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可思议的发现(走进科学丛书)
10506600000047

第47章 餐桌上的意外收获

在过去将近一个世纪里,糖精一直被广泛作为食品的调料,以补充糖的不足。关于糖精的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俄国人法利德别尔格是一位化学家,他在美国巴尔的摩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有一年,在他生日那天,夫妇俩决定请几位朋友来吃晚饭。白天,他仍要去搞他的实验。妻子再三提醒丈夫早点回家,他答应5点钟准回来,便兴冲冲地到实验室去了。

暮色降临大地,实验室逐渐暗了起来。法利德别尔格是个搞起实验就忘记一切的人,他早把晚上请客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了,他点起蜡烛又继续干下去。一个实验有了眉目,他高兴地拿出插在口袋里的铅笔,在实验记录簿上写下了实验结果。当他往口袋里插铅笔时,一眼望到墙上挂的大钟。

“哎哟,不好了!都已8点啦……”他猛地想起了约会,赶快洗了洗手,穿上外衣就急忙往家跑。

“真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他进家后道了歉,就陪着客人聊天。在谈到他目前正做的实验时,便顺手从衬衣口袋中取出从实验室带回的那支铅笔,在报纸上写了“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几个字。

妻子做好了饭,他忙着摆酒杯、餐具,端上一盘盘菜肴。晚餐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突然一位朋友说:“好甜的香酥鸡块!”另一位接着说:“大嫂居然炸的是甜牛排!”

送走客人后,夫妻俩想着这个奇怪的甜鸡块和甜牛排。“我没有加过糖,这是怎么回事呢?

”妻子说。法利德别尔格开始逐件逐件地审视,把客人用过的餐具、盛菜的大盘子甚至自己的双手都舔了一遍,想了想,又把口袋里的那支铅笔也用舌头舔了一下,于是像发疯似的大声嚷道:“问题出在铅笔上!出在铅笔上!”

原来,他检查餐具后发现,这甜味是从手指上沾上去的,凡是他用手摸过的地方都带甜味。

可是回家前洗了手,怎么会沾上甜味呢?他又一件一件地去追想用手接触过的东西,最后想到用右手写过字的铅笔。

铅笔给他揭开了甜味来源的秘密,可以肯定,铅笔上的甜味是在实验室里沾上的。这个偶然的发现给法利德别尔格开辟了一条通向新发明的道路。

第二天清早,他急不可待地来到实验室,又逐件检查实验用过的器皿,心里充满幸福与欢乐。从此,他集中全部精力,一心去研究这个从煤焦油中提取的甜味物质——糖精。

糖精对人体健康并没有特别毒害,它在味觉上能引起人们甜的感觉,对人体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所以它只能被当做甜味剂,不能代替糖。

后来,他还测定,糖精比普通的糖甜500倍。1879年,法利德别尔格宣布发明了糖精,并在美国获得了发明糖精的专利权。7年后,他从美国来到德国居住,亲手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糖精厂,从此便开始大量生产糖精了。