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10517800000012

第12章 走出家教的误区(6)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嘉纳认为,引导孩子进心驰神往的境界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孩子从事他喜欢并能从中得到乐趣的事,才能有最佳表现。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是有好奇心、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都是家长有意无意把孩子与生俱来的极其宝贵的东西扼杀掉了。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家长都成为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高手,但我们呼吁所有的家长都不要成为扼杀孩子求知欲望的刽子手。

七、赞赏孩子有学问

孩子需要赞赏。但是,过于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赞赏,不仅不会起到明显的作用,反而会给孩子造成隐性损伤。就像一棵植物,过于干旱会使它枯萎,但是浇水过多也会使它的根系腐烂。要像用青霉素一样慎用赞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内心最本质的愿望是希望得到赞赏。”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也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地方。”

赞赏是家庭教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最简单的方法往往包含着大道理,最常用的手段常常蕴藏着大秘密。并不是所有家长都会运用赞赏这件武器,赞赏确实有学问。

以前,我对赞赏的认识很粗浅,也很少赞赏孩子。偶尔赞赏孩子,也很空洞、直白。比如:“你是个好孩子!…你很聪明!…你长得很帅!”有时赞赏后面还要加上一些提醒、告诫之类的话。“你确实很聪明,但你更要勤奋,聪明远远没有勤奋重要。…你长得很帅,但你不要把外部形象作为资本,培养内在品质才是你应该关注的。”这样的赞赏质量不高,打动不了孩子,因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期望的效果。

有一件事完全改变了我对赞赏的认识。

一次,儿子从洛阳回来,给三个姑姑每人带了件电子体温计、按摩仪之类的小礼品。我转给妹妹后,妹妹们非常高兴,其中二妹对儿子的行为大加赞赏:“贾语凡这孩子,学习那么忙,心里还装着我们。在我眼中,这件礼品特别贵重。这么有爱心的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我把二妹的话传给了儿子,儿子顿时来了精神:“二姑真是这么说的?”从那以后,儿子见了二姑格外亲切。

由此可见,儿子内心深处多么渴望赞赏,又多么在意亲人的赞赏啊!我由此联想到,我的家庭教育之所以出现问题,孩子之所以和我对立,和我不会赞赏吝于赞赏有很大关系。赞赏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更是孩子的精神渴望,我为什么不练好这门家庭教育的基本功呢?其实,赞赏孩子是非常容易的,它不要我们额外付出什么,可谓张口即来,不费钱财。说话人内心舒畅,听话人无比高兴。赞赏带来的结果是亲子和谐、皆大欢喜。这样的事情,我为什么不做呢?

观念改变了,我就有意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有两件事让我尝到了赞赏的甜头。

第一件事。儿子生日的时候,我带他到湘菜馆吃了一餐,还买了文曲星电子词典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那一日儿子情绪非常好,我抓住火候对儿子进行了赞赏:“儿子,你接触电子游戏比较早,智力比一股孩子开发得早。

你把电子游戏、网络游戏都玩得那么棒,足以证明你有过人之处。你的班主任也有同感,他认为你智商比较高。他说你连搞恶作剧都有独到之处,说明你是极聪明的孩子。我觉得你的学习成绩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水平,应该排在一些同学前面才对。老爸坚信,只要你调整一下思路、改变一些习惯,稍加努力就会后来者居上。”儿子说:“我也觉得不比别人差,那些靠死记硬背学习的人,我还真瞧不上呢!”实践证明我对儿子的赞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据老师讲,从那以后儿子的学习态度有了一定的改观。

第二件事。儿子的作文一直是弱项。为了帮儿子提高作文水平,我认真看了他的几篇作文。我发现儿子的作文除了写得不长、字迹有点潦草外,语句还算通顺,错别字也不算多,标点符号用得也基本正确。我抓住作文中的优点赞赏儿子。我说:“儿子,爸爸看了你的作文,非常高兴。你这几篇作文中心思想不错,字、词、句、标点掌握得还可以,这足以说明你有写好作文的基础。”儿子说:“我的作文是有些短,但我从来没有跑过题。”看得出来,儿子对我的赞赏还是蛮认可的。我接着说:“能紧扣主题说明作文有灵魂,从这点看你是有写作天赋的。”

接着我把话锋一转:“正因为你的作文写得短,老师才给你较低分。你感到作文没什么可写、言之无物,不是你的错,而是爸爸造成的。一是爸爸从小没有引导你大量阅读,导致你对文字感受能力弱;二是爸爸总是忙,没带你到处走走看看,你接触的事物少,当然没什么可写了。”我把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儿子当然能接受了。

我接着说:“像你这样有思想、不婆婆妈妈、说话能直击要害的人,如果能提高阅读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多观察事物并勤于思考,写好作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写出质量上乘的作文也不是不可能的。”儿子说:“写文章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只要肚里有东西,自然会一吐为快。”我鼓励儿子:“你有这么高的悟性,要不了多久你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大幅度提高。”

由于我真诚、用心的赞赏,帮儿子理清了思路,也给儿子写好作文增添了力量。儿子对作文越来越用心了,作文成绩也在一点点提高。后来的一次经历更坚定了儿子写作文的信心。

)(、年秋天,父亲病危时,儿子请假回到家。儿子在爷爷病床前守候了数小时,亲眼目睹爷爷从弥留状态到停止呼吸的过程,陪爷爷走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儿子同爷爷奶奶朝夕相处,和爷爷奶奶感情较深。对于爷爷的病逝,儿子感到十分悲痛。后来,儿子把自己看到的生命最后几个小时的爷爷以及自己对爷爷的哀思,写了一篇命题作文《最难忘的一件事》。由于儿子观察细微、感情真挚,文章写得相当感人。

老师对这篇作文评价很高,除给了高分外,还作为范文让儿子在班上朗读。

从此,儿子从内心喜欢作文了,高考时作文还得了比较高的分。

当我下决心做一个合格父亲的时候,当我充分认识到赞赏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建设性作用的时候,我就把如何赞赏孩子当做一门学问来思考和演练。通过大量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赞赏的一些规律。

我认为赞赏孩子应遵照以下原则:

第一,要赞赏孩子的努力和态度。不要赞赏孩子的品德和人格。

比如,星期天儿子洗了自行车、摩托车,我这样赞赏儿子:“儿子,你把自行车、摩托车洗得那么干净,看到车子感觉特别清爽,爸爸谢谢你!”

一天,儿子帮我收拾好厨房,我这样赞赏儿子:“碗筷洗干净了,盘子、杯子也摆放整齐了,灶台擦干净了,地面也打扫了。这么多活儿你一会儿就干完了,既有速度又有质量,看到厨房整洁有序,爸爸特别高兴。”

看到儿子在努力学习,我这样赞赏儿子:“昨晚十一点你房间灯还亮着,今天又起那么早背英语单词,你是那么努力,难怪你学习成绩提高那么快。

爸爸相信那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看到儿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我这样赞赏儿子:“你早晚刷牙的习惯特别好!尤其是晚上坚持刷牙,是一大优点。儿子,有一口好牙,是你终生的福气啊!”

假如我用以下方法赞赏儿子,效果就逊色多了:

“你真是好孩子!

“你真是爸爸的好帮手!

“你将来一定是操持家务的好手!

“你努力学习的精神,让爸爸好感动!

“有儿没儿就是不一样!”

这样的赞赏,就像直射的太阳,让人感到刺眼、不舒服。

第二,多用描述性赞赏,少用评论性语言。

评论性赞赏:你收拾了自己的房间,真是好孩子!

描述性赞赏:房间里这么大变化,书籍摆放到书柜上,文具放在抽屉里,衣服、鞋袜放的正是地方。进到房间,爸爸感到非常舒心。

评论性赞赏: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离发表已经不远了。

描述性赞赏:你描写竹子的这篇文章,我感到很传神。我最喜欢其中这两句:“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仍虚心。”

评论性赞赏:你终于成为优秀学生了。

描述性赞赏:你最近确实在功课上下了不少工夫。作文写得越来越顺手;数学解题思路越来越清晰;特别是英语,你找到了感觉,不光单词记得熟练,语法也掌握得扎实。

把两种赞赏方式加以对比,就明显可以看出话语的质量和效果来。

评论型赞赏最大的弊端是空洞,没有具体内容,只是加以笼统的界定。

这样的赞赏也等于变相告诉孩子,家长欣赏的只是事情的结果,而不是事情的过程;欣赏的只是取得的成绩,而不是孩子为此付出的努力。因此,这样的赞赏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显得不够真诚,也不能带给孩子真实的成就感。

同时,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赞赏,只能满足孩子的虚荣心,使孩子在无意识中养成只要稍有付出就期望得到赞赏的心理,这同样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而描述性赞美具体、细腻,它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父母看到了他付出的努力,看到了事情因为他的努力而发生的改变,自然也能达到赞赏的理想效果。

第三,赞赏应具备三个要素。

描述你所看见的;表达你的感受;把值得赞赏的行为浓缩成一个词。

比如,夸奖一个孩子整理房间,可以阐述这样三层意思:

书本放在书柜上,衣服挂在衣架上,床被叠得很整齐,文具分类,钢笔、水笔装在笔筒里,圆规、三角尺放在盒子里;

走进屋子,感觉就是不一样;

看得出来,你是一个“有条理”的孩子。

再比如,夸奖一个孩子自理也可以用这么三句话:

我看见你起床,自己梳洗,穿衣服,系好鞋带,不要任何人帮忙;你这么懂事,让妈妈省了不少心;

这就叫“自理”。

在这样的赞赏里,描述代表了肯定孩子的实际付出,感受代表着愉悦和欣赏,而“有条理、自理”则是在“评,“和引导,旨在为孩子形成“有条理、自理”的习惯进行心理积极暗示和影响。

这种夸奖,有内容、有感受、有评价,既着重于“就事论事”的赞赏,又着眼于“塑造形成”的积极引导,可谓效果明显,一举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