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10517800000015

第15章 阅读点亮人生(3)

弟弟深有感触地说:“引导孩子读书,一是要抓住有利时机,特别是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几年,尤其要抓紧。那时孩子小,读书习惯比较容易培养。二是当好一名忠实的、热情的听众,真正学会倾听,要不时和孩子互动,必要时给孩子一些掌声,以激发孩子的表现欲。哪个孩子不在乎父母对他的真诚鼓励呢?如果孩子读书时,你的态度严肃冷漠、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孩子的热情就减退了,他绝不会连续读给你听。三是一定要坚持,要把它当做吃饭、洗脸、刷牙一样来坚持,只要你能坚持三个月以上,你就养成了习惯,哪一天少了这件事,还感到不自在呢!”

一飞四五岁时,弟弟让他读一些“掩耳盗铃…孔融让梨…孩舟求剑”

等成语故事。学后,他引导孩子读一些哲理小故事、寓言、童话类书籍。

一飞现在上六年级,已经读完了数十本经典书籍。

弟弟说:“书籍是孩子的精神加油站,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如同给孩子安装上了精神雨露喷灌器,随时给孩子的心灵以润泽;等于送给孩子一份能够终生享用的精神营养大餐,让孩子成为精神上的富人。”现在,一飞的学习成绩非常稳定,写作水平、表达能力以及他的情商,都明显高于其他孩子。

作为家长,一定要把引导孩子读书作为大事来抓。要把亲子共读安排到你的日程上,再忙再累也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被其他事情冲淡。这是一根连接孩子心灵的“精神脐带”,有了这根“精神脐带”,孩子就能源源不断地吸收到丰富的心灵养料。

亲子共读,当然是越早越好。如果你的孩子偏大了,比如上初中或者上高中了,还没有养成读书习惯,你想补上这一课,那也为时未晚,关键就看你的态度。

不少家长把读书当做可有可无甚至奢侈的事情。这是一个思维误区,是眼界狭窄的表现。阅读这件事,关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关乎孩子的精神发育,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孩子的前途命运,关乎父母的幸福快乐,关乎父母的人生成败。这么大一件事情,难道不够重要、不值得我们重视吗?

如果你能认识到这一点,是你的福分,也是孩子的福气。在此基础上,我给朋友们推荐两本书:巴丹编著的《阅读改变人生》(东方出版社)、朱永新编著的《我的阅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是两本好书,读完这两本书,你的视野将更加开阔,你对阅读的认识也会上一个台阶,你也会更自信。

要和孩子的班主任或者语文老师交朋友,让老师引导孩子读书。家长可买几本书,通过老师送给孩子,让老师对孩子说:“老师看到你观察能力比较强,有写作天赋,在语文方面有很大潜力!虽然你现在语文还比较弱,但老师相信你要不了多久就会赶上来,甚至会超过其他同学。老师送你两本书,作为对你这个未来作家的奖励,希望你认真读,老师唯一的要求是你要给老师谈谈读后感。”实践证明,此法屡试不爽,老师送的书孩子通常都会认真读。

还可以让老师物色一两个阅读能力强、有进取心的同学影响你的孩子。

比如送给孩子书看,推荐孩子参加文学团体、文化沙龙等。老师交给同学的任务,孩子们一般都乐意完成。

不要局限于书本,也可以利用各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让孩子接受文学艺术熏陶,强化孩子的读书意识。比如,邀请文化名人、文艺爱好者到家里做客;创造条件让追求进步、喜欢阅读的同龄人和孩子交朋友;节假日带孩子参观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带孩子参观书法展览、美术展览等;鼓励孩子加学校的“阅读俱乐部”等等。

这些措施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这比不断提醒、管用。

还是家长首先养成读书习惯。家里有监督都要有效,比一万次耳提面命更实践表明,多读了几本书的孩子,上课就会勇于举手发言,因为他了解识比别的同学多;多读了几本书的孩子会变得更加自信、比别的同学更有底气,因为书籍给他注了一定的精神能量。多读几本书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对孩子的成长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会因此和别人不一样,他会比别的孩子领先一步甚至领先几步,把不读书的孩子远远甩在身后。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充满温馨和书香的家里,和孩子一同阅读、一同成长,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幸福、更美好、更有意义的事情吗?

五、好读书,还要读好书

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占有了书籍,但书籍也同时占有了我们、占有了我们最宝贵的时间和我们不能重复的生命。好读书,还要读好书。要把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大脑储存空间留给更有价值的书。学会“有目的地阅读”和“有选择地阅读”,在书籍的海洋里最大限度地汲取精华。

读书是好事,但怎样读书才有事半功倍的收获,如何读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孩子们应该读哪些书?读书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第一,重书籍,轻网络。

互联网的诞生对传统阅读方式产生了很大冲击,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互联网的快速、便捷、信息量大、阅读成本低等优点是人们所公认的。但是,网络阅读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网络阅读是浅层次的阅读;二是网络文章一股比较随意,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过滤;三是网络信息眼花缭乱,如果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往往会进阅读误区,不仅不能受阅读的“益”,反倒会受不良信息的“害”;四是长期面对电脑屏幕,对孩子的眼睛和身体容易造成防害。

和网络相比,凡新华书店货柜上的书,都是经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经过出版社数位编辑把关校对的,这些书孩子们读起来家长比较放心。

阅读书本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读者可以在书本上任意圈点、批注、做笔记,书本还可以多次读、反复读。书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读书的过程是默默思考的过程,精微的义理和细腻的情感唯有从读书中才能得到,上网大概很难有此种收获。

我认为网络发展再快,也永远取代不了书本;网上的东西再精彩,也永远也不会散发油墨香。因此,我不主张以网络阅读代替传统的书本阅读。

第二,多读一流的书。

读好书,读高品位、有思想的书,就像喝牛奶一样能吸收到不少营养;而不加选择、信马由缰、凭自己的喜好和感觉读书,就像在喝碳酸饮料一样。无益身心。

我有一个原则:要读就读好书,就读一流的书。其实,选择读书并不是一件小事,人的生命太有限了,要做就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占有了书籍,但书籍也同时占有了我们,占有了我们最宝贵的时间,占有了我们不能重复的生命。所以,那些无聊的书、平庸的书、诲淫诲盗的书坚决不要读。读一流的书和读三流的书占用的时间差不多,我们何不选择读好书呢?读好书好比我们天天在善待自己,也等于我们最科学地利用了有限的生命。

有这样一些规律——凡是那些网瘾少年、问题孩子喜欢读的书,不用问,都是以下几类:漫画、科幻、武打、兵器、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玄幻小说等。并不是说以上书籍就绝对不能读,而是因为未成年人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充足的、健康的优质精神营养来支持。他们读的书应该以追求进步、蓬勃向上为主旋律,应该以中外名着、名人传记、励志类书籍为主,以奠定孩子的思想道德基础。在读大量好书的基础上,口再读一些其他书,用于拓宽知识面也无可厚非。如果只读漫画、科幻、网络小说等,就非常容易走向读书的误区。比如,读言情的孩子容易早恋;读科幻的孩子容易脱离现实;读武侠的孩子则容易沾染江湖义气,甚至产生暴力倾向。

有个上初二的孩子,迷上了武侠小说。他看得如痴如醉,完全走火魔了。他在租书屋办了三个借书证,放学回家就拿起书,看到深夜。他夜里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以致白天到学校就趴在桌子上睡大觉。我随手翻了翻他读的书,好多是盗版书,一部分是非法出版物。这个孩子看书时趴在床上,几个月下来,眼睛近视八百度。我问他的理想是什么,他说将来要当“武林盟主”,可不可笑?!

还有的孩子读的书更无聊甚至更可怕,他们专门读玄幻小说、悬疑小说、网络小说等。这类书除了趣味性,谈不到什么精神营养。—一(;年,我到一所学校调查中学生读书现状,听说有一个初三学生喜欢读书,我提出要见见这个孩子。一会儿,这位学生被班长叫来。我一眼就看出这位学生玩世不恭:

只见他留一个鸟窝头、穿一双红拖鞋,右手中、食指末端发黄,这是长期抽烟造成的。我问他都读过什么书,他说得津津有味:《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玩转网游》《黑道学生》《流氓风水师》等等。他读的是充满色情、凶杀、暴力、恐怖和迷信的非法出版物。他汲取的精神食粮,大多是精神垃圾,有的带有一定的毒性,有的纯粹是精神毒品。一个花季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他读的却是此类书,他要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那才是怪事呢!据了解,这些非法出版物在中小学生中还有一定市场,接触此类书籍的中小学生有一定比例。孩子们陷了这样的阅读陷阱,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好书要精读。

在咨询中,我发现很多家长虽。读书,但往往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前边读、后边忘,读完一本书,记不住几句。这样读书,不仅效果不好,阅读兴趣也培养不起来。我送给朋友们一句话:“读而不思、读而不化、读而不用是可悲的事情。”

徐特立先生有一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徐老提倡读书时手里拿一支笔,他强调读书要记笔记。符…,:先生是毛主席的老师,对毛主席的影响比较大。毛主席读过的书往往会圈圈点点、密密麻麻做上许多批注,这样不但领会了书中的要义,还加上了自己的见解。毛主席之所以成为一代伟人,成为当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诗人、书法家,和他博览群书且有正确的读书方法是分不开的。

我读…,喜欢做笔记。凡是好书,我读第一遍时都要把重要的句子画上红线,把最重要的段落画上晾叹号,把最精彩的、要求记住的句子抄在书页的天头、地脚处,极好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中;读第二遍时,我光看那些画上记号的句子和段落,以加深记忆;读多遍时,只看书页天头、地脚处抄写的句子,笔记本也经常翻翻。读来读去,就把书读薄了,把作者要阐述的观点基本掌握了,把书中的要义基本领会了,把最精彩的句子基本记住了。这样读书,质量比较高,读书兴趣也容易培养起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精读,一股的书粗粗浏览一下,特别好的童节可以读仔细些。

第四,多读经典,少读时尚。

有人说,世纪,人最难的是选择。现在,有网络、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众多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渠道,真可谓信息大爆炸,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人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对于读书,我认为在了解时事政治的基础上,读名着和经典是最好的选择。

所谓名著,是一个时代文化金字塔的塔尖;所谓经典,是指经过历史文化长河千百年的大浪淘沙,仍然闪烁着亘古智慧光芒的着作。人类的精神是依靠伟大的经典来延续的,不读经典等于没有和大师对话,不能算真正受过教育。

名着是大多孩子都爱读的,家长也更容易选择。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读一些经典,以经典为师、与圣贤交友。

上世纪年代初,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要解决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到中国去找孔孟学说。”)",世界各国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了一个共同宣言,宣言指出:人类要在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三十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经典,这是每个炎黄子孙最值得引以为豪的地方。经典文化早学习,早受益;晚学习,晚受益;不学习,不受益。古圣先贤的教诲滋润了孩子的心口、教会孩子做人,让孩子有了行为规范、有了人生目标,不但明理、懂事,学习成绩也会不断提高。这就是国学经典的魅力。

学习经典比较难,但归根结底是个认识问题。如果父母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启发、诱导孩子读经就会变成自觉行动。有的家长从小接触白话文,接触经典觉得比较生疏,但只要想学,就能找到许多方法。可以买一些带注释和赏析的读本,既经济又实用。

还有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购买跟着学。因为,古文的韵律之美,通过声音可以有更好地表逆,可以更大程度地吸引孩子的兴趣。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古文涉及的偏僻字比较多,有了有声教材,就可以顺利突破文字关,化难为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不一定要百分之百地理解古文,童年时期类似背诵歌谣的机械记忆,也将为孩子留下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不断反刍和吸收,中国文化的积淀会一直滋养他的精神世界。

总之,只要你下决心学习经典,下决心引导孩子学习经典,就能找到充足的理由,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孩子一起学习经典、亲近先贤,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孩子是这样爱上读书的

应该承认,网络和电视比书籍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富于感官的刺激。庸俗的东西总是比高雅的东西具有更强大的诱惑,因此不要寄希望于孩子一开始就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品位。一个孩子亲近网络和电视或许不需要任何引导,但是要让一个孩子爱上读书,却是一个需要花费心思培养的习惯。

应该承认,网络和电视比书籍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富于感官的刺激。庸俗的东西总是比高雅的东西具有更强大的诱惑,因此不要寄希望于孩子一出生就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品位。一个孩子亲近网络和电视或许不需要任何引导,但是要让一个孩子爱上读书,却是一个需要花费心思培养的习惯。作为家长,我们有义务引导孩子亲近阅读,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生的习惯和自觉,就像我们有义务教会孩子吃饭、走路一样。

我儿子贾语凡上高二之前是不喜欢读书的。那时,格调高的、富含精神营养的、催人奋进的书籍他几乎不看,偶尔翻看的也是兵器、武打、漫画类书籍。儿子打开电视也只看武打和动漫类节目,新闻、知识类节目几乎不看。

有一件事足以反映儿子当时的状态。

)(、年暑假,我到北京开会,儿子一同前往。我在开会的时候,儿子一直在宾馆看电视。为了让儿子读一些书,休会期间我把儿子带到了西单图书大厦。一个多小时内,我给他选了十多本“中学生优秀课外读物”之类的书,他说这些书没意思,最后单选了一本科幻类书籍《魔戒》。那时,儿子看电视也是看武打、动漫类节目,对文史哲、科教类节目没有兴趣。

还有一件事让我更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