典是知识的源头,读一本经典抵你读好多本普通书籍。读书不但要追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建议老爸往有一定深度的书籍倾斜,特别要读些经典和哲学,这样,你的知识结构会更趋于合理。”我说:“你怎么看得那么准呢?一下子点中了老爸的要害。”儿子笑着说:“旁观者清。”

当然,儿子这些感悟也是在读书过程中得来的。几年来,他读了不少经典,比如《小逻辑》《柏拉图全集》《叔本华思想随笔》《资本论》等。他还读了一些有一定深度的小说,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梭罗的《瓦尔登湖》等,读完这些书后,他觉得一股的书韵味不足。

儿子养成了比较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时喜欢问为什么。他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做笔记。近年来,他做了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写了十多本日记。《约翰克里斯朵夫》这套书他读了半个多月。儿子说,通过设问,自己思考出来的是知识。别人直接告诉我们的是“二手观点…二手信息”,这些往往靠不住,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儿子还告诉我,别人教给我们的知识,犹如挂在树上的气球,一阵风就会被刮走;自己“发现”的知识,自己思考出来并经过验证的知识,犹如优质蛋白质,能直接融化到自己的血液中,变成自己精神、思想的一部分。

除了读书,儿子在分析问题时的理性也影响了我。由于儿子善于学习、思考、沉淀,看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一定的洞察力,能看到问题的核心和实质,能察觉到事物背后的东西。

一次,一位父亲找我咨询,儿子刚好在,我让他旁听。这位父亲十六岁的女儿在初中阶段品学兼优,2005年考省级示范高中。在“春芽文学社”笔会上,一位男同学声情并茂的散文朗诵让她倾倒,共同的爱好让他们交往多了起来。她和男孩交换书看,一起切磋文学,互相改文章。敏感的老师给她俩贴上了“早恋”标签,数次找他们谈话,派同学盯梢。女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和男孩接触更频繁了。父母的轮番进攻、横加干涉也未能奏效。女孩好像铁了心,和男孩不离不弃。

我让儿子发表看法,儿子敏锐地指出:依我看,女孩并不是真正喜欢男孩,问题的实质是,她有文学情结。她和男孩“早恋”是假象,喜欢文学才是真相。两人关系升温,父母的惊慌失措、老师的草木皆兵,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想淡化二人关系,除了接纳女孩现状、认可她这份情感外,还要把她的注意力往文学方面引导。

接受儿子的建议,我给这位父亲支了招——让女孩拜本市一位知名作家为师,这样既转移了女孩视线,也了却了她的文学夙愿。通过作家的辅导,女孩的写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一年后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了作品。女孩找到了人生航标,就把精力聚焦到学习、写作上,和男孩关系日趋正常。

一个没有多少阅历的在校大学生能把问题看得如此透彻,其目光之敏锐、思路之清晰,不能不让我刮目相看。所以,我遇到比较大的事、自己拿不准的事,总会征求儿子的意见,总希望听听儿子的见解。我也总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答复,有时还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接纳了儿子的建议,我的读书内容在不断调整,知识结构也渐趋合理,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思想也有了一定深度。

实践证明,向孩子学习,是引发孩子思考、激发孩子灵感、鼓励孩子求知、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自信、提高孩子成就感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庆幸上天给我派来这么一位人生老师。这是一位无需付学费、又随时可以请教的老师;这是一位和我接触最多、对我看得最透的老师;这是一位最靠得住、和我最贴心的老师。这位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也永远是我的老师,我将非常虚心、非常诚恳地向孩子学习。我也将永远感谢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