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可思议的发现(走进科学丛书)
10506600000009

第9章 白蚁吃白银

康熙二十三年(1684),在广东开平县衙门里,出了一桩怪事。

初夏的一天,即将离任高升的县太爷吩咐银库总管清点库存银两,造清册准备移交。一清点,总管吓得舌头半晌也缩不回来——足足少了3000两银子!这真奇了,要知道,银库是重点保护目标,一直是岗哨林立,里三层外三层的。莫非这盗贼真有飞檐走壁、隐形匿迹的神功不成!

县太爷闻讯大怒。如果此案不破,他不但要赔出白花花的银子,还要丢掉锦绣的前程,岂有不怒之理。

于是,县衙门上上下下都惊恐万分,乱成一团,尤其是负有直接责任的银库总管,更是吓得六神无主,以致县太爷在严令他破案的同时,派人日夜盯着他——怕他自杀。

正当总管为这个无头案走投无路之际,有位亲兵报告了一条消息。这位亲兵偶然在银库墙壁下发现了一堆闪闪发光的白色蛭粉,顿时联想到失踪的银子。他循着这白粉的痕迹找下去,最后在墙脚下发现了几个大如箩筐的白蚁巢。这银子会不会是白蚁偷掉的呢?

总管一听将信将疑。信的是,开平人谁都知道白蚁的厉害,它有“无牙老虎”之称,蛀食对象广泛,从田野中生长的庄稼到林木,从民房里的梁柱、家具到库房里的衣服、书籍,样样都吃,以至开平一带的民房几乎十有九蛀,每每在台风季节发生房屋倒塌,造成压死人畜的悲剧。疑惑的是,这可是硬邦邦的银子啊,难道白蚁也吃得下去?

唉!死马当活马医,不妨验证一下吧。于是,总管吩咐置一大炉,将火烧得旺旺的。然后破开墙脚,掘出这几大窝白蚁,连蚁带巢一起投入旺火大炉之中。须臾,火灭蚁尽,扒开上面的浮灰一看——哟,炉底竟有白花花的一层银子!一过秤,仅比失盗之银少300两……这偷盗银子的白蚁是何许样动物呢?

白蚁并非就是白色的蚂蚁,在昆虫分类学上,白蚁因两对翅膀大小相等,属于等翅目;而蚂蚁与蜜蜂、黄蜂等同属膜翅目。也就是说,白蚁和蚂蚁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远亲。

全世界的白蚁有2000多种,我国已发现的也有30~40种,其中家白蚁主要蛀食房屋和其他建筑,是危害最烈的一种。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布很广,在开平县衙门偷盗银子的就是它们。

家白蚁的巢有时建筑于地面以下,有时建在地面以上,尤其是在房屋密集的地区,凡光线暗浅、潮湿不透风、食料充足的地方,都是它们筑巢的好地方。银库墙厚而无窗,终年黑暗潮湿,那里的墙脚被家白蚁看中筑巢,实在是很正常的。

白蚁和蚂蚁一样,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就是说,它们成群地生活在一起。在每一群体里,生殖蚁只管交配产卵,生养后代;兵蚁只管抵御外敌,保卫群体;工蚁的主要活动则是蛀蚀木材,修建巢穴,喂养别的白蚁。偷银子的事也是工蚁干的。

白蚁的食性很杂,它给人类造成的麻烦事可多着呢。这里再举几例。

非洲有两位旅客到一家旅店投宿。洗澡后,随手将洗净的衣服摊在草地上晾干,谁知夜间忘了收回去。待天亮后记起时,草地上早已失却了衣服踪影,只有几颗纽扣仍在那里。这是白蚁干的好事。

斯里兰卡有位人力车工人,白天劳累,夜晚把车一歇,就露宿在星光下,一觉醒来,人力车上的胶皮轮已不翼而飞。这也是白蚁干的。

1981年6月1日,杭州市少年宫里,随着一声巨响,一大间房子塌了下来。事后检查,是一大梁被白蚁蛀食空后突然断裂。

白蚁的嘴再厉害也是肉长的,能咬动木材、布匹、橡胶就够厉害的了,为什么还能蛀银子呢?

今天,我们可以运用化学原理来回答这个问题。原来,白蚁在啃咬白银之时,口器中分泌出一种高浓度的蚁酸,白银遇到蚁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粉末状的蚁酸银。白蚁便可将这粉末状的东西毫不费力地吞到肚子里。不过,白蚁并不能消化吸收这些蚁酸银,而是经过分解,形成黑色粉末状金属银,滞留在白蚁体内。这些粉状金属一经大炉旺火的灼烧,便熔化成白花花的银子显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