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可思议的发现(走进科学丛书)
10506600000063

第63章 双手掰开原子弹

谁能镇定自若、置生死于不顾去掰开原子弹呢?

历史上确曾有人这样干过。这听起来也许十分荒唐,但确有其事。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

二战期间,德国人用闪电战吞并了大半个欧洲,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被屠杀。日本侵略中国和东南亚,还偷袭了美国珍珠港。面对这两个疯狂的强盗,各国都想研制一种新武器来对付他们。

一天,加拿大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斯罗达博士,正在实验室里主持着原子弹引爆的“临界质量”试验工作。

临界状态是原子弹引爆的关键。原子弹的核装料(例如铀和钚)装置,平时要保持亚临界状态——低于“临界质量”,以确保安全;而在爆炸时,又必须使核装料迅速达到高超临界状态——高于“临界质量”,以实现链式裂变反应。

要实现从亚临界到高超临界状态的转变,有两种方法。一是积木式的拼凑法,比如把核爆炸装料分成两块(或三块),每块都小于临界质量,但如果合起来就大于临界质量。平时两块(或三块)分开放着,每块都处于亚临界状态,不能发生链式反应;如果将它们迅速地合起来,就组成了一块高超临界的核装料,便立即发生裂变而爆炸。第二种方法叫压紧法,利用普通炸弹的爆炸力把分散的浓缩核装料挤压在一起,使它超过“临界质量”而爆炸。斯罗达博士等的试验,就是在探索和解决这种引爆的问题。

那天,斯罗达正与同事们研究两块被放在轨道上的浓缩铀对合的“临界质量”。就在这时,一场意外的事故发生了:拨动铀块的螺丝刀突然滑落,两块铀在轨道上面对面滑动,距离越来越近;就在两块铀即将滑到一起的千钧一发之时,斯罗达奋不顾身地用双手把它们掰开了。

这铀块就是原子弹的“核”,只要合到一起,瞬间就会达到超临界状态而发生猛烈爆炸。斯罗达用自己的镇定和勇敢避免了一场极其可怕的灾难。

铀是一种强放射性物质,斯罗达这位优秀的科学家为了避免这场爆炸的灾难,受到高剂量的致命辐射,出事之后的第9天,他就离开了人世。加拿大政府和人民为了表彰这位优秀科学家对人类所作的贡献,把他誉为“用双手掰开原子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