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可思议的发现(走进科学丛书)
10506600000062

第62章 克林顿的克星

2000年6月26日,六国科学家完成了人类基因“工作草图”的测序,这成为当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中国科学家参与并高质量完成其1%的任务,表明中国人有能力跻身国际科学前沿,这成为当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随着这一“草图”在2001年2月12日“正式版”的公布,和近年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的长足进展,“基因”、“克隆”、“DNA”等已成为时髦的词语。

“基因”是指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除某些病毒的基因由RNA(核糖核酸)构成外,多数生物的基因由DNA(脱氧核糖核酸)构成。1866年,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1822-1884)在其论文中最先提出遗传因子,认为生物性状由它控制。

1909年,丹麦学者约翰森从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Pangenesis(泛生论)一词中抽出音节 gene,得到“基因”一词。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艾威瑞(1877-1955)等人经过对肺炎链球菌转化因子的研究,开始揭示出基因的化学本质,证明基因由DNA构成,认定DNA是遗传物质。然而,他们的工作并未立即得到全部公认。直到1952年,经德裔美国生物学家德布吕克、美国噬菌体学家赫尔希的工作和其后奥地利生化学家查加夫的工作之后,DNA是遗传物质的观点才开始得到公认。

1985年,英国莱斯特大学遗传学家亚历克·杰弗里斯建立了“DNA指纹”图技术的标准程序,并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从此,一项新的检测术——“DNA指纹图检测术”就诞生了。

以“亲子鉴定”为例,通过被测父子各自DNA的检测,便确定了各自的“DNA指纹”,如相同,父子关系便得到确认。此法的优点是快速(最快只要6小时)、准确(准确率高达99.9%以上)。

在1999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绯闻事件中,联邦调查局(FBI)的科学家们对莱温斯基的连衣裙进行了检测,结果在连衣裙上找到了精子细胞。检测人员用“圣诞树”着色剂——它能使DNA所处的细胞核呈红色,使细胞核周围呈绿色。由于精子基本上不含细胞质,所以它们只呈现红色,容易辨认。虽然检测结果一直对外界保密,但参与检测的法医透露说,其结果让克林顿无言以对。

还有另一位美国总统的谜团也是靠DNA检测术揭开的。1802年,在美国流传过关于第3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与他的女仆萨莉·赫明斯的流言飞语,说两人有染而非婚生下几个孩子。杰斐逊对此不屑一顾,但政治反对派却把这一绯闻闹得沸沸扬扬。100年后,一本全国畅销书认定,两人的关系确有其事,并猜想他们是真心相爱。直到1998年,科学家们找到了杰斐逊男性后裔的血样,经检测与赫明斯的一位男性后裔的DNA吻合,而前者与杰斐逊家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这位总统的叔父。可见赫明斯的孩子中至少有一个是她和这位总统所生。

路易十六的儿子路易·夏尔,是1795年死于巴黎的一座监狱的,还是设法逃脱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追捕的?这个问题已争论了205年。1999年12月,科学家们从墓地中取出假定属于这位少年君主的心脏,并将它的DNA结构与健在和已故的皇室成员的DNA进行比较,证实他的确在童年就死在狱中,从而解决了这一历史悬案。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官方宣布沙皇一家于1918年7月19日被枪决。但一些历史学家指出,沙皇的幼女安娜丝塔西娅公主的尸体从未找到,很可能她在集体枪决中逃过一死。于是不断有人声称自己就是这位公主,其中有的人还绘声绘色地讲出宫中秘闻和自己的脱险经历。

其中一位移居美国,甚至取得了几个沙皇亲戚的信任。但经过科学家们提取沙皇后裔和沙皇本人3岁时理发留下的头发的DNA样品,与这位移居美国的自称沙皇小公主的DNA样品比较,证明她也是“冒牌货”。不过,此时科学家们却大费周折,因为她早已死去。科学家们是从她生前做结肠癌手术时切下的一些组织片段,和她夹在书信中的几根头发才提取到上述DNA样品的。

DNA破案术还使一起冤案昭雪。1986年,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位名叫德亚娜·奥格的16岁少女被奸杀。警方怀疑杀人凶手就是当地一位只有20多岁的名叫罗伊·克里内的小伙子。因为有3位证人在法庭上作证,克里内曾对他们说,他在奥格被奸杀那天晚上曾与一过路女子发生过性关系。检察官认定这一女子就是奥格,于是克里内因强奸罪被判9年监禁,虽然判他谋杀罪证据不足。1990年,克里内入狱服刑,但他和律师一直不服,但起初的申诉都被州的最高上诉法院驳回。后来,办案人员发现了被害少女身上一根香烟上残留唾液的DNA与克里内不符,加之克里内的律师还找到一个新的证人——当晚和克里内发生“一夜情”的女子,于是克里内的冤情终于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